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84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63篇
  182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往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多是从地表参数的改变角度去研究,而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温室气体的增加。通过收集整理三江平原生长季(510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根据温室气体的增热潜能,比较得出,在三江平原林地、小叶章、毛果、漂筏、稻田和大豆几种土地类型中,对区域气候影响的大小依次顺序为:大豆>小叶章>毛果>林地>稻田>漂筏。由此表明,三江平原稻田对于区域的气候的变化贡献比旱地小。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土地利用变化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变暖潜力增加,为三江平原气候变暖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42.
科学划定耕地整治重点区对于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内蒙古河套-土默川平原为研究区,从农用地可改良限制因子角度出发,采取自然等提升潜力指数模型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划分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区,在耦合限制因子改良程度分级的基础上,确定耕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受限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盐渍化程度,耕地整治难度整体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趋势。2)研究区自然等提升潜力指数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且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空间差异明显,潜力提升呈现"低-低"聚集特征的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呈现"高-高"聚集特征以及无聚集特征的耕地多分布在西部。3)研究区耕地共划分为4种整治类型,其中重点整治型耕地为0.84万hm2,是实施耕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选择整治型耕地为22.22万hm2,应选择其质量提升潜力相对较高且集中连片的地块进行整治;保护整治型耕地为54.98万hm2,应当被划入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宜整治型耕地为26.46万hm2,应当进行有选择地退出还林还草。该研究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为细化限制因子在耕地整治分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研究成果对半干旱区耕地整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黄淮海平原县域灌区灌溉管理质量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灌区建设与管理具有公益性、可经营性、垄断性、政策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农业用水,尤其是平原区地下水灌溉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此,针对平原区灌溉管理特点和农业生产现状,选取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等9个指标,提出了具体的评价灌溉管理质量和措施的方法。并以黄淮海平原的曲周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指标和分析方法能较好地评价县域灌区管理质量;从1980年以来,曲周县各乡镇灌溉管理质量越来越好;曲周镇的管理措施比其它乡镇更加得力。最后,分析了管理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4.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军  程学军  吴冲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96-4597,4629
以江汉平原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3个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利用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利用程度变化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围湖造田的现象依然存在;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稳定,属于农业用地类型;土地利用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5.
本田的最低水温、平均水温分别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成正相关 ,而且水层具有增温保温作用 ,在晚霜之前插秧遇低温靠水层保护是完全可行的。5月 12日作为插秧早限是可行的 ,但最适插秧期应选择在 5月 18日前后 ,根据当年的气温特点来具体决定 ,5月 17、 18日前后气温回升迅速即可插秧 ,低温年则推迟到 2 0日后比较适宜。在适宜插秧期内应尽快插完、越早越好 ,这对于水稻成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6.
江汉平原湿地食用仙人掌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泽湘  雷中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6):955-955,974
经过2a多的栽培试验,结合食用仙人掌的生长特性和江汉平原的地理气候条件,总结出适合江汉平原湿地食用仙人掌高效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搞好栽前准备,加强水肥管理,进行病虫防治,适时抹芽,及时采摘.  相似文献   
47.
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是我国八大综合农业区之一,农牧渔各业生产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在分析本区农业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中游平原应加强以防洪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努力实现平衡增产和优质高产,巩固提高全国性的粮、棉、肉、鱼商品生产基地;江淮地区应加强水土治理和山丘、水面、滩涂资源的开发,以粮棉油为重点,积极发展畜禽、水产、蚕桑和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48.
以龙泉驿区为例,基于GIS软件建立1996和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分析1996~2004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龙泉驿区未来50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比例将持续增大;园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变化过程中会出现极大值,极大值以后面积比例开始下降,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耕地的面积比例会逐步减少,交通用地的集约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复垦力度也会加大;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在对模型进行独立假设检验的基础上,发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符合马尔柯夫链。  相似文献   
49.
在大体积的水工建筑物中,采用少筋混凝土结构,有其特殊意义。本文介绍现行规范关于少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思想和原则,以便于结构设计的同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0.
沿海平原南方型杨树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3a的试验研究表明,南方型杨树在宁波沿海平原地区的年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即生长前期,速生期I,速生期Ⅱ和生长后期,生长过程能较好地用Richards生长曲线拟合。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速生期分别在2~6a,3~7a和4~9a。土壤含盐量对杨树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与其他平原树种相比仍表现出显著的速生特性。与我国南方型杨树引种区生长比较,宁波市沿海平原属适宜引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