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与服药时间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关。因而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波动规律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可获得更佳疗效。各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如下。  相似文献   
72.
73.
74.
杏树花期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杏树花期性状特点,进而为育种、生产及设施栽培等提供花期生物学依据,对多个杏树品种的花期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调查研究。研究表明,39个杏树品种花冠直径平均为2.66cm,单花平均花瓣数为5.18个,花瓣数为典型5数的品种占35.9%,多于五枚的占64.1%,未有少于5数者。杏花雌蕊败育现象严重,不同品种雌蕊败育率高低差别极大。不同原产地品种在同一杏园花期较一致。自然条件下杏开花有昼开夜停的昼夜节律,是由气温昼夜变化引起的。10℃是大多数杏品种开花的“生物学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75.
【背景】昼夜节律是生物界普遍经历的自然现象,随着昼夜节律的变化,生物细胞内部发生着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并对动物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机能也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生产和繁殖等活动。牛奶是人类喜爱的接近完美的食物,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多年来,人们对牛奶的认识仅停留在营养层面,而忽略昼夜节律对牛奶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对昼夜牛奶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研究,提出根据牛奶不同时段的生理功能收集牛奶,为昼夜牛奶的分类加工和科学饮用奠定了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夜间(5:00,产生时间21:00-5:00)和白天(13:00,产生时间6:00-13:00)的牛奶检测其营养组成,并通过脂质组学检测牛奶脂肪酸组成。提取上清液检测牛奶的理化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丙二醛(MDA)等氧化还原指标;褪黑素(melatonin,MT)、生长激素(G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N)等代谢相关激素和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  相似文献   
76.
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首先从躯体形态和繁殖能力上对6月龄与30月龄斑马鱼的特征进行了区分,而后分别比较了6月龄和30月龄斑马鱼在昼夜节律、应激行为和呼吸代谢方面的差异,研究衰老对斑马鱼代谢和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30月龄斑马鱼脊柱弯曲,并且在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等方面均低于6月龄斑马鱼,显示出明显的衰老特征。6月龄斑马鱼昼夜间的游泳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与30月龄斑马鱼相比,其白天活动量大,夜晚静息,昼夜间游泳行为具有显著差异。当遭受驱逐刺激后,6月龄斑马鱼的快速游泳距离、快速游泳时间和平均游泳速度均高于30月龄斑马鱼(P 0. 05);当遭受光照刺激后,6月龄斑马鱼的快速游泳距离和平均游泳速度高于30月龄斑马鱼(P 0. 05)。应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衰老斑马鱼的应激游泳能力显著低于年轻斑马鱼。30月龄斑马鱼的标准代谢率(SMR)、最大代谢率(MMR)和代谢范围(MS)低于6月龄斑马鱼(P 0. 05),与应激游泳行为的差异一致。繁殖、代谢和应激游泳行为是鱼类重要的生理活动,研究衰老与年轻斑马鱼的生理行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衰老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为深入探究衰老对斑马鱼代谢和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7.
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植物光合效率,从而决定其生物量。叶绿素酸酯a加氧酶(CAO)催化叶绿素酸酯a转化成叶绿素酸酯b,是叶绿素合成的限速酶之一。本研究克隆了蒺藜苜蓿MtCAO,该基因编码531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MtCAO与双子叶植物的CAO亲缘关系较近。高等植物CAO基因的结构保守,均含有9个外显子。MtCAO主要在绿色组织尤其是叶片中高丰度表达。瞬时表达拟南芥原生质体试验显示,MtCAO-GFP融合蛋白定位于叶绿体。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茉莉酸甲酯(MeJA,100 μmol·L-1)及黑暗处理抑制MtCAO的表达,而24 h内NaCl (100 mmol·L-1)及聚乙二醇(PEG,5%) 处理先诱导后抑制其表达,且该基因受昼夜节律调控。这与对MtCAO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的预测结果一致。类似于超表达AtCAO的拟南芥,超表达MtCAO的拟南芥株系叶色正常,叶绿素含量及鲜重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推测是由于MtCAO高度保守的A结构域中的降解子导致的。  相似文献   
78.
以健康黄鳝作为对照,于室内弱光条件下研究了神经紊乱症黄鳝的日摄食节律。神经紊乱症黄鳝有一定的摄食量,日摄食节律极明显(P<0.01),类似于健康黄鳝。神经紊乱症黄鳝具有2个摄食高峰期(P<0.05),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P>0.05);而健康黄鳝只有1个摄食高峰期,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P<0.01)。根据神经紊乱症黄鳝的日摄食节律,选择合理时间投喂药饵,可以提高药效,减少药物和饲料浪费,提高病鳝成活率。  相似文献   
79.
本试验利用14L:10D(光照开始于5:00)的光照模式,分别在6:00、10:00、14:00、18:00、22:00和2:00采血,对休产期雌性北京鸭外周血浆皮质酮、醛固酮、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的24小时波动进行了测定。证明了在休产期没有产蛋影响的条件下成年母鸭血浆类固醇激素昼夜节律的存在。6次测定中雌二醇含量最高值在黑暗开始后3小时;7小时出现皮质酮和孕酮含量的最高位;11小时出现醛固酮含量最高值。  相似文献   
80.
了解猪的生态学状况可以提供有关其眼睛已适应环境的信息,眼睛的物理特性和结构可以为动物物种的视力及其局限性提供例证。虽然猪眼睛的敏锐度不如人眼睛的,但它们对视觉信息中不同组成部分的视觉适应能力不应被低估。猪可能更善于检测或辨别视觉刺激的其他特征,而不是空间细节。对光谱的敏感度是动物区分不同波长的光的能力,即辨别颜色的能力。猪对蓝光更敏感。猪对不同波长的光显示出不同的敏感度,当光的波长介于550 nm~595 nm时,猪的敏感度达到最大,猪对蓝色光的敏感度与人的相似,但对红色光的敏感度低于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