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3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399篇
林业   2753篇
农学   275篇
基础科学   199篇
  497篇
综合类   2636篇
农作物   313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288篇
园艺   353篇
植物保护   22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为了分析叶片营养元素对黔南州核桃优树坚果品质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叶片营养元素与坚果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核桃优树单株的坚果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叶片钙、铜和锰显著影响核桃坚果品质。可以通过核桃叶片营养元素的诊断来提高坚果品质。  相似文献   
52.
53.
Alpha-shape算法构建枣树点云三维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枣树智能化修剪作业,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点云配准的自然光照环境下的果树三维重构方法,并针对传统最近点迭代(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对待配准点云的空间位置要求苛刻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点云配准算法。首先,使用彩色深度(RGB-D)相机采集不同角度下的枣树彩色和深度图像,并通过信息融合实现相应角度下的点云获取。其次,对点云进行背景去除和滤波处理,基于直方图设定分割阈值,提取单株枣树点云,并将放置在树根附近的标靶球作为标记,使用人工标记法进行两站点云初配准。最后,在初配准基础上计算点云的曲面法向量和曲率,由曲率相近的点构成配对点对,使用k维树最近点迭代(k dimensional-tree-Iterative Closest Point,kd-tree-ICP)算法完成精配准,对点云使用Alpha-shape算法面片化,实现表面重构。利用上述方法对多棵枣树进行全局配准并完整重构果树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初配准,有效提高了点云配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配准误差均控制在1.0 cm以内,平均配准误差为0.78 cm;重构模型真实感较强,在外观上更加接近真实树,枝干相对误差控制在7%以内。该研究重构模型精度较高,可为枣树智能修剪提供可视化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4.
林木氮素吸收偏好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土壤中可被林木吸收利用的氮(N)素主要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形态存在。受全球气候变暖、氮沉降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NH4+和NO3-的分布存在很大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异质性,且NH4+-N和NO3--N亏缺已成为限制林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在森林土壤N亏缺和N异质分布的逆境中,在林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且这种吸收偏好会随生长环境条件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对于NH4+和NO3-这2种主要形态的偏好选择性已被证明是决定林木生产力、竞争、共存和生态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同树种在N异质分布环境下的N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揭示林木N素营养遗传特性和提高林地N素利用效率的关键。文中从森林土壤中N的主要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林木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林木N吸收偏好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人工林培育中不同树种的造林配置和合理N素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5.
落叶松油松人工混交林经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落叶松、油松混交林整个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总结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落叶松、油松混交林经营管理技术。其技术能有效提高林木生长速率,调整林分结构,优化树种组成,提高木材质量,为落叶松、油松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6.
冠幅作为林业研究的关键因子,开展冠幅的研究对于精准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利用冠幅对树木其他因子进行预测,选取了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白蜡、蒙古栎等14个常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6种回归方程,借助样地实测数据分别建立每个树种的胸径 冠幅和树高 冠幅模型,并针对每个树种筛选出的最优方程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研建的14个树种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决定系数R2绝大多数都大于0.5,其中,核桃的胸径 冠幅模型最高,R2=0.951,树高-冠幅模型R2=0.887,蒙古栎树高-冠幅模型最低,R2=0.506,也超过了0.5。所建模型的精度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对北京市松山地区大面积林分参数的预测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牡丹5个管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系统进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从牡丹组7个野生种和1个栽培种中分别克隆得到泛素延伸蛋白基因(ubiquitin,UBI)、素环蛋白基因(cyclophilin,CYP)、肌动蛋白基因(Actin)、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基因(glucose-6-phosphate 1-dehydrogenase,G6PD)和β–微管蛋白基因(beta-tubulin,TUB)等5个管家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管家基因序列均相对保守,其在牡丹7个野生种和1个栽培种中的保守性在99.04%~99.69%。利用5个管家基因分别构建了其在牡丹组8份材料中的系统进化树。5个系统进化树均将8份材料分成两组,即革质花盘亚组和肉质花盘亚组;由于5个管家基因核苷酸序列各自的保守性不同,在区分亚组成员间略有差异。综合分析5个管家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和栽培牡丹(P.suffruticosa‘Luoyanghong’)常聚为一支,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因而推测杨山牡丹可能参与了栽培牡丹的形成;紫斑牡丹(P.rockii)和四川牡丹(P.decomposita)一直聚为一支,推测二者亲缘关系较近;黄牡丹(P.lutea)和紫牡丹(P.delavayi)一直聚为一支,推测这二者亲缘关系较近。狭叶牡丹(P.potaninii)与黄牡丹和紫牡丹分化较早,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建议将狭叶牡丹作为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58.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 and avian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 in the major local breeds of Qinzhou,Guangxi,totally 953 samples of egg white,cloaca swab and serum of Ma duck,Shitou goose,Tiejiao-Ma chicken,turkey and pigeon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epresenting flocks and detected by the commercial ELISA kits.ALV was isolated for the ALV p27 positive samples by culturing on DF-1 cells,and gp85 gene was sequenc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s of ALV were negative in the samples except those of Tiejiao-Ma chicken,while REV antibody was found positive in Ma duck,Tiejiao-Ma chicken and turkey.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gp85 gene of two isolates shared 94.5% identity with each other,and shared 86.9% to 94.9% with reference strains.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gp85 gene of two isolates shared 91.5% identity with each other,and shared 84.0% to 91.6% with reference strains.There were many variable sites in the hyper variable region hr1 and hr2,and the vr2 and vr3 variable regions were relatively conservative.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wo isolates shared the highest homology with SCAU11-XG strain.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鞋印是刑事侦查的重要物证之一,如何对积累的大量鞋印花纹图像进行自动归类管理是刑事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与其他类图像不同,鞋印花纹图像具有种类多但数目未知、同类花纹分布不均匀且同类花纹数目少的特点。基于鞋印花纹图像的这些特点,用目前典型的聚类算法对鞋印花纹图像集进行聚类,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对鞋印花纹图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K步稳定的鞋印花纹图像自动聚类算法。方法 对已标记的鞋印花纹图像进行统计发现,各类鞋印花纹之间在特征空间上存在互不相交的区域(本文称为隔离带)。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寻找各类鞋印花纹之间的隔离带,来将各类分开。过程为:以单调递增或递减的方式调整特征空间中判定两点为一类的阈值,得到数据集的多次划分;若在连续K次划分的过程中,某一类的成员不发生变化,则说明这K次调整是在隔离带中进行的,即聚出一类,并从数据集中删除已标记的数据;选择下一个阈值对剩余的数据集进行划分,输出K步不变的类;依此类推,直到剩余数据集为空,聚类完成。结果 在两类公开测试数据集和实际鞋印花纹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本文算法的主要性能指标都超过典型算法,其中在包含5792枚实际鞋印花纹数据集上的聚类准确率和F-Measure值分别达到了99.68%和95.99%。结论 针对鞋印花纹图像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寻找各类之间的隔离带进行自动聚类的算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算法性能受参数的变化以及类的形状影响较小。本文算法同样适用于具有类似特点的其他数据集的自动聚类。  相似文献   
60.
为了进一步发掘橡胶林区潜在经济价值,预测下一年橡胶泌蜜规律,试验采用连续8年记录转地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采集橡胶蜜的蜂场收获蜂蜜情况,并以气象观测仪记录当时的气象变化的方法。表明进入橡胶场地的蜂群势变化不大[(13.450±0.113)脾,=0.854],但产量变化显著[(72.613±0.349)kg,<0.01]。气象观测表明气温8年内波动范围不大,而降雨量波动大,表现为2011年洪涝出现早,2014年干旱持续时间长。产量与日平均气温(相关系数r=0.337)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日降雨量(相关系数r=-0.269)及日最低气温(相关系数r=-0.483)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群势表现出轻微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031)。说明持续的干旱和温暖湿热的气温及合理的群势能够增加橡胶蜜的产量,适宜的气候及大面积橡胶林区蕴含着巨大的养蜂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