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35篇
  免费   1110篇
  国内免费   1800篇
林业   2272篇
农学   1431篇
基础科学   854篇
  4205篇
综合类   6638篇
农作物   841篇
水产渔业   596篇
畜牧兽医   1690篇
园艺   473篇
植物保护   1145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661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699篇
  2019年   803篇
  2018年   547篇
  2017年   828篇
  2016年   1013篇
  2015年   909篇
  2014年   951篇
  2013年   1096篇
  2012年   1325篇
  2011年   1352篇
  2010年   1083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955篇
  2007年   1084篇
  2006年   803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84头(28±1)日龄、体重(8±0.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母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试验1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2、3、4组分别添加2.0、2.5、3.0 g/kg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3、4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2、3、4组仔猪料重比、腹泻率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试验3、4组仔猪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4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试验4组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4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补体C3、补体C4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添加3.0 g/kg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调节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2.
曹健  李果  曹亮 《中国饲料》2021,(3):64-67
为研究复合双歧杆菌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杜寒杂交肉羊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5.0%、10%的复合双歧杆菌制剂,预试验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3、4组的平均日增重较1组比分别提高13.5%、9.3%(P<0.05),料重比较1组比分别降低10.3%、9.4%(P<0.05),试验2、3、4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高于1组(P>0.05);(2)试验2、3、4组的干物质、钙、磷、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较1组比分别提高17.2%、15.3%、12.5%、9.1%(P<0.05);(3)试验3、4组血清中的总蛋白(TP)含量较1组比分别提高16.0%、12.9%(P<0.05),试验2、3、4组血清中的白蛋白(ALB)含量均高于1组(P>0.05),试验2、3、4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均低于1组(P>0.05),试验3、4组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较1组比分别降低15.4%、13.8%(P<0.05)。综上,不同水平的复合双歧杆菌制剂可以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且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以5.0%添加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3.
李妙娟 《中国饲料》2021,1(7):135-138
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形势,饲料加工企业需要加强内控管理。为了评价内控体系的有效性,通常寻找一些评价指标形成体系对内控进行评价。本文提出构建内控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一些前提,包括对关键环节的识别、评价原则的确定等,在指标选取中,至少应涵盖公司层面、业务层面、财务层面和合法合规层面的指标。内控评价体系构建后,需要有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并且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关键词] 饲料加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14.
阐明长期有机物料施肥下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对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固碳减排及施肥模式选择的影响尤为重要。基于2012年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不施肥(CK)、氮肥(NF)、有机肥(OM)、秸秆(ST)、有机肥结合无机肥(OMNF)5个处理,测定并计算了2018年不同施肥措施下全年土壤CO2排放、作物碳排放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0~30 cm土壤温度、水分、微生物量碳氮、易氧化有机碳、蔗糖酶、脲酶与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秸秆、有机结合无机肥和有机肥处理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平均速率提高了42.72%、30.82%和29.79%,秸秆、有机肥处理分别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量显著提高36.35%、32.45%(P<0.05),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使碳排放效率显著降低41.10%(P<0.05);2)有机物料处理均能显著提高0~5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相比不施肥和氮肥处理,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分别使0~30 cm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127.41%,99.33%(P<0.05);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环境因子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总解释度为53%,对土壤CO2排放速率总效应较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温度(2.36)、微生物量碳(1.59)和土壤水分(1.18),且均间接地影响着土壤CO2排放速率,土壤温度促进了微生物量碳和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微生物量碳促进了微生物量氮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增加。综合来看,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可以提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保持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产量,降低土壤碳排放效率,是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比较适宜的农田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15.
植被盖度是刻画陆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的重要生态参量。以当雄县Landsat-8OLI为数据源,从10种常用植被指数中筛选出适合反演高寒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草地植被盖度的植被指数,引入像元三分法确定端元特征值,通过不同植被指数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盖度的对比分析,确定适合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最优植被指数,根据反演结果分析了研究区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由短波红外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于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2)基于MSACR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则最适用于生长季植被盖度的反演。3)研究区草地植被盖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变化格局,草地集中分布于海拔4300~5100 m处。生长季植被盖度主要集中于20%~80%,非生长季绝大部分的草地盖度小于40%。研究结果可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存储、植被生产力、土壤侵蚀、生态水文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甘肃省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遥感数据和2014年实测数据,采用经验回归模型法构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估算模型,并研究了过去20年高寒草甸FVC时空变化规律、稳定性及变化原因,以期为FVC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6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中除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外,其余VI与FVC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0.01);模型精度检验发现高寒草甸FVC最佳反演模型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二项式模型:y=-0.65x2+1.97x—0.23(R2=0.81,RMSE=7.33);甘肃省高寒草甸FVC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0年FVC均值处于较高水平,年均FVC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速0.15%·a-1,其中FVC增加的面积占52.76%,稳定的面积占27.58%,下降的面积占19.66%,FVC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占86.57%。综上所述,2000—2019年甘肃省高寒草甸FVC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并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7.
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奇  高琪  马自强  王楠  王明玥  彭杰 《草地学报》2021,29(5):1014-1024
监测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等方法分析阿拉尔垦区1990—2019年近30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平均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高和极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呈增加趋势,差异显著,分别增加了674 km2和1 147 km2;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时段上,2005—2010年垦区西北部开始出现植被,以中覆盖类型为主,区域上,垦区西北部植被覆盖的增加趋势最显著;近30年,垦区植被覆盖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转移;气候对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保护自然植被,有计划地开垦土地,合理调整垦区农业结构,科学分配水权,保证垦区生态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8.
为获得营养均衡的调制牛奶,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需求,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设计出一款适用于糖尿病人、亚健康人群、体重管理、皮肤管理等人群饮用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牛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静置12 天后,牛奶无显著脂肪上浮,体系稳定性良好;人体GI值试验结果表明,调制牛奶的餐后血糖值上升和下降均较葡萄糖餐后血糖值平稳,有较好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表明开发的调制牛奶为低GI食品(GI值=22.86)。人体饱腹感试验结果显示,和普通纯牛奶对比,调制牛奶具有显著提高饱腹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前后芹菜汁的主要功能成分变化和芹菜发酵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及免疫调节作用。选取5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低、中、高浓度芹菜发酵液组,每组10只。按10 μL/g BW的剂量标准给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其他组小鼠则灌胃不同浓度的芹菜发酵液,持续7 d。从第8天开始,除空白组自由饮用无菌水外,其余组连续7 d自由饮用3% DSS溶液;在此过程,每日称量体重,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在第14天,通过摘眼球取血法获得全血,随后脱颈处死小鼠,解剖取出结肠组织测量长度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IL-10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芹菜汁经发酵后,总酸、总糖、总多酚、类黄酮、维生素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高浓度组能减少DSS引起的小鼠体重损失(P<0.01)、结肠缩短(P<0.01)和DAI降低(P<0.05)。③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发酵液组的UC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肠腺结构相对完整,杯状细胞轻微减少,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入。④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发酵液组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⑤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组的IL-6、TNF-α和IFN-γ含量极显著下调(P<0.01),IL-10的含量极显著上调(P<0.01)。综上,芹菜汁经发酵后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发酵芹菜液对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一定的防治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维持外周血中CD4+与CD8+T淋巴细胞平衡,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IL-6和IFN-γ)表达,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0.
高产棉花太阳辐射能利用率及干物质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88~1989年高产棉花栽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棉花的太阳辐射利用率在叶面积系数小于2.0时随叶面积系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大于2.0时增加变缓。从生育时间看,7月中旬前太阳辐射利用率指数上升,7月中旬至8月底相对稳定在1.2~1.4克/兆焦左右,9月以后又不同程度线性下降。生长季内子棉太阳辐射经济效率1988和1989年分别为0.14和0.15克/兆焦。收获指数与最大叶面积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盛花期之前棉株各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或明显,盛花期后器官的生长相互间无明显的确定性关系。如能调节密度与叶面积系数的关系,使得既提高5~6月的辐射能利用率,同时使7~8月叶面积系数维持在3.0~3.5的适宜范围内,9~10月群体又不早衰,则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