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52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39篇
  72篇
综合类   477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220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从而达到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目的。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以选择具有管理水平一流、生产工艺先进、研发能力领先的食品制造类高端企业,通过引企入校、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创新形成了“四念四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2.
Fac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ontemporar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and social talent demand,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the talent training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Based on the teaching platform,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perfect talent training mode,implemented modular teaching,took the occupation as the guidance,carried out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and delivered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to the society.  相似文献   
123.
探讨食品专业生产实习学生去向特点,为产教融合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专业生产实习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食品检测机构和食品企业是学生实习的主要去向,其中到食品检测机构实习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且以集中实习为主;广东和广西是学生实习的主要聚集地,其中以广东一线城市为主;实习单位地理位置、实习待遇、上班制度及学生择业等因素影响实习去向。可见,本科食品专业与广东一线城市食品检测机构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4.
基于粮食安全贡献度的FSP模型分析框架,从省际粮食供需平衡的角度测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并探究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供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除2000—2003年粮食产量骤降造成粮食供给缺口外,1991—1999年、2004—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盈余(调出量)呈“稳中有降—绝对增长”的U型变化趋势,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高于85%,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地位相对稳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供求格局经历了省际间的分化和重组。一方面,粮食供给向中北部地区集聚,而南部地区粮食产需紧平衡,粮食供需错配严重;另一方面,粮食供需空间分异明显,2000年后黑龙江、河南、吉林3省的粮食安全贡献度合计达50%左右,而湖南、江西、江苏、河北、湖北、四川、辽宁7省的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低于5%,粮食调出总量合计仅占粮食主产区粮食调出总量的10%~20%。  相似文献   
125.
根据瑜伽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利用运动处方的科学理论,制定出符合高校体育专业男生的瑜伽运动处方,在课余时间对高校体育专业男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5次的瑜伽练习,实验表明:高校体育专业男生进行瑜伽运动处方的练习能有效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机能,并能良好地控制心理,达到理想比赛心理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6.
双语教学符合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可为国家培养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论文从师资水平、学习双语课程中的困难、双语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调查涉农本科高校畜牧兽医专业双语教学现状。调查证实了双语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还发现河南省涉农本科高校畜牧兽医专业双语教学存在如下问题:双语教师专业能力较强而外语运用能力较弱,学生双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在于专业术语和词汇,教材的使用缺乏规范。  相似文献   
127.
计算机辅助设计被广泛应用于设计行业中。文中分析总结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如何采用"一图制"的模式合理地进行一体化案例教学,使高校教学紧密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福建省鼓浪屿于2017年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鼓浪屿岛上117栋重点历史建筑及其植物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标本收集与鉴定,针对建筑周边(围墙、墙体和院子)的植物资源及岛上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周边植物有97科292种,资源总数比较丰富,但以常见的绿化苗木居多。其中,出现频次高的科依次是桑科、凤尾蕨科、菊科、酢浆草科、大戟科、紫葳科、荨麻科、茄科、禾本科、无患子科。出现频次最高的种是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分布在90栋建筑,占建筑总数的76.92%。出现在50%以上建筑内的植物还有蜈蚣凤尾蕨(Pteris vittata L.)、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冷水花(Pilea notata C. H. Wright)等。周边植物最丰富的是黄荣远堂(39科59种),其次为褚家园(35科48种)。岛上主要入侵植物有25科42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占16.67%,原产美洲的种数量达29种,属于有意引入的外来入侵植物31种,占73.81%。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有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红瓜[Coccinia grandis (L.) Voigt]、鸡矢藤(Paederia foetida L.)、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Hand.-Mazz.)等5种。小叶榕及几种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对建筑的墙体、围墙甚至全岛具有入侵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29.
本研究选用蓖麻YC2×YF1高、矮秆组合的2组6世代群体(P1、P2、F1、B1、B2和F2),对株高性状进行了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蓖麻株高受1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2组群体在B1、B2和F2三个分离世代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7.05%/49.57%、30.51%/34.48%和43.98%/43.64%;主穗位高和主茎节数均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且主基因的互作效应显性效应加性效应。3个分离世代中,2组群体主穗位高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91%/92.72%、86.89%/92.13%和60.18%/66.87%,主茎节数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1.83%/91.50%、35.22%/63.37%和85.76%/94.58%。主茎节长由多基因控制,遗传率分别为47.64%/47.64%、38.87%/38.87%和25.25%/52.71%。以上遗传模式决定了蓖麻杂种后代株高、主穗位高和主茎节长的正向超亲遗传,而主茎节数则倾向于低值亲本。因此,主穗位高和主茎节数可以作为株高的早期间接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30.
作者综述了目前已经发现并证明的与羊毛经济性状相关的多个重要基因,包括着色基因(pigmentation)、角蛋白基因(keratin genes)和无毛基因(hairless gene)及其他影响因子等,旨在为绵羊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