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38篇
  免费   1623篇
  国内免费   2790篇
林业   1791篇
农学   3360篇
基础科学   1176篇
  3836篇
综合类   13826篇
农作物   2546篇
水产渔业   1556篇
畜牧兽医   4400篇
园艺   1324篇
植物保护   636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629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361篇
  2020年   1291篇
  2019年   1290篇
  2018年   848篇
  2017年   1412篇
  2016年   1648篇
  2015年   1282篇
  2014年   1772篇
  2013年   1835篇
  2012年   2389篇
  2011年   2404篇
  2010年   1827篇
  2009年   1787篇
  2008年   1584篇
  2007年   1673篇
  2006年   1440篇
  2005年   1219篇
  2004年   1034篇
  2003年   727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327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为了探究木薯农艺性状及块根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进而明确海拔梯度变化对木薯生长的影响。以木薯品种‘SC205’、‘GR4’为材料,于800~1600 m的海拔上种植。同海拔木薯的株高、茎粗、主茎高和落叶高度随时间不断增加而增加,但同时间段,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2个品种在8—10月生长最快,11月生长相对缓慢,到12月生长基本停止;随海拔梯度升高,同一木薯品种块根品质呈上升趋势,除粗纤维含量外,其他均差异达极显著;同海拔不同木薯品种间,除粗纤维含量外差异显著;块根品质含量最高多出现在海拔1400 m,最低在海拔1000 m或800 m。不同海拔下,海拔800 m、1000 m木薯生长旺盛,海拔1400 m块根品质相对较好,生产上应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木薯种植海拔。  相似文献   
992.
景娥  刘元元 《农学学报》2022,12(12):81-86
本研究基于西北地区农产品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标达标率、偏离度、制约度等变量对西北地区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的制约因子进行诊断。数据表明,西北五省区23个基础指标均存在不达标情况,宁夏、青海农产品供给质量有接近一半的指标达标率低于50%。深入研究制约因子发现,主体指标按制约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营销、加工、种植和流通,基础指标制约因子主要分为3类,制约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收入、供给主体和创新能力。据此,本研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探索西北地区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为明确福建‘翠碧一号’烤烟适宜的施镁量以及施镁对烟田土壤供镁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镁量对烟田不同时期土壤供镁、烟株物质积累和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镁量的增加,土壤交换性镁浓度上升,不同时期土壤供镁能力与施镁量表现为显著的直线线性相关关系。终采时烟株不同部位叶片镁含量和积累量也均与施镁量存在显著的直线线性相关关系。施镁处理的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比不施镁处理提高了6.39%~11.67%、6.13%~14.63%、18.43%~31.46%和5.36%~8.96%。随施镁量的增加烤后烟叶总钾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烤后不同部位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以施镁(以MgO计)量在19.5 kg/hm2处理最好,其次为39 kg/hm2处理;产值以施镁58.5 kg/hm2处理最高。施镁量对烟株生物量积累和烤后烟叶产量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综合福建植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实际情况,以及土壤供镁、烟株物质积累和烤后烟叶质量,认为福建‘翠碧一号’烤烟生产中,施镁(以MgO计)量以19.5~39 kg/hm2为宜,既能保证土壤正常供镁和镁营养的相对平衡,又能满足烟株对镁营养的需求,提高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994.
赵跃  黄楠  刘继培 《农学学报》2022,12(9):37-41
为科学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环境,研究生物有机肥和硅钙钾镁肥对作物生长和改善土壤养分方面的作用,以‘L600’小果型西瓜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有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并减少底肥化肥用量等4个处理,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研究上述肥料对西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硅钙钾镁肥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提高8.05%,心糖含量提高13.08%,边糖含量提高5.77%,维生素C含量提高18.57% ,总酸含量降低31.25%、硝酸盐含量下降18.22%。两种肥料对改善土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比常规施肥明显升高。在此条件下减少底肥化肥施用,能够保证西瓜产量和品质,是一种有效的减量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分析山东烟叶感官质量与物理化学指标的相关性,解析烟叶品质的化学基础和物理标识,采集典型中部和上部烟叶样品,通过感官质量评价、理化检测和数理统计分析,并对叶位、地域分布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山东上中部烟叶物理指标总体适宜,化学成分总体相对协调,感官质量总体较好,地域分布差异显著。中部叶在适宜范围内指标的比例高于上部叶。感官质量评价指标与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分别得到3对和两对显著性典型变量,对典型变量影响较大的感官质量评价指标为杂气、余味、香气质,影响较大的化学成分指标为还原糖、总糖、两糖比、氯、总氮和烟碱,物理指标为叶宽、单叶重、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和叶长。其中,杂气指标与钾氯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氯、半纤维素呈显著负相关;余味与钙、氮碱比、钾氯比、叶宽、含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淀粉、烟碱、钠、硫、氯、两糖比、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呈显著负相关;香气质与钙、钾氯比、叶宽、含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烟碱、钠、氯、两糖比、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今后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控,为产区烟叶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9108和皖垦糯2号生产区机插水稻生产效率,实现其优质与高产协调发展,用田间试验,分析氮肥运筹与硅肥配施对南粳9108和皖垦糯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基肥、30%分蘖肥和30%穗肥的氮肥运筹配施硅肥450 kg/hm2为最佳,且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显著提高了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提升优质稻米品质。以甬优7872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栽插密度(30 cm×24 cm,30 cm×21cm,30cm×18cm,30cm×16cm,30 cm×14 cm),测定甬优7872的 产量及品质。试验结果显示栽培密度的增加,生育期缩短,分蘖力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减弱,产量对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栽插密度为30 cm×24cm时,甬优7872稻米综合品质最好。栽插密度30 cm×16cm时,甬优7872平均亩产最高。甬优7872的优质高产稳产,栽插密度30 cm×18cm更加适宜。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和烤烟品质的改良效果,设置不施用肥料(CK)和分别施用聚丙烯酰胺(T1)、生物炭(T2)和高碳基有机肥(T3)共4个处理,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烟叶内在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烤烟具有更高的生长指标,尤其在最大叶面积上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增幅分别为17.06%和14.48%;T3处理土壤电导率显著增高,较T1和T2处理分别提高了83.38%和85.82%;T2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相比于T1和T3处理,增幅分别为113.60%和53.45%;相比于CK,T3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显著提高了10.44%,真菌数量显著降低17.51%;与CK相比,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了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和糖碱比、钾氯比,烟叶氯含量不同程度降低。T3处理下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较T1处理显著提高了8.22%、12.67%和5.26%;在产量、产值指标上,T3处理较T1和T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4.29%和7.01%、20.81%和12.62%。说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和烟叶内在品质,以高碳基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9.
为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以龙井43茶树为供试品种,根据施肥方式不同设置T1(不施肥处理)、T2(控释肥处理)、T3(碳基肥处理)、T4(脲甲醛处理)、T5(茶树专用肥处理)、T6(习惯施肥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茶叶产量、茶叶养分元素含量、茶园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均可提高茶叶产量及茶梢百芽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产量,其中以茶树专用肥处理增产效果最稳定。增加复合肥可以促进茶芽更早萌发,与不施肥相比可提早1周开采,但不同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中N含量,但不同复合肥处理C含量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均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碳基肥复合肥在阻止肥料淋溶损失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茶树专用肥与尿甲醛复合肥,均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施用复合肥料均可提升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其中以茶树专用肥效果最佳,且经济效益及养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复合肥的过量施用易导致养分淋溶损失。通过分析不同肥料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肥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0.
为深入了解油用亚麻主要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以253份油用亚麻种质为研究对象,在3个环境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集宁市和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对其全生育天数、株高、工艺长度、单株果数、每果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分枝数8个农艺性状及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粗脂肪含量6个品质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66%~42.65%;6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10%~30.14%。全生育天数在太仆寺旗表现最长,为112.51 d;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在集宁地区表现最大,分别为5.94和0.55 g;果粒数和单株果数在呼和浩特地区表现最多,分别为5.65和16.90;粗脂肪和亚麻酸含量在太仆寺旗地区表现最大,分别为39.53%和53.45%;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在集宁地区最大,分别为16.41%和5.09%;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在呼和浩特地区表现最大,分别为24.03%和8.31%。聚类分析表明,253份油用亚麻种质被划分为4个类群,相同地理来源的油用亚麻种质被聚到1个类群,为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