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9篇
  18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主要症状病蟹行动迟缓,往往十足腾空,在蟹胸部、腹部出现裂痕,但无力脱壳或仅退出部分蟹壳,病蟹背甲上有明显的斑点,全身变成黑色,最终消瘦而死亡。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常可以发现患此病的蟹。  相似文献   
102.
养殖河蟹不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3.
锥栗足福建地区的著名特产。为开发各种锥栗深加工新产品,首先要解决的是锥栗的脱壳去红衣问题。目前,板栗脱壳设备国内外有多种,但能适用于锥栗脱壳的还很少。为此,在成功地开发了板栗脱壳机和大最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一利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低价高效机械式锥栗脱壳技术。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文论述了地面工程易出现裂缝、脱壳、起砂、起皮等质量通病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其弊病提 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6.
麻醉剂丁香酚对日本沼虾脱壳、繁殖和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丁香酚对日本沼虾脱壳影响的观察、对日本沼虾交配行为影响的观察、对胚胎发育的观察以及低浓度的丁香酚对运输的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低浓度的丁香酚可明显促进脱壳;日本沼虾进入镇静状态时缩短了交配活动时间,观察到最短交配时间为25min,提高了交配成功率;丁香酚对早期胚胎发育(多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等)无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后期胚胎如潘状幼体心率,由240次/min减少到80次/min左右,但心率恢复后胚胎发育无异常;而麻醉剂浓度为20mg/L时,能显著提高运输后期的成活率,特别是促进了日本沼虾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7.
银杏脱壳技术与设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银杏的脱壳方法,并以脱壳率(出现脱壳银杏所占的比率)、整仁率(完整果仁所占的比率)和碎仁率(碎果仁所占的比率)为观测指标,进行了银杏挤压脱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碾搓法脱壳,可使银杏一次脱壳率(P1)不低于65%、碎仁率(P3)不高于10%.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银杏脱壳设备.  相似文献   
108.
生活习性     
陆锦天 《科学养鱼》1988,(2):F003-F003
青虾是一种喜栖息于水丛生的浅滩或缓流处的淡水虾。活动于春夏秋三季它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力强和脱壳的特点。一般养几个月就可上市。  相似文献   
109.
促进河蟹脱壳生长方法要使河蟹顺利蜕壳、须抓好以下几个环下一、认真选种随着养蟹业的发展,近年蟹种品系混杂不堪,即使闻名全国的崇明县的长江品种,也有优劣之别。凡第一侧齿超出眼眶的为正宗的长江品种,低于眼眶的,是非长江品种。长江品种中,有一龄与二龄之分,同...  相似文献   
110.
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江洪波 《水产学报》2000,24(5):442-447
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织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以各项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轮虫是中华绒螯解早期幼体(Ⅰ、Ⅱ期)的适口饵料,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未强化的轮虫达投喂密度为6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Zao状Ⅰ、Ⅱ期投喂40ind.mL^-1轮虫,从Ⅲ期开始投喂10ing.mL^-1卤虫无节幼体,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料HUFA特别是EPA和DHA能有效地促进幼体的发育与存活和脱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