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35篇
基础科学   35篇
  199篇
综合类   1117篇
农作物   2348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中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23~1995年中国651个大豆育成品种(包括东北330、黄淮海210、南方111个)的系谱归纳出348个祖先亲本,育成品种归属为348个细胞核家族和214个细胞质家族。全国每个育成品种实际使用的祖先亲本数由1960年前的平均1.59个增至1991~1995年的平均6.39个,总平均3.79个。从一个地区的祖先亲本总数着眼,东北、黄淮海、南方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拥有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祖先亲本数分别是0.50、0.25、0.71和0.40、0.97、0.54个。祖先亲本的遗传贡献并不平衡,各区均有少数祖先亲本在育成品种中占很大遗传份额,东北地区尤为突出。黑龙江、山东、吉林、江苏等省大豆育成品种的细胞质来源均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12.
大豆品种产量稳定性研究:Ⅱ.多年份品种产量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佩占  闫日红 《大豆科学》1998,17(4):292-298
1989-1993年以不同熟期不同结荚习性的九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吉林省公主岭研究了大豆品种籽粒产量稳定性与品种生育期,结荚习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即生育期间5-9份降水量为370-740mm,有效积温在3000℃左右时,以中熟,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为最稳产。在不同气候条件的年份组合的平均表现不,中熟品种的稳产性比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好,但中熟品种中3种结荚习性间的稳产性差异不明显。在  相似文献   
113.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江苏种质58—161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赵团结 《大豆科学》1998,17(2):120-128
由原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育成品种58-161作为直接亲本衍生出12个品种,由它们进一步又衍生出49个品种,其中有29个接受了58-161的细胞质。这61个品种可归为5类系谱。  相似文献   
114.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食用作物。进一步提高花生蛋白质含量,对增强我国花生的出口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大豆、花生同为豆科作物,但大豆子仁蛋白质含量高于花生。如有的大豆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远高于一般花生(26%左右)。这为选育高蛋白花生品种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材料。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豆适宜大豆的DNA提取流程,并将大豆总DNA通过一定方法导入花生,研究导入后代内外性状变异,探讨大豆总DNA导入对花生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本文报道高盐低pH法提取大豆总DN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5.
以一个营养生长期长的有限型大豆品系通交83—932与营养生长期短的无限型品系公交8324—19和亚有限型品种吉林27号杂交获得开花期和生育期广泛分离的F_2群体,在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靠自然害虫群体在田间鉴定了亲本,F_1和F_2代的抗虫性,研究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对大豆抗虫性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组合F_2代单株的虫食率与开花期和成熟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开花期和虫食率间的关系较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用多项式曲线拟合。对一组正反交组合的研究表明,用营养生长期长的材料做母本时,F_2代低虫食率单株的频率显著高于其反交组合。在抗虫筛选中,按成熟期严格分组,在组内进行抗虫性选择有助于减少生育期的干拢,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6.
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和Dagneli方程对东北地区大豆和玉米各个生育时期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对光强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大豆和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特征,两种方程的模拟效果是一致的,但两种方程得到的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模拟得到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表观最大光合速率、表观暗呼吸速率极显著大于用Dagneli方程得到的参数。但用Dagneli方程模拟得到的表观最大光合速率更接近实际,而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得到的表观暗呼吸速率更接近实际。但无论用哪种方程模拟,在各个生育时期玉米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表观最大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大豆。光能利用率随着光强的增大先增大而后降低,当光强在0 ̄2000μmol/(m2·s)之间时,大豆的平均光能利用率为0.0185mol/mol,玉米为0.0281mol/mol。光能利用率在各个生育期有一定的变异,大豆和玉米均表现出在生育前期相对较低,中期升高,后期又降低的规律。在整个生育期,玉米的光能利用率约为大豆的1.6倍。  相似文献   
117.
菜用大豆属豆科,大豆属,栽培大豆种,通常是指R6期 ̄R7期籽粒饱满,荚色翠绿时采青食用大豆的总称。简述了菜用大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品种选择标准;对近年来菜用大豆的品种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和种子处理与贮藏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8.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大豆开花结荚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科学》1996,15(4):289-294
通过长日照(16h光/8h暗)和短日照(9h光/15h暗)相互转换处理,证明大豆品种“早12”为相对短日植物,9个短日就可完成其成花的光周期诱导过程。大豆感受光周期效应的株龄在真叶期。短日诱导处理不仅促进花序产生的速度及数量,还有利于荚的发育;长日处理的结果恰相反。  相似文献   
119.
大豆纹枯病与其种植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不同密度条件下大豆纹枯病的发生级别及普遍率的关系研究 ,发现大豆纹枯病的发生级别与普遍率都随着大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提出防治大豆纹枯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0.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132株D1代植株进行检测,结果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另外,本实验还采用荧光制片方法从植物组织结构的角度证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可行性,并提出花粉管通道方法操作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