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1.
应用滇池淤泥作为基质种植一串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土壤作对照,研究滇池淤泥和蛭石不同体积配比对一串红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促进一串红株高、株冠、花串生长和花期等方面差异较明显,使用纯滇池淤泥种植一串红的长势和开花状况最佳,其它不同淤泥与蛭石配比种植一串红的生长和开花状况都要比单独用淤泥种植的效果差。其长势和开花状况分别为淤泥∶蛭石=4∶0>淤泥∶蛭石=2∶1>淤泥∶蛭石=1∶1>淤泥∶蛭石=1∶3>土壤,单独用土壤种植的一串红其生长和开花状况比其它所有处理差。因此,可以直接应用滇池淤泥种植一串红等花卉。  相似文献   
12.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72-1072,1076
通过对一串红花前15 d修剪和花前10 d修剪、不修剪处理的分枝数量、花型、株型等观察,发现提前15 d修剪的一串红分枝最多,约4~6个/株,花序形成最多(与分枝数量一致),株型紧凑;提前10 d修剪的效果较前一种差;不修剪的对照组观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Soil microorganism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ptake of heavy metals from soils. However, assessments of bacterial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rhizosphere of accumulators have been largely ignored. We studied potential effects of a copper (Cu)-accumulator, Elsholtzia splendens, and a non-Cu-accumulator plant, Trifolium repens, on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with increasing Cu ad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Cu in the shoots of E. splendens were 2.1, 2.2 and 2.4 times those of T. repens under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Cu concentration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rhizosphere of E. splende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repens. 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fingerpri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ddition of Cu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bands in bare soil and soil with T. repens.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ands in soil with E. splendens incorporated with either 200 or 500 mg kg−1 Cu. The abundances of five phylogenetic groups related most closely to -, β-, γ-proteobacteria,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CFB group, respectively, were determined in the rhizosphere of plants. Some specific clone such as E13 (metal-contaminated soil clone K20-64) was found in the rhizosphere of E. splende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 splendens, as a Cu-accumulato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overning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rhizosphere in response to Cu stress.  相似文献   
14.
混种3种观赏植物对白三叶铅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铅污染条件下对白三叶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将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分别与白三叶混种,研究不同混种方式对白三叶生物量及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三叶单种相比,混种德国鸢尾提高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混种一串红、翠菊则降低了白三叶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就混种系统而言,各个混种处理的植物总生物量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混种一串红、翠菊、德国鸢尾均提高了白三叶地上部分铅含量,盆栽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11.39%,17.88%,42.18%;小区试验分别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2.64%,13.22%,23.94%。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高于各自单种,其余混种处理均介于混种的2种植物单种之间。小区试验中,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铅积累总量最高,达242.777mg/m2,较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71.83%,较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8.38%;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土壤重金属铅去除率最高,达15.11%,比白三叶单种提高了326.84%,比德国鸢尾单种提高了10.70%。因此,白三叶混种德国鸢尾的铅提取效果表现最好,能够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能快速整合多品种的优良性状。杂交育种依然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育种方法。目前,中国一串红种子还需大量进口,引种后部分品种对国内气候的不适应,因此选育适宜国内气候特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串红新品种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分析并研究了一串红开花习性、柱头最佳授粉期、最佳授粉时间、正反交杂交组合4个因素对一串红杂交结实率的影响,以期为一串红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提高杂交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红色恋曲’一串红是从辽宁省朝阳市郊区农家采收种子后,通过系统选育出的红色新品种。该品种在早春播种露地栽培条件下,植株呈半球形,株高38 ~ 50 cm,冠幅62 ~ 80 cm,花序长10 ~ 25 cm,花萼及花冠红色。夏季高温时基本不落叶不黄叶,能正常开花;不易发生疫病和花叶病;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花叶细辛引种驯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花叶细辛的引种驯化途径及不同引种控制条件(包括基质、生根剂NAA、光照、引种时间)对引种成活率的影响,并比较了驯化后的花叶细辛和野生花叶细辛的差异。结果表明,获取引种材料的有效途径是截取根状茎。所选的引种基质,除河滩土外,其余3种成活率都较高;引种材料经生根剂(NAA)和遮荫处理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引种适宜时间是2~3月和9~10月,以9~10月最佳。驯化后的花叶细辛观赏特性优于野生花叶细辛。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常见鼠尾草属植物AFLP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地区鼠尾草属(Salviaspp.)植物的7个种23份样本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利用2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的稳定性好、多态性较高的6对引物用于扩增北京地区鼠尾草属植物基因组DNA,银染后在灯光下统计扩增条带数,构成二进制矩阵表。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分析,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Treeplot模块生成聚类图。[结果]对23份鼠尾草属植物进行AFLP分析,得到36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9个,占总扩增位点的97.82%。在遗传距离为0.32的水平下,23份鼠尾草属植物样本归为7个组:一串红(S.splendens)组、蓝花鼠尾草(S.farinacea)组、朱唇(S.coccinea)组、雪见草(S.plebeia)组、丹参(S.miltiorrhiza)组、荫生鼠尾草(S.umbratica)组和罗马尼亚鼠尾草(S.officinalis)组。蓝花鼠尾草、朱唇、雪见草、丹参、荫生鼠尾草、罗马尼亚鼠尾草与一串红的亲缘关系依次增远;一串红种内,自选品种(系)与商品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开展鼠尾草属植物的种间和种内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串红株型突变体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株型突变体BN35—1分枝能力强,不必摘心,株型自然成球。本研究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从2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对突变体BN35—1、野生型BN35及4个商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以确定BN35—1与BN35亲缘关系。另外用21对供试引物组合单独对突变体及原种进行多态性分析以寻找差异条带。结果表明,BN35—1与BN35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系数为0.9861,远高于其他商品种、BN35与商品种以及商品种间的相似性。在21对供试引物组合中,12对引物检测出BN35—1与BN35基因组DNA共52处基因座位位点存在差异,相应的特异条带是控制株型突变或与控制株型突变基因相连锁的侯选基因片段,深入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搭建黑色网纱对一串红新品种"猩红皇后"的幼苗进行了不同光照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对一串红幼苗的株高、地径、叶量、叶面积、茎叶及根系的鲜干重有不同影响,遮光率为60%左右有利于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的增长,也有利于根系的生长;遮光率为90%以上对幼苗生长有负作用;不同遮光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生明显变化在1周以后,18 d后60%遮光处理组与70%相比生长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