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5篇
  免费   959篇
  国内免费   1706篇
林业   1531篇
农学   1468篇
基础科学   845篇
  3036篇
综合类   6541篇
农作物   920篇
水产渔业   658篇
畜牧兽医   1458篇
园艺   559篇
植物保护   824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662篇
  2019年   704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810篇
  2016年   931篇
  2015年   883篇
  2014年   892篇
  2013年   977篇
  2012年   1202篇
  2011年   1228篇
  2010年   960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884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了明确烤烟不同生育期气候资源对烟叶品质的贡献率,以陕西安康烟区2002—2011年气象资料和烟叶化学成分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烤烟不同生育期的平均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分析,构建不同生育期的气候综合指数(CCI);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策分析对各生育期CCI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CCI对烟碱含量的影响以采烤前期最大,旺长期最小,对采烤前期的影响主要为直接作用;对烟叶总糖含量的影响以采烤后期最大,采烤前期最小,对采烤后期的影响主要为直接作用和通过旺长期的间接作用;对烟叶糖碱比的影响以采烤后期最大,旺长期最小,采烤后期的影响主要为直接作用和通过采烤前期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2.
Genetic selection for carcass traits is paramount to maximize the profitability and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any meat‐producing livestock species.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indicator traits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lamb carcass traits an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including carcass traits into terminal sire selection indexes for the Canadian sheep industry. The carcass traits included hot carcass weight (HCW), fat depth at the GR site (FATGR) and average carcass conformation score (AVGCONF), and were measured on heavy lambs (slaughter age less than 365 days and HCW greater than 16.3 kg) in commercial abattoirs. Growth traits were found to be moderately efficient indicator traits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HCW but selection on ultrasound traits was necessary to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carcass quality traits (FATGR and AVGCONF). Economic selection indexes were designed by adding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carcass traits into the Canadian Sheep Genetic Evaluation System terminal indexes. Records measured on individuals and progeny were assumed to be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live animal and carcass traits, respectively. The changes in index accuracy, efficiency and expected correlated respons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value of their inclusion. HCW was found to have a large economic value, and its inclusion into terminal selection indexes was expected to substantially increase their accuracy (0.08–0.12 points) and efficiency (20%–30%). However, further including FATGR (measured 110 mm from the carcass midline over the 12th rib) and AVGCONF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accuracy (≤0.03) and efficiency (1%–7%) of the proposed indexes. Thus, the inclusion of carcass traits into the existing terminal selection indexes could be beneficial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HCW, but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optimal methods of increasing carcass fatness and muscularity.  相似文献   
153.
刘佳茹  赵军  王建邦 《草业科学》2021,38(3):419-431
祁连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及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对干旱的响应,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MOD13Q1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Thornthwaite方法、趋势分析法、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法,计算得到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和表示干旱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FVC和SPEI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FVC最低,2011年FVC最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FVC最高;空间上,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年均值为0.4522,区域差异明显,绝大部分区域FVC呈增加趋势;2)近16年,祁连山地区FVC改善的区域占77.13%,退化的区域占22.87%;FVC未来变化趋势负向特征强于正向特征,持续改善的面积为28.10%,由改善到退化的面积最大为49.23%,需要加大力度对这些区域进行关注和保护;3)祁连山地区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湿润状态,中段和东段部分地区处于轻度干旱;不同时间尺度上,年际SPEI均呈现干旱化加强趋势,总体上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干旱化程度呈降低趋势,气候向好的方向发展;4)年尺度上祁连山地区SPEI与FVC呈正相关关系,季节尺度上夏季FVC对SPEI干旱程度响应最明显,春季和秋季次之,说明FVC与SPEI间相关显著性越高,响应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84头(28±1)日龄、体重(8±0.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母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试验1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2、3、4组分别添加2.0、2.5、3.0 g/kg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3、4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2、3、4组仔猪料重比、腹泻率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试验3、4组仔猪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4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试验4组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4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补体C3、补体C4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添加3.0 g/kg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调节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5.
曹健  李果  曹亮 《中国饲料》2021,(3):64-67
为研究复合双歧杆菌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杜寒杂交肉羊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5.0%、10%的复合双歧杆菌制剂,预试验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3、4组的平均日增重较1组比分别提高13.5%、9.3%(P<0.05),料重比较1组比分别降低10.3%、9.4%(P<0.05),试验2、3、4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高于1组(P>0.05);(2)试验2、3、4组的干物质、钙、磷、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较1组比分别提高17.2%、15.3%、12.5%、9.1%(P<0.05);(3)试验3、4组血清中的总蛋白(TP)含量较1组比分别提高16.0%、12.9%(P<0.05),试验2、3、4组血清中的白蛋白(ALB)含量均高于1组(P>0.05),试验2、3、4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均低于1组(P>0.05),试验3、4组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较1组比分别降低15.4%、13.8%(P<0.05)。综上,不同水平的复合双歧杆菌制剂可以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且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以5.0%添加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6.
李妙娟 《中国饲料》2021,1(7):135-138
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形势,饲料加工企业需要加强内控管理。为了评价内控体系的有效性,通常寻找一些评价指标形成体系对内控进行评价。本文提出构建内控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一些前提,包括对关键环节的识别、评价原则的确定等,在指标选取中,至少应涵盖公司层面、业务层面、财务层面和合法合规层面的指标。内控评价体系构建后,需要有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并且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关键词] 饲料加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7.
阐明长期有机物料施肥下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对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固碳减排及施肥模式选择的影响尤为重要。基于2012年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不施肥(CK)、氮肥(NF)、有机肥(OM)、秸秆(ST)、有机肥结合无机肥(OMNF)5个处理,测定并计算了2018年不同施肥措施下全年土壤CO2排放、作物碳排放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0~30 cm土壤温度、水分、微生物量碳氮、易氧化有机碳、蔗糖酶、脲酶与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秸秆、有机结合无机肥和有机肥处理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平均速率提高了42.72%、30.82%和29.79%,秸秆、有机肥处理分别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量显著提高36.35%、32.45%(P<0.05),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使碳排放效率显著降低41.10%(P<0.05);2)有机物料处理均能显著提高0~5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相比不施肥和氮肥处理,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分别使0~30 cm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127.41%,99.33%(P<0.05);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环境因子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总解释度为53%,对土壤CO2排放速率总效应较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温度(2.36)、微生物量碳(1.59)和土壤水分(1.18),且均间接地影响着土壤CO2排放速率,土壤温度促进了微生物量碳和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微生物量碳促进了微生物量氮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增加。综合来看,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可以提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保持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产量,降低土壤碳排放效率,是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比较适宜的农田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58.
植被盖度是刻画陆地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的重要生态参量。以当雄县Landsat-8OLI为数据源,从10种常用植被指数中筛选出适合反演高寒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草地植被盖度的植被指数,引入像元三分法确定端元特征值,通过不同植被指数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盖度的对比分析,确定适合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最优植被指数,根据反演结果分析了研究区草地生长季/非生长季植被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由短波红外构建的植被指数适用于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2)基于MSACR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非生长季植被盖度反演,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则最适用于生长季植被盖度的反演。3)研究区草地植被盖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变化格局,草地集中分布于海拔4300~5100 m处。生长季植被盖度主要集中于20%~80%,非生长季绝大部分的草地盖度小于40%。研究结果可为草地生态系统碳存储、植被生产力、土壤侵蚀、生态水文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9.
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奇  高琪  马自强  王楠  王明玥  彭杰 《草地学报》2021,29(5):1014-1024
监测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等方法分析阿拉尔垦区1990—2019年近30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平均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高和极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呈增加趋势,差异显著,分别增加了674 km2和1 147 km2;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时段上,2005—2010年垦区西北部开始出现植被,以中覆盖类型为主,区域上,垦区西北部植被覆盖的增加趋势最显著;近30年,垦区植被覆盖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转移;气候对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保护自然植被,有计划地开垦土地,合理调整垦区农业结构,科学分配水权,保证垦区生态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0.
为获得营养均衡的调制牛奶,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需求,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设计出一款适用于糖尿病人、亚健康人群、体重管理、皮肤管理等人群饮用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牛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静置12 天后,牛奶无显著脂肪上浮,体系稳定性良好;人体GI值试验结果表明,调制牛奶的餐后血糖值上升和下降均较葡萄糖餐后血糖值平稳,有较好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表明开发的调制牛奶为低GI食品(GI值=22.86)。人体饱腹感试验结果显示,和普通纯牛奶对比,调制牛奶具有显著提高饱腹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