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7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304篇
基础科学   130篇
  752篇
综合类   1566篇
农作物   210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576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李田华  国旗 《林业科技情报》2004,36(3):72-72,74
作者通过对绥化地区城市出入口一级公路的测设实践.简要介绍其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92.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相似文献   
993.
中草药保健鸡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天然中草药科学配伍组成 3个配方 ,以 1 0 %相同比例 ,分别添加于 3个蛋鸡试验组中 ,经 30d饲喂 ,采集鸡蛋样品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 ,4种主要微量元素Cu ,Fe ,Zn ,Se含量 ,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试验 1组鸡蛋Zn含量 (1 188mg/ 10 0g)比普通鸡蛋 (1 0 10mg/ 10 0g)高17 6 2 % ,Se含量 (2 1 16 7μg/ 10 0g)比普通鸡蛋 (14 980 μg/ 10 0g)高 4 1 30 %  相似文献   
994.
球孢白僵菌不同世代菌株胞外蛋白酶与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蝉蜕、蝇明壳两种培养基培养球孢白僵菌不同世代菌株分析其类枯草杆菌蛋白(Pr1)和总胞外蛋白酶的产生水平及其与菌株毒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的Pr1产生水平达到最高的时间较总胞外蛋白酶早1~2天,在单蜕培养基中,菌株Pr1产生水平较高,而总胞外蛋白产生水平大大低于蝇明壳培养基中的产生水平。随民代数的增加,Pr1和总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与其毒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89,高于 包外蛋白酶与其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元素的影响,选取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放牧强度(无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对0~50 cm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  相似文献   
996.
以黄土高原中部黄陵地区油松,刺槐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对这两种人工林的碳储量和根系、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树龄和不同植被下,根系生物量存在差异,尤其是根粗细度在5mm以上的根系差异性显著(p=0.01),变异系数达到了48;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为27;根系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明显,根系生物量层次变化大,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层次变化平缓,表层含量最大;在两种人工林土壤全氮、全磷与土壤有机碳相关性研究中,只发现全氮与有机碳含量之间都呈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7.
根据近年来对门楼水库监测的数据,利用综合富营养指数法评价,综合分析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a)、高锰酸钾指数(CODMn)、透明度(SD)等参数,分析表明烟台门楼水库的水质呈现恶化趋势,水质呈中营养状态,控制水质富营养化的当务之急就是控制入库氮的量.  相似文献   
998.
谷春梅  候春宇  程安玮 《核农学报》2021,35(7):1574-1582
为提高红豆和绿豆中酚类化合物的得率及抗氧化能力,本试验采取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爆破处理组红豆和绿豆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的原料结构破裂严重,形成大量的碎片物质,促进原料中活性成分与溶剂的接触可及性。与对照组(CK)相比,经爆破处理后,红豆、绿豆中总酚、总黄酮含量明显上升,0.5 MPa、60 s爆破条件下绿豆中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57和3.00 mg·g-1;而红豆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在0.75 MPa、60 s爆破条件下最高,分别为4.66和3.07 mg·g-1。红豆中的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绿豆(除0.5 MPa、60 s爆破处理组)。不同处理组中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及总黄酮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红豆中总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最高(r=0.966),绿豆中总酚含量与FRAP还原能力的相关性最高(r=0.895)。本研究结果为蒸汽爆破适用于不同生物质及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拓展了爆破技术在食品加工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索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在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和籽粒性状突变体鉴别上的应用,本研究采集了91个小麦品种(系)和576个小麦M5突变体及235个对照株系籽粒的ATR-FTIR光谱,其中71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建立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20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外部验证;对建模光谱数据进行7种预处理,在3 600~1 000 cm-1波段内建立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模型,外部验证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并应用该模型从M5突变株系中鉴定籽粒性状突变体。结果表明,使用多元散射矫正+Norris平滑(MSC+ND)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能完全鉴别71个小麦品种(系)的籽粒,且外部验证也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建立的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从突变株系中鉴定了4个籽粒性状潜在突变体,突变率为0.69%。本研究建立了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实现了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的区分,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突变体鉴别,拓宽了ATR-FTIR光谱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领域,同时为筛选小麦籽粒性状突变体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Yi WANG  Chunyue LI  Shunjin HU 《土壤圈》2024,34(1):181-190
The water-wind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f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in China is under constant pressure from severe erosion due to its windy and dry climate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dentify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patterns is key to maintaining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 in the area. Our aim was to appraise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regimes on the dynamics of soil total organic C(TOC), total N(TN), and microbes in a typical watershed in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to identify su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