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3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986篇
林业   552篇
农学   1799篇
基础科学   203篇
  888篇
综合类   3801篇
农作物   1364篇
水产渔业   305篇
畜牧兽医   1045篇
园艺   715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805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克山是东北北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克山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克山的潜在育种意义。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133 d(103.8~157.0 d)、蛋白质含量39.69%(35.6%~44.38%)、油脂含量20.58%(17.47%~22.84%)、蛋脂总量60.27%(54.00%~63.97%)、百粒重17.61 g(6.13~28.17 g)、株高约96 cm(54.92~146.8 cm)、主茎19节(11.23~25.83)、分枝2.75个(0.22~7.63)、倒伏2级左右(1.00~4.00);(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 0和MG I,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相近,其它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MG 000和MG 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110~120 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0~20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MG 0和MG I,特别是油脂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高约1%、1.5%;株高、节数均低于MG 0和MG I,分别低约10~40 cm、2~8节。MG II的生育天数在当地高达150 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不适合当地种植;品质性状表现低于当地品种水平,特别是蛋白质、蛋脂总量均低约2%,油脂低约0.5%;而株高、节数高于当地品种,分别高约10 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 III在克山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其它性状表达不正常,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克山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油脂和蛋白质含量相对小些,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克山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供试的东北资源中提出了各农艺、品质性状改良可用的亲本品种名单,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3.
改进RBF神经网络在我国大豆价格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豆价格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高噪音等特点,采用传统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不仅分析难度大,预测误差也很大。RBF神经网络以其优良的逼近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之中。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我国大豆价格预测模型,该模型为多维输入单维输出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模型的初始输入由大豆价格的历史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数据组成。采用遗传算法对RBF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数、基函数中心、扩展常数和输出层权值进行优化,模型可以从初始输入变量中自主选择最合适的输入变量组合作为模型的输入。采用2009-2014年的大豆价格数据进行预测研究,用2009-2013年的数据作为训练集,2014年的数据作为测试集,改进RBF神经网络通过自主识别和选取中国大豆进口量、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进口大豆到港分销价格3个因素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输入。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泛化能力较强,能够很好捕捉大豆价格变化规律,可为大豆市场价格的准确预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4.
甘蔗黄叶病和甘蔗花叶病是我国甘蔗最主要的病毒病,感病品种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传统方法难以防治。RNA干扰技术使培育抗病毒甘蔗品种成为可能。本研究根据甘蔗黄叶病毒和侵染甘蔗的高粱花叶病毒结构与功能特性,广泛收集不同来源病毒分离物CP基因序列,经过比对选取保守序列作为干扰序列。通过在序列两端添加酶切位点,合成并连接成双价甘蔗黄叶病和花叶病毒干扰序列,然后构建到中间载体p HANNIBAL上,形成双价RNAi干扰结构,最后插入到p ART27上形成干扰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轰击甘蔗品种福农15号愈伤组织进行转化,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再生植株。通过提取DNA和RNA分析,证实双价RNAi干扰结构不仅以不同拷贝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而且得到了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85.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教育的实施,因此探索与创造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将成为时代之必须。本文基于部队院校评价现状,在学习借鉴当今世界最新的评价理念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评价机构和评价指标和评价法方面,提出与部队院校相适应的创造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营养生长期干旱胁迫-复水后的恢复力作为品种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鉴定指标的可能性,以冬小麦品种‘晋麦47’和‘京411’及其34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半自动防雨棚与渗漏池开展模拟干旱实验,于拔节初期干旱较严重时复水,测定复水后的生物量积累作为恢复力,同时测定营养生长期末的株高以及品种/系的群体WUE,分析材料之间恢复力、株高、和群体WUE之间的差异,以及恢复力与群体WU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部分冬小麦品种/系之间恢复力达到显著差异,恢复力受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共同影响,并且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作。34个近等基因系与亲本在株高和群体WUE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系的恢复力与株高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力与株高分别与群体的产量水平的WUE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胁迫-复水后的恢复力可以作为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群体WUE鉴定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87.
复杂疾病大面积爆发使人们的生活健康面临着重大挑战。在这一环境下,遗传咨询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依据基因与环境互作共同影响个体健康的原理,咨询者在遗传咨询师的指导帮助下合理解决各种遗传学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复杂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国内的遗传咨询发展尚处于萌芽期,随着遗传咨询在健康领域的地位上升,该技术在未来将会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胡椒EST-SSR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胡椒转录组数据,共得到unigene 23 524条,其中618条unigene中检测到643个EST-SSR位点,SSR发生频率为2.63%,平均分布距离为12.86 kb。在643个EST-SSR中,二、三核苷酸重复是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27.84%和69.36%,其中(AG/CT)n、(AAG/CTT)n出现频率最高,(NNN/NNN)5类型占EST-SSR位点的42.90%。利用PRIMER3.0设计358对引物,随机合成45对引物,并选用其中11对扩增较好的多态性引物,对43份胡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初步检测,构建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说明,胡椒EST-SSR标记的开发是可行的,并能够有效的用于胡椒遗传分析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学生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模式的看法及学生在新模式下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英语网络教学持肯定的态度,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情况仍差强人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急需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90.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比较薄弱。针对这种普遍现象,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充分利用精读课、泛读课及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等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达到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