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43篇
农学   420篇
基础科学   1篇
  64篇
综合类   805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10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绿苦瓜自交系P1做母本,野生苦瓜P2做父本配制出F1代,然后进行自交和回交获得R2,B1,B2世代.通过田间试验,对叶长、茎粗和节间长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粗和节间长两个性状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而叶长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叶长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重要,节间长的加性效应也高于显性效应,茎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样重要,三者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694,0.6418和0.3679.  相似文献   
112.
鲢人工雌核二倍体群体的产生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遗传失活兴国红鲤的精子作为雌核发育激活源 ,成功地诱导了鲢雌核发育并获得 3个自然加倍的雌核发育二倍体群体。鲢的单倍体诱导率最高达 96 .9% ,自然加倍率最高达 0 .4 4 3%。经分析鉴定 ,雌核发育单倍体胚胎具有 2 4条染色体。而鲢的染色体为 4 8,兴国红鲤为 10 0。雌核二倍体鲢都具有 2套完整的母本染色体 (2n =4 8) ,外部形态性状与亲本鲢完全相同。这些结果表明 ,雌核发育后代的遗传物质来源于母本 ,无父本遗传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113.
遗传力的概念及其发展 Ⅰ.关于传统遗传力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已有的理论及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遗传力估算值的六个因素;论述了遗传力出现负值及大于1的可能性及原因;分别就单因素方差分析估计遗传力的某些问题及G×E互作、显性效应对亲子回归、亲子相关估算遗传力的影响等问题作了讨论;并对遗传力概念的理解和当前在遗传力估算中某些不恰当的做法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4.
选用7个显性矮源与11个普通小麦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的致矮能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矮变1号致矮能力最强,奥尔森,矮苏3和西农02致矮能力较强,BAU-Rht21,BUA-Rht12和西农10的致矮能力较弱;西农02的致矮能力与奥与森,矮苏3相当,与矮变1号的致矮能力差异极显著,其致矮能力比矮变1号大为减弱,西农02不同于矮变1号,显性矮源所配组合F1代株高的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都比较高,F1代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各显性矮源的加性效应值均为负效应,杂交父本的加性效应值除了91-27亲本的加性效应值为负效应外,其他亲本的加性效应值均为正效应;各个显性矮源F1代株高与杂交父本株高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根据回归方程的预测,除了矮变1号以外,其他显性矮源F1代株高均可达到理想株高。  相似文献   
115.
在加性-显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检测基因分散态组合的三种方法:(1)检验F_2表型方差与环境方差的同质性以及六个群体P_1,P_2,F_1,F_2,B_1(F_1×P_1)和B_2(F_1×P_2)间方差的同质性,(2)检验上述家系均值间的差异显著性,(3)比较从分离世代经分裂选择所获两类极端品系间组合与基因分散的原始亲本间组合在遗传参数估计值上的差异.通过加性-显性模型检验、有效因子数和基因联合-分散度的估计以及重组近交系分离极限的预测,这些方法所检测到的基因分散态组合可进一步用于揭示数量基因的遗传特性.讨论了这类信息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6.
117.
复粒小穗高粱种质资源结构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粱小穗结构,完善其形态解剖和遗传理论,探讨在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和育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笔者发现创制的复粒高粱材料SZ0,以及10个国内外高粱双粒资源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小穗结构观察解剖,与普通(单粒)品种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双籽粒小穗是复粒高粱小穗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复粒品系SZ0的小穗中有高频率的多小花、多籽粒、多雌蕊、多浆片、多花药、多柱头及孪生连体籽粒等结构特征;在109-双粒(怀德)的小穗中有第三颖壳、双芒、4个浆片等结构,存在低频率的三籽粒小穗;高粱复粒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在TX431中复粒对单粒为显性,在中国的农家品种109-双粒(怀德)中复粒对单粒为隐性。【结论】复粒高粱小穗结构与传统理论不同,表明高粱小穗的原始结构是多小花的,存在着多心皮子房;由于掌握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国外相互矛盾的结论在本研究中同时再现,表明复粒性状在不同品种中,受不同的一对基因控制,其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8.
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8087 × 8108的P1、P2、F1、B1、B2和F2 等6个世代种子油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组合油酸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2)该杂交组合的B1、B2和F2群体油酸含量主基因遗传力为43.83 %~94.71%,多基因遗传力为0.65 %~30.85 %,表明该组合油酸含量是由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共同控制的,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3)油酸含量以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比较小.  相似文献   
119.
南方籼稻抗旱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旱地条件下 ,对籼稻 9个抗旱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 1 )各抗旱指标都存在遗传变异 ,其中穗茎粗、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剑叶长、叶绿素a/b、脯氨酸含量和自由水含量的遗传变异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 ,倒二节间长和谷粒宽的遗传变异主要受显性效应的影响 ;所有抗旱指标都存在显性×环境的互作效应 ,每穗实粒数、叶绿素a/b和自由水含量还存在加性×环境的互作效应。 ( 2 )各抗旱指标都存在普通狭义遗传率 ;每穗实粒数、叶绿素a/b和自由水含量还存在互作狭义遗传率 ,且后两者的互作狭义遗传率大于普通狭义遗传率 ,受环境的影响较大。 ( 3 )单株有效穗数、穗茎粗和倒二节间长既存在普通杂种优势 ,又存在互作杂种优势 ,且环境不改变这三项指标显性基因作用的方向 ,其中倒二节间长为负向杂种优势 ;叶绿素a/b和脯氨酸含量只存在负向互作杂种优势 ,其余各指标杂种优势不明显。 ( 4)每穗实粒数、叶绿素a/b和自由水含量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较大 ,另外 6个指标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都为 0。  相似文献   
120.
水稻杂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试验在单粒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条件下,对水稻杂种F_1,F_2、F_3种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遗传模式的探讨。结果表明:基因剂量效应仅存在部分组合。在高、中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正反交组合中,高、中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完全显性,F_2为3:1分离,受一对基因控制。部分超亲分离表明可能还受修饰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