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7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487篇
林业   828篇
农学   525篇
基础科学   175篇
  826篇
综合类   2607篇
农作物   417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1075篇
园艺   397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为了快速鉴定目标性状遗传位点,开发与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用于剔除高世代选育株行中不利性状,从而加速育种进程。以大豆MS轮回群体中发生花色分离的F_6株行为研究材料,利用其衍生的F_(6∶7)中20个紫花和17个白花纯合家系分别构建2个DNA混池,通过高通量重测序技术获得变异信息,明确SNP富集区,并在SNP富集区内开发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2个DNA混池间发现329 992个SNP位点,表明混池间的遗传背景已经非常相似,但未发现明显SNP富集区,表明可能存在较多假阳性位点;进一步对高质量(Quality100)的SNP变异位点进行筛选,并去除杂合SNP位点,最终获得3 371个可信位点。其中,位于13号染色上的SNP变异有700个(占比20.77%),并在20~30 Mb的物理区间形成一个最大的SNP富集区,推测调控花色的W1位点可能位于此区间内。利用该区间内SNP信息开发出dCAPS-1、dCAPS-2分子标记,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其与W1位点紧密连锁(W1-(0.4 cM)-dCAPS-1-(2.3 cM)-dCAPS-2),表明W1位点位于SNP富集区内。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世代株行的分离群体混池,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可以快速定位控制目标性状的遗传位点,且开发的dCAPS标记可以有效剔除不利性状,从而加速遗传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2.
旨在克隆民猪hnRNPUL1基因全长编码区(complete coding sequence,CDS)序列并进行可变剪接分析,研究其组织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情况。本研究以3头3月龄民猪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hnRNPUL1基因CDS及可变剪接体,应用qRT-PCR检测其在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背肌、腿肌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在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方法鉴定核定位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猪hnRNPUL1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MN399154)CDS全长2 580 bp,预期编码的多肽链存在着hnRNPs家族的特征性结构域——SAP、SPRY和AAA;猪hnRNPUL1普遍表达于所检测的各组织中,其中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腿肌中表达量最低;核定位序列(NLS)位于多肽链的133~430 aa处,与生物学信息学预测的结果存在着偏差;同时获得了2个变异剪接体和11种可变剪接片段。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猪hnRNPUL1基因功能及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云南省个旧市冷墩村的木棉花部结构、雄蕊特征、花粉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种群中花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变异性,3层雄蕊变异系数大小关系显著。在湿度为60%、温度为35℃时花粉活性最强。研究发现,木棉雄蕊长短变化可能有利于不同传粉生物传粉效率提高和增强适应性;木棉高层雄蕊花药个体大、花粉数量多、活性高,适应干热河谷传粉繁殖条件;温度较低时,底层花药花粉活力相对较高,可为逆境环境下木棉高层花药受损后提供后备花粉源。文章就木棉花部形态与繁殖关系、木棉形态及花粉活力对繁殖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4.
样本点空间分布是样点数据检测评价和挖掘分析的关键因素。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研发了一种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样本点数据精化方法:首先构建样本点均匀变异指数和均匀因子离散图来共同检测样本点数据均匀性,进一步将样本点类型划分为均匀样本点、聚集样本点和稀疏样本点并确定其数量;其次删除聚集样本点,基于研究区历史数据加密稀疏样本点;最后基于地理空间样本点均匀变异指数、特征空间偏离指数和插值误差共同评价数据精化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样本点的均匀变异指数为0.429,存在一个聚集样本点和一个稀疏样本点,空间偏离指数为0.327,空间属性插值误差为6.538;冗余数据精化后进行均匀性检测没有发现聚集样本点和稀疏样本点,均匀变异指数下降到0.406,特征空间偏离指数微弱下降,空间属性插值误差下降到6.357。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提高采样数据的均匀性和代表性提供理论指导,可以服务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为更加精确研究土壤空间信息变化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5.
拖拉机耕作阻力对耕作质量、耕作效率与耕作能耗都有影响,而拖拉机耕作阻力的影响参数很多,但每个参数的影响大小没有系统地量化。为此,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分析了耕作比阻、耕作深度、耕作幅宽、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拖拉机耕作速度、拖拉机质量、耕作路面、耕作机具结构等参数对拖拉机耕作阻力的影响,并基于变异系数法计算出一定变动范围下这些影响参数对拖拉机耕作阻力的影响权重值。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拖拉机速度、土壤比阻与耕作深度等对拖拉机耕作阻力的影响很大,且土壤容重的影响最大,其变异系数达0.735 1,权重值为0.298 0;拖拉机速度、土壤比阻、耕作深度的影响权重值分别为0.271 3、0.213 6、0.134 4,这4个参数的影响权重值之和达0.917 3,而其它参数的影响很小,特别是犁具起土角、拖拉机质量、耕作路面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可以忽略。本研究为拖拉机耕作的自动控制与精准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分析灌溉施肥活动引起的包气带土壤pH值变异特征及其对地球化学条件的响应,通过历时3 a的野外原位灌溉施肥试验,应用不同季节灌前、灌后6 m土层中不同深度的测定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pH对灌溉、施肥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各深度pH值呈弱变异性(CV=1.01%~2.28%),与灌溉前相比,灌后土壤pH值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呈现明显的变化;灌前包气带各层pH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后受水分、基质等相互作用影响,pH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所减弱,C0/(C0+C)和变程a分别由7.23 m和3.54 m(灌前0 d)减少到3.26 m和2.76 m(灌后第10天)。土壤基质是决定土壤酸碱性的主要因素,在灌溉施肥活动对pH的响应过程中,地球化学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SOM)、氧化还原电位(RP)等)、土壤基质组成和氮底物浓度(NH+4-N)等的交互作用影响pH的动态。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单独对pH影响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对pH有显著影响。引起土壤pH变化的主要变异源为Cl-、土壤有机质(SOM)、NO-3-N、NH+4-N等营养物质和不同空间深度土壤基质的差异,表明灌溉施肥改变了包气带pH地球化学动力场、营养物质和土壤基质的交互作用,引起各深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控制pH值的空间变异特性。当包气带介质土壤水分变化时,首先营养物氨态氮以分子态或水合态形式被介质吸附,H+得到释放,使得灌后第4天pH值下降。随着氨氧化过程中H+的释放,pH在灌前和灌后第10天和第30天有显著差异。氨的氧化引起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使得硝酸盐对pH值的影响在灌后不断增强,相关系数由0.24(0 d,P<0.05)增加到0.41(30 d,P<0.01),而氨态氮对pH值的影响逐步降低,相关系数由0.43(0 d,P<0.01)降低为0.19(30 d,P>0.05)。  相似文献   
107.
青海省荒漠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晖  罗旭鹏 《北京农业》2016,(4):153-155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基于此,利用青海省第四次荒漠化土地监测资料对全省荒漠化土地现状的分析,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就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了解和掌握青海省荒漠化土地的现状,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荒漠化土地防治政策,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8.
109.
科技     
《中国饲料》2016,(4):4
正湖南专家完成猪圆环病毒突变株疫苗研究工作病毒学类国际权威杂志《普通病毒学》(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近日报道称,由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当前全球市场上猪圆环病毒疫苗无法有效应对该病毒突变所引起的病症。目前,该团队已完成新的猪圆环病毒疫苗的研究工作,正处于动物临床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仁用杏种质资源的起源和分类问题。【方法】通过调查22份仁用杏、6份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am.)和5份普通杏(A.vulgaris Lam.)叶片和果实的38个形态指标,评价3种不同类型间杏种质资源的定性和定量性状差异,并对这些种质材料进行了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在定性分级性状上,仁用杏品种变异类型较多,且多介于山杏与普通杏中间。但是,大部分仁用杏的核尖性状等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型。在数量性状上,仁用杏的果核体积明显大于鲜食普通杏和山杏。聚类分析表明,遗传距离在7.2时,可以将这些杏材料划分为6个类群,大部分仁用杏被聚在第II类群。当遗传距离在6.6和5.4时,他们又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组群。【结论】通过仁用杏的形态变异分析,认为仁用杏种质资源的变异类型丰富,且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的起源。按照它们的起源类型,可将仁用杏划归到普通杏、山杏或华仁杏(A.cathayana)等不同的分类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