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2篇
  5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有关于生态因子对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有关于萱藻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温度、光照、盐度、营养液及抗生素等生态因子均会对萱藻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和光照变化对萱藻生长发育的影响最为明显。萱藻配子体阶段的适宜温度较低,为6~12℃,而孢子体阶段在5~23℃范围内均可生长,生长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萱藻不同生长阶段的最适光照强度也有所不同,萱藻配子体阶段的最适光照范围为36~54μmol·m-2·s-1,较低光强6~30μmol·m-2·s-1是萱藻孢子体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而高光强54μmol·m-2·s-1有利于萱藻孢子的附着;盐度、pH对萱藻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萱藻生长;不同营养盐、维生素及抗生素对萱藻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不同,在萱藻不同的生长阶段,应根据生长状况及时给予适宜浓度的营养盐或药物添加剂以促进萱藻生长。  相似文献   
52.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珙桐花器官进行解剖并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壁的发育类型是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具有3个萌发沟。珙桐的胚珠为直立胚珠,厚珠心,单珠被,胚囊为单孢子发生类型,为典型的蓼型胚囊发育方式,通过连续切片的观察,没有发现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形成的异常。  相似文献   
53.
雄配子体选择在遗传偏分离中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偏分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遗传学现象,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进化动力。本文从生殖隔离因子、细胞质效应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雄配子体选择可能导致的遗传偏分离效应。研究证明,位于细胞核基因组上的生殖隔离因子如配子体基因、不育基因等遗传因素导致的雄配子体选择是引起遗传偏分离的主要原因;而细胞质核互作导致的雄性不育产生的雄配子选择同样可导致核基因发生遗传偏分离;非遗传因素如环境温度等引起的雄配子选择也会导致遗传偏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54.
采用土壤法培养和组织培养的方法,分析小叶海金沙配子体的发育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发现小叶海金沙的孢子呈金黄色,极面观钝三角形,赤道观为半圆形或圆形,三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在1/4MS培养基上,其增殖率最高.  相似文献   
55.
文章研究了疏羽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 Schott var. remotiuscula(Kom.)Kom.)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半圆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丝状体2~9细胞长,有明显的顶端细胞,可形成多细胞板状的片状体,片状体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裂形成原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具毛状体,毛状体内含叶绿体数枚,先端多具帽状分泌物,数量丰富。颈卵器和精子器几乎同时形成,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组成,成熟的颈卵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成熟的原叶体为倒卵状心脏形。  相似文献   
56.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平丹1号余甘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形四分体;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平丹1号余甘的雌蕊为上位子房,3心皮3室,每室含倒生胚珠2枚,为厚珠心,具珠心喙,胚囊为蓼形;平丹1号余甘部分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及胚囊发育异常,致使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进行受精.  相似文献   
57.
紫花苜蓿配子体发育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花苜蓿种子的实际产量远低于潜在产量,胚珠败育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而胚珠败育从本质上讲就是雌、雄配子体发育不正常。所以,紫花苜蓿的配子体发育与其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关系。紫花苜蓿的雄蕊和心皮分别属于第三、四轮花器官。这2个组织生成的雄、雌配子体是紫花苜蓿完成有性生殖所必需的。本研究在总结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等模式植物配子体遗传调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等配子体的发育,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等角度详细地总结了紫花苜蓿有性生殖中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发生和发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8.
植物雄配子体发育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小袍子经过不对称的有丝分裂形成1个营养细胞和1个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再经过第两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雄配子.该发育过程是众多基因参与的一系列细胞分化的体现,因此雄配子体是研究细胞分化发育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代表的雄配子体发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并发现一些雄配子体发育调控过程中细胞分裂、分化和互作的重要基因.本文主要介绍植物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相关主要基因的功能,并概述这些功能基因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
5种藓类植物水提液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藓类植物提取液对作物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5种藓类植物配子体不同浓度的水提液培养黄瓜种子,测定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量、鲜重及干重等指标。结果表明:薄壁卷柏藓(Racopilum cuspidigerum)、疏网美喙藓(Eurhynchium laxirete)、毛枝雀尾藓(Hypopterygium trichocladon)和海岛花叶藓(Calymperes taitense)配子体的水提液在较低浓度下能提高黄瓜种子萌发的质量。其浓度为0.01g/mL时,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浓度大于0.04g/mL时,则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的大小因浓度的提高而加强。  相似文献   
60.
单瓣与重瓣樱花雌雄蕊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瓣和重瓣樱花雌雄蕊的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单瓣樱花‘大岛樱’雌蕊1心皮1室,胚珠发育后心皮开始愈合,2倒生胚珠,通常仅有1个能发育为成熟胚囊,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线型排列,胚囊发育方式属蓼型;雄蕊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重瓣樱花‘普贤像’和‘一叶’雄蕊数量显著少于‘大岛樱’,花药瓣化,花粉败育,雌蕊叶化。‘普贤象’少数花萼筒上着生异位子房和败育胚珠,‘一叶’少数花未完全叶化的子房内壁着生败育胚珠;‘普贤象’和‘一叶’均存在同株花异型现象。并对樱花重瓣花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