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6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453篇
林业   556篇
农学   593篇
基础科学   86篇
  367篇
综合类   3413篇
农作物   295篇
水产渔业   449篇
畜牧兽医   2825篇
园艺   611篇
植物保护   346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637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玉米秸秆“富集深还”与土壤亚表层培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长期浅耕,土壤亚表层不仅缺乏有机质,还过于紧实,急需找到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快速松土培肥方法。本文简要总结了已有3种秸秆还田模式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秸秆“富集深还”技术及田间操作要领,以及采用该技术还田的秸秆的分解速率和亚土层培肥效果。富集深还,即将玉米联合收割机抛洒在地表的秸秆,按条带大比例富集,使用专用筒式犁具,以风力注入的方式埋入土壤亚表层 (20—40 cm)。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不扰动土层顺序、不影响第二年种植。秸秆埋置模拟试验表明,秸秆还田330天时,其分解率就达到65%以上,剩余秸秆腐殖化,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10%~15%,土壤耕层由原来的15—18 cm增加到30—35 cm。秸秆深还对腐殖物质结构特征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对H/C、亲水性等指标还有改善作用,促使黑土胡敏酸结构简单化和年轻化。秸秆深还没有引起第二年玉米产量降低。因此,采用该方法,秸秆能够连年全量还田,实现了种还分离 (种植条带与秸秆深埋条带分离) 与免耕播种的有效结合,可打破犁底层,并快速提升犁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土壤亚表层快速培肥及肥沃耕层构建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2.
在多年开展机械孵化蓝孔雀并进行生产示范基础上,总结出蓝孔雀机械孵化技术,包括蓝孔雀机器孵化的场址选择、孵化场的布局及流程、孵化器的选择、种蛋的管理、孵化机的操作与管理、照蛋、出雏、清扫消毒和停电的应急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3.
<正>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犬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肝炎、黄疸、贫血、角膜混浊等特征,部分犬的角膜变蓝,又称"蓝眼病"。在临床上,该病不是单独感染,而是常与犬瘟热发生混合感染,这样便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严重,不易控制。本病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犬病。(一)流行病学发病的初始阶段,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犬的血液中,其次在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中都存在大量病毒,并可排出体外,造成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154.
砂皮病(又叫黑点病)是柑橘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冬季气温较低柑橘受冻时发生较重,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的柑橘间座壳菌,以菌丝体的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越冬,等次年春季气候适宜,尤其是多雨高湿时病菌开始大量繁殖,并借风、雨、露水、昆虫等传播到枝干、新梢、嫩叶、幼果上。  相似文献   
155.
<正>孔雀,俗称凤凰,是百鸟之王,是世界上集观赏、食用、药用价格极高的现代珍禽之一,孔雀有蓝孔雀和绿孔雀之分,孔雀是吉祥鸟,它和人类有着历史渊源,从古到今,孔雀在艺术、传说、文学和宗教上久负  相似文献   
156.
通过Solexa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霜霉威胁迫下黄瓜果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基因SDH。研究利用PCR克隆获得SDH基因全长,命名为Cs SDH。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注射烟草叶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分别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法研究高、低农残品系D9320和D0351中Cs SDH基因在农药霜霉威处理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织部位时空表达特征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Cs SDH基因在烟草叶片细胞中被定位在细胞膜上。黄瓜低农残品种D0351中,Cs SDH基因在果实受霜霉威胁迫后反应迅速,主要在处理前期响应表达强烈,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且该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高农残品种D9320中表达量。Cs SDH果、叶中表达量较茎中高,且各组织部位表达量高低顺序稳定,为叶果茎。黄瓜高农残品种D9320中,Cs SDH基因表达量在0.5、1、3、12 h呈现上调表达,6、9 h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48 h出现上调表达高峰。说明克隆得到的Cs SDH基因属农药处理前期响应基因,且该基因可能在降低黄瓜农药残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通过研究黄瓜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在霜霉威胁迫下表达情况,为挖掘黄瓜低农药残留性功能基因以及探明其作用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7.
1998—2015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进行鸟类环志16目46科189种283 862只,其中春季146种117 333只,秋季159种161 702只,隶属15目43科。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累计环志20 264只,其中春季环志18 040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15.0%;秋季环志2 224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1.4%。春季雌性比例较小,秋季的雌性比例较春季大,远高于雄性。红胁蓝尾鸲春季最早始见于3月中旬,高峰基本集中在4月中旬,秋季最早始见于8月下旬,多数始见于9月上旬。迁徙高峰集中在9月下旬。迁徙速度平均60km!d-1。日环志量与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最大风速的风向等因子均呈负相关;与最大风速、平均气压、降水量、最低气压、平均风速、最低气温显著相关。高峰林区与吉林珲春、黑龙江帽儿山红胁蓝尾鸲的环志数量相比较,发现红胁蓝尾鸲呈环行路线迁徙。  相似文献   
158.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的总称。包括仔猪初生后1周内所发生的仔猪黄痢,2~3周龄发生的仔猪白痢和6~15周龄发生的仔猪水肿病。  相似文献   
159.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是防治苹果蠹蛾最重要的生物药剂之一,为探寻苹果CpGV GP37蛋白的增效机制,本研究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苹果CpGV gp37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以N端或C端融合的方式插入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capsid NPV,AcMNPV)基因组中,获得重组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转染昆虫细胞Sf9,然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到GP37和EGFP的融合蛋白(vAcEGFPGP37、vAcGP37EGFP)和非融合蛋白(vAcGP37、vAcEGFP)都得到了高效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融合GP37的EGFP主要聚集在细胞质中,没有融合GP37的EGFP遍布整个细胞,说明CpGV GP37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本实验研究了CpGV GP37蛋白的真核表达,为该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条件;而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不仅为CpGV GP37蛋白增效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丰富了杆状病毒GP37蛋白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60.
以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成熟果实为试材,以钼蓝比色法测定笃斯越橘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Reduced ascorbic acid,As A)含量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3%偏磷酸-乙酸用量为100μL、5%硫酸和5%钼酸铵用量均为200μL、以去离子水补充至1 500μL,30℃干热恒温浴显色40 min,取出室温下放置1 h后,在700 nm下测定,所得数据稳定,准确性适合用于笃斯越橘果实As A含量的测定;测得含量为(40.20±6.23)mg/100 g F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