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瘦肉精”主要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塞布特罗等,是属于β类兴奋剂的苯乙胺类药物。其中的沙丁胺醇归属于β2类兴奋剂。养殖户喂饲沙丁胺醇后,可达到猪群生长速度提高、瘦肉率增加、卖相好(猪毛色红润光亮等)的目的。饲喂沙丁胺醇的猪只,在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十分迎合大众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传播速度非常快。早期感染危害大,死亡率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继鸡新城疫、鸡法氏囊病和鸡大肠杆菌病之后对鸡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病。1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目前研究报道的血清型有20种以上,我国该病的血清型主要是对呼吸系统有强致病性的马萨诸塞型。1990年出现了肾病变型毒株,其主要是对肾脏和输尿管产生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3.
县域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对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建立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评价模型,对曲周县域的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曲周县土地利用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间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水平低下,与生态环境效益相比,其社会经济效益略显滞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中的库兹尼茨曲线进行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的选择,表明曲周县土地利用应选择跨越式发展模式,即沿着库兹尼茨曲线中的NSFYPW轨迹曲线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平原县域灌区灌溉管理质量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灌区建设与管理具有公益性、可经营性、垄断性、政策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农业用水,尤其是平原区地下水灌溉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此,针对平原区灌溉管理特点和农业生产现状,选取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等9个指标,提出了具体的评价灌溉管理质量和措施的方法。并以黄淮海平原的曲周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指标和分析方法能较好地评价县域灌区管理质量;从1980年以来,曲周县各乡镇灌溉管理质量越来越好;曲周镇的管理措施比其它乡镇更加得力。最后,分析了管理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解规划确定的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是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地分解指标,减少分解指标中的主观随意性,是规划今后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以海南省为例,探讨了层次分析法在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选取规划目标年非农人口增长预测值、非农业产值增长预测值、现状每公顷城镇用地承载人口、现状亿元非农业产值所需城镇用地等4个因素,作为决定各地区城镇用地指标分配权重的准则,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各地区规划目标年城镇用地指标分配权重值。用1996~2005年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所得权重分配同实际权重分配一致性较好。考虑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规划期内各地区重点项目的布局情况对计算出的各地区分配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0年、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Arcview以及统计软件,提取、分析塔里木河流域41个县市1990-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LUCC)情况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并建立土地利用程度人口分异模型,探讨了该研究区LUCC与人口因素的关系。此模型不仅可用于现阶段研究区LUCC分析,还可以根据人口变化趋势进行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趋势分析。这对塔河流域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承载力体系演变的脉络。将生态承载力问题与区域城乡发展研究相结合,可为统筹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战略决策提供直接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作用机理分析,构建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1996~2007年海南省的国民统计数据和典型调研资料,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海南省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实证评价。结果表明:1996年、1997~1999年和2000~2007年3个时期海南省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差异显著,1996年最高,1998年最低。这是区域发展政策、人口增长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综合驱动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因素是主导驱动力,其与生态承载力演变规律具有高度一致性。强化特区理念、深化"生态省"建设力度,倡导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模式,是未来海南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土地开发强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参照系比较法,对海南省及其18个市县的土地开发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海南省土地开发强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其内部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进入了快速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现代农业、村庄整治、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形势下沿海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农业资源低效利用、农村环境污染、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明确农村地域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功能定位,以农村生产要素整合为切入点.进而实施农村生产要素的空间整合(包括生态空间整合、生产空间整合和生活空间整合)、组织整合和产业整合,能够有效引领农村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