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5篇
水产渔业   269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西伯利亚鲟桑葚心病理组织学和病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心脏囊肿状病变的西伯利亚鲟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因初步探讨,使用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技术,对患病西伯利亚鲟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病西伯利亚鲟心脏表面可观察到米粒大、息肉状、紫褐色的囊状肿物,似桑葚状,心外膜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形成囊肿。组织病变为心外膜囊肿,呈动态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囊肿上皮由扁平变为立方上皮;囊肿壁逐渐增厚与分化,使囊腔不断增多变大,腔内有大量未分化的圆球形、梭形等不同成熟度的血细胞,形成血管组织,并浸润着大量游离或团状分布细胞,整个病变类似一种肿瘤型的恶性增生,心肌细胞肿胀,断裂,溶解,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浸润炎性细胞;肾间质和脾脏淋巴细胞增多。鳃小片之间观察到大量细菌侵袭上皮细胞;鳃小片上皮细胞严重肿胀增生。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有大量细菌;该病可能与微量元素有关,所观察到的细菌不是直接病因。本实验对西伯利亚鲟桑葚心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查明病因、临床诊断防治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monthly testicular development in the cultured breeding stock of sterlet, Acipenser ruthenus, using histological and serum sex steroid changes. Testicular development in the adult male was examined monthly and showed four distinct phases including resting, pre‐spawning, spawning and post‐spawning. Also, seasonal changes of the testes were described according to its variations in gonadosomatic index (GSI) during different phases of testicular development. Using histology, we identified continuous spermatogenesis and asynchronous gonad development pattern in the testes of male sterlet, which shows that regulation of annual gonadal cycle is influenced by season. Results also showed variation in the GSI value and number of spermatogenic cells according to each season during annual cycle of gonad, as the highest value of GSI was recorded during spawning phase (spring; March‐May). Hormonal profiles of 11‐ketotestosterone (11‐KT) showed peak, which indicated a seasonal pattern of gonadal development. The 11‐KT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considerably during the spermatogenesis (pre‐spawning phase) and remained quite high throughout the pre‐spermiation period. In the final phase of testicular development (spawning phase), the 11‐KT markedly dropped. This study undertook an examination of complete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in cultured sterlet sturgeon to provide a valuable guide for the future sterlet studies, and allows comparison of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sturgeon species.  相似文献   
63.
施氏鲟消化酶的分布及几种诱食剂对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施氏鲟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谷氨酸钠、牛磺酸、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和复合诱食剂,以研究其对施氏鲟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用G1、G2、G3、G4、G5表示,其中G1为对照组,其余各处理组分别添加1%谷氨酸钠、1%牛磺酸、0.04%DMPT和0.02%DMPT+0.1%谷氨酸钠+0.1%甜菜碱复合型诱食剂,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6尾鱼,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显示:(1)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胃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十二指肠瓣肠胃肝胰脏幽门盲囊。(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牛磺酸和复合诱食剂消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添加谷氨酸钠消化酶活性显著降低,添加DMPT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试验表明:0.04%DMPT对施氏鲟消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诱食剂。  相似文献   
64.
将诺氟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连续口服给药5 d,停药2 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进行测定,以期掌握不同诺氟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并探讨评价该药在鲟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最适剂量,以及对鱼类肝脏的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鲟两种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SOD酶,且在对照组及所有给药组肝脏中酶活力均高于血浆中。不同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均呈现规律的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史氏鲟血浆中SOD值高于小体鲟,而其他组别均为小体鲟较高。而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且在对照组、诱导最高SOD活力的40 mg/kg给药浓度组和最高给药浓度组,小体鲟均高于史氏鲟,且小体鲟肝脏中SOD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活力值极高,形成一个尖锐的峰值。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对两种鲟给药浓度为30~50 mg/kg时,既能使药效最好而又不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伤。  相似文献   
65.
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鲟鱼无公害健康养殖,以闪光鲟[初始体质量(412±30.5)g]为对象,投喂添加4种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试验组(复方A-D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中草药,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投喂30 d。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鱼临床表现无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复方A、B组闪光鲟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复方D组肝体比显著升高(P0.05);复方A组总蛋白含量增加较显著(P0.05),复方A、C、D组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方B、D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复方D组能显著提高葡萄糖含量,复方C组能显著降低尿素氮含量(P0.05);复方B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乳酸脱氢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复方B、C、D组总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机体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初步筛选出了对闪光鲟生长和生化指标有促进作用的复方中草药。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介绍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莆田市养鳗池的培育技术研究结果。培育过程仔鲟成活率达74.5%,人工配合饲料驯化转口率达88.7%,从二日龄苗种培育成平均体重690g。并对史氏鲟南移培育生长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7.
用磁珠富集法制备史氏鲟的微卫星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素-磁珠富集法与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基因组的微卫星资源。结果表明:在得到的1 400多个细菌中,有300多个阳性克隆,将其中96个进行测序,在这些序列中共有115个微卫星核心序列,含99个重复次数大于10次的微卫星核心序列。其中完美型标记40个,占40.4%;非完美型标记52个,占52.5%;混合型标记共7个,占7.1%。随机选取侧翼序列较长的50个序列,依据引物设计原理设计引物50对,经3次PCR筛选,有28对引物可得到稳定的特异性扩增;同时利用史氏鲟的6个个体检验了这些位点的多态性,并统计了等位基因数,发现有22对等位基因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68.
史氏鲟精子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史氏鲟精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精子具有顶体、头部、中段和单鞭毛等部分。顶体长0.99±0.06μm,宽0.87±0.09μm。细胞核从后往前逐渐变细,前端宽度为0.88±0.04μm,后端宽度为1.26±0.06μm,细胞核长7.29±0.32μm。核内含有3条核管(E),核管上行至顶体下行至植入窝而止。中段紧接头后部,长为0.51±0.12μm,宽0.91±0.05μm。中段含有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和鞭毛的起始部分。线粒体分2~3层排列,线粒体中可见髓样嵴结构。在细胞核与中段接合部细胞核向内凹陷形成植入窝,纤维体位于植入窝内,其后是中心粒复合体。中段后缘延长为袖套,袖套腔中含有线粒体、脂质空泡。鞭毛从袖套中伸出,由轴丝组成,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69.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4个群体5种组织(心、肝、肌、眼、肾)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乙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在各自群体内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4个不同鲟鱼群体间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差异,可作为区分这4种鲟鱼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0.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鱼肉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史氏鲟鱼肉的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证实史氏鲟鱼肉蛋白质中的两种限制氨基酸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的评分分别为163、123,必需氨基酸指数为108,远远高于FAO模式的理想蛋白;精氨酸含量为62.62mg/g,占氨基酸总量的6.51%;支链氨基酸含量为162.94mg/g,与芳香氨基酸的比值为3.52,是一种具有保肝功效、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其脂肪酸组成的营养价值比大部分的海、淡水鱼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