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0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606篇
林业   246篇
农学   737篇
基础科学   65篇
  257篇
综合类   2684篇
农作物   382篇
水产渔业   341篇
畜牧兽医   2368篇
园艺   318篇
植物保护   202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69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以白花泡桐、台湾泡桐、楸叶泡桐及鄂川泡桐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用LB01解离液获得细胞核悬浮液,并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荧光染料进行细胞核染色,建立了一套适于不同品种泡桐倍性及白花泡桐基因组大小测定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以不同品种泡桐的已知二倍体为对照,测得不同品种泡桐四倍体植株的相对荧光强度是二倍体的倍数范围均在2±0. 13,符合四倍体细胞核DNA含量的特征;以已知基因组大小的芝麻(Sesamum indicum)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内标,测得白花泡桐二倍体(B2)的基因组大小为528. 24 Mb,白花泡桐四倍体(B4)的基因组大小为1 019. 94 Mb。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猪Delta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在发生腹泻疫情猪群中的感染情况,根据PDCoV M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检测引物,建立了猪Delta冠状病毒的的检测方法,其最低核酸检测限量为3.92×10~3 copies/μL,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好。利用该方法对2015—2017年上海周边猪场的518份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出25份PDCoV阳性样品,阳性感染率达4.8%。在所检出的阳性样本中,PDCoV与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和猪星状病毒(Porcine astrovirus,PAstV)的混合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0%和48%;PDCoV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混合感染率为8.0%,未检测到PDCoV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EGV)混合感染的样本。随机选取10份PDCoV阳性样本,对扩增的M基因片段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份样品中核苷酸同源性达95.0%—99.6%,与GenBank登录的PDCoV毒株的同源性为96.1%—100%,说明目前流行的PDCoV毒株的遗传差异不大,该研究可为了解PDCoV流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树木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诱导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挥发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取食,产卵所产生的诱导抗性是树木与昆虫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树木与植食性昆虫之间发展了一套互相调节,自身开拓资源,产生生存对策的复杂相互关系,本文着重阐明了树木与植食性昆虫的互相策略,诱导抗性的生物化学基础以及诱导抗性在调节植食性昆虫种群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卫星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检测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新型DNA标记,因其数量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及检测快速方便等优点而备受青睐,本文就微卫星结构,践态性产生原理和微卫星的应用作一简明介绍。  相似文献   
15.
绵羊基因组印记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欧洲与美国的哺乳动物分子发育遗传学研究领域,配子印记(gameticimprinting),基因组印记( genomic imprinting)和亲本印记(parental imprinting)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越来越多地出现于许多分子生物学文献中.这3种imprinting都是指在哺乳动物的两性配子发生过程和个体发育过程中,来自某一亲本的等位基因缄默,使后代的表型特征完全模仿或拷贝某一亲本的表型特征,即等位基因是否表达,取决于它来自哪个亲本.这种新的遗传现象明显有悖于传统的孟德尔遗传法则.例如,孟德尔遗传学的基本假定是,常染色体上的一个等位基因,无论是通过父亲配子途径还是母亲配子途径到达合子的,其遗传性质和表型特征是相同的,不会因来源不同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17.
应激反应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扩大适应范围的生理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热应激是指动物在高温的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异常反应。在夏季持续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鸡群受热应激的影响,采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肉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下降,给养鸡业带来一定  相似文献   
18.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在畜禽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微卫星位点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种特殊序列,但直到1982年Hamada等在研究中发现从酵母到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着多拷贝的多聚(dT-dG)微卫星DNA,Tautz和Rentz证实了这一发现。尽管从发现到现在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但由于微卫星具有种类多、多态性高、进化速度快以及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等优点,使其  相似文献   
19.
阙秀如 《森林与人类》2005,25(11):94-95
朋友!你见过鸭嘴兽吗?当我学习动物学的时候,老师介绍鸭嘴兽的特殊形态、生活习性和在动物界的特殊地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鸭嘴兽既属于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却又是卵生的;它长有鸟类的喙,也像鸟类一样具有自己营造窝巢、卵雏的本领,可它又能像鱼类一般自如地在水中游行;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