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38篇
基础科学   35篇
  199篇
综合类   1117篇
农作物   2348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大豆开花结荚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科学》1996,15(4):289-294
通过长日照(16h光/8h暗)和短日照(9h光/15h暗)相互转换处理,证明大豆品种“早12”为相对短日植物,9个短日就可完成其成花的光周期诱导过程。大豆感受光周期效应的株龄在真叶期。短日诱导处理不仅促进花序产生的速度及数量,还有利于荚的发育;长日处理的结果恰相反。  相似文献   
102.
大豆纹枯病与其种植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豆不同密度条件下大豆纹枯病的发生级别及普遍率的关系研究 ,发现大豆纹枯病的发生级别与普遍率都随着大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提出防治大豆纹枯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132株D1代植株进行检测,结果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另外,本实验还采用荧光制片方法从植物组织结构的角度证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可行性,并提出花粉管通道方法操作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0h。  相似文献   
104.
大豆茎生长习性类型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到清楚、简便、准确地鉴别大豆茎生长习性类型的方法,于1988-1997年分别在南京和石家庄,研究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共1536份品种和6个不同杂交组合F1、F2、F3Bernard标准的茎生长习性类型及有关的11个性状,从中选出有无顶花序(ETIMS)和上部节数相对值(RVNN)作为划分茎生长习性类型的成分性状.划分标准为:(1)有限型,有顶花序,RVNN<0.2(夏播)或RVNN<0.25(春播);(2)亚有限型,有顶花序,RVNN≥0.2(夏播)或RVNN≥0.25(春播);(3)无限型,无顶花序,RVNN≥0.2(夏播)或RVNN≥0.25(春播).用该法划分的结果与用Bernard标准划分的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故在田间调查时可以用成分性状法代替Bernard方法.该法鉴定结果明确、稳定,方法简便易行,可在R3~R7期间于田间一次确定.  相似文献   
105.
It was studied that the evolution of root characteristics among 42 soybean varieties developed in Heilongjiang and Jilin Province in different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on the root characteristics among soybean varieties. From 1950s to 1990s, root fresh weight, root volume, root surface, root dry weight, lateral root length of main root characters tendedly increased with the variable development years. The root system of the varieties in 1990s was relatively well develop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other years. The evolutionary trend of the root system of soybean varieties was increasing in root weight, root volume, root surface and length of lateral root.  相似文献   
106.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基因转化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含NPT-Ⅱ和Barnase基因导入到大豆幼胚,大豆子叶节叶,然后经过含Kan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获得一批Barnase转基因植株。经PCR扩增结果,证实此基因已整合到大豆中,在当代植株中生物学特性观察,花粉粒不育率在98%。  相似文献   
107.
大豆幼苗萎蔫过程中,相对含水量急剧下降;SOD、CAT、POD3种细胞保护酶的活性先以较大幅度上升,后急剧下降;膜脂过氧化加剧,大量电解质外渗,电导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通过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了不同大豆品种对紫斑病的抗性,旨在建立大豆对紫斑病抗性鉴定方法,为大豆品种资源抗性筛选创造条件。对不同成熟期的37个大豆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对紫斑病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大豆紫斑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大豆成熟期和品种抗性的影响,由于避免了病害发生的有利时期,晚熟大豆品种紫斑病发生很轻或不发病。1998年和1999年,分别在防虫网室和温室人工接种鉴定45份大豆种质,两次的鉴定结果均表明大豆品种间对紫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温室条件下大豆紫斑病平均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网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为提高大豆对紫斑病抗性鉴定的准确性,建议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同期鉴定时可对早熟品种进行摘花,保证接种时接种荚荚龄一致;对接种荚进行标记;设立高感对照;鉴定为抗病的材料进行重复鉴定。  相似文献   
109.
东北亚四国(地区)SMV株系毒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厚  魏培文 《大豆科学》1998,17(2):101-107
将我国,韩国,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SMV株系与鉴别寄主交互接种测定其毒力。结果指出采用外国的株系鉴别寄坟难以区分我国株系毒力。同样,用我国鉴别寄坟也难以区分外国毒株的毒力,所测定的我国9个株系的13个代表毒株全部能侵染最抗病的鉴别寄主韩国的Buffalo和日本的Harojoy。  相似文献   
110.
大豆专用肥对轮作,连作大豆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童朝阳  韩丽梅 《大豆科学》1998,17(4):358-362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常规施肥与施用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豆连作导致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破坏,淀粉粒积累,基粒片层结构出现“空隙区”。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复肥增强了轮作,连作大豆叶片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的完整性,增加了基粒数量和基粒片层数,为促进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创造了条件,相关分析表明,叶绿体基粒片层数与大豆植株营养生长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