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173篇
基础科学   35篇
  132篇
综合类   836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EMS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化学诱变剂EM S处理小麦条锈菌CY 17和CY 31的夏孢子诱发其毒性突变,用抗条锈Y r近等基因系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4个CY 17和1个CY 31的突变菌株,各筛选品种上的病菌突变频率明显不同,突变率在2.14×1-0 6~3.68×1-0 5。对突变菌株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CY 17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12发生了毒性突变,且CY 17和CY 31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5,Y r10,Y r15和Y r24等4个抗病基因表现无毒性。研究证实毒性突变是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变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影响夏菊花品种成花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3.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切段年龄、温度、激素、光照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蛭石覆盖茎节代替黑暗条件的不同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薯与切段的年龄有关,用培养100 d左右的苗即老的切段、白天25℃,夜间18℃的变温、培养基中添加激素6-BA浓度为2.5~5.0 mg/L时,试管薯诱导率高;在上述条件下,将蛭石灭菌后按每瓶30 ml直接倒入原来的培养瓶覆盖试管苗下部茎节2~4节,能够使覆盖茎节处快速生出匍匐茎,最终形成块茎,平均单株结薯1.9个,大大提高了试管薯诱导率。  相似文献   
104.
以84K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叶片再生系统及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确立了稳定高效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0.5~1.0mg/L6-BA+0.01~0.1mg/LNAA组合时,叶片出芽率不到50%,每叶平均生芽数5~6个;1.0~1.5mg/L6-BA+0.02mg/L2,4-D组合时,叶片出芽率达90%~100%,每叶平均生芽数约20个。用后者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卡那霉素,确定叶片外植体芽诱导卡那霉素临界筛选质量浓度为20mg/L。利用对84K杨芽生根效果较好的培养基GMS+0.01mg/LNAA+0.25mg/LIBA,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卡那霉素,筛选出芽生根卡那霉素临界质量浓度亦为20mg/L。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玉米自交系4112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一步优化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为建立高效的玉米转基因受体系统奠定基础。[方法]用6种含有相同浓度和配比的植物激素的培养基N6、MS、NBM、NM、MB、NMB对玉米自交系4112幼胚进行组织培养,观察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结果]6种不同培养基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幼胚在每种培养基中产生愈伤组织的情况存在差异。N6培养基或N6复合培养基比MS培养基对玉米自交系4112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更好。[结论]植物激素与培养基成分的相互作用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报道了云南甘科所(23°37'N,海拔1050米)3年来的光周期诱导技术研究。1991-1993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开花的66个甘蔗品种,经过光期诱导后,有22个抽穗开花,从44个杂交组合中获得52个杂交花穗及大量的实生苗,其中,43个是割手密和斑茅的F1代花穗。结果说明: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可以成功把进行甘蔗光期诱导开花和有性杂交育种。本文还详细讨论了当地影响诱导开花的因素及其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比较4个莲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用含0.1%秋水仙素的琼脂胶包埋已萌动的莲子胚,3d后诱变频率可达46%,其效果最佳.经秋水仙素诱导的群体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有一部分植株叶片肥厚、叶色变深、叶柄变粗、气孔增大而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减少,有些植株则花器增大、花药增粗、花粉粒显著变大.对变异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同一材料中同时存在2n=2x=16和2n=4x=32的细胞,甚至有2n=8x=64的重复加倍现象.  相似文献   
108.
以杂交稻亲本胚乳糯质基因突变体南恢175wxR、湘恢288wxR、II-32wxB、明恢86wxR、蜀恢527wxR、明恢63wxR、龙特浦wxB以及D62wxB为材料,肉眼鉴定其自交后代胚乳性质,结果发现诱变糯质基因wx发生回复突变(即胚乳性质由糯质回复突变为非糯质),回复突变频率为0~6.34×10-5,平均为3.74×10-5.  相似文献   
109.
水稻白叶枯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非亲和性和2个亲和性的稻白叶枯菌菌株、15种化学诱导物、9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水稻白叶枯病诱导抗性的研究.非亲和性菌株75-1,75-1-49和78-3对亲和性菌株76-25-17有较好的抗性诱导效果.在8个不同品种分蘖期用75-1接种5d 以后再以76-25-17接种,对后者的局部抗性和系统抗性诱导效果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仅密阳46和74-105有较明显的系统抗性相对诱导效果,分别为21.51%和17.93%,而所有品种都有很好的局部抗性相对诱导效果,除杭18为24.98%外,其余7个品种均在43.06%~56.03%之间.金刚30和窄叶青8号,经75-1和78-3诱导接种的叶片以及诱导接种后再经76-25-17挑战接种的叶片提取液对76-25-17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种化学诱导物中以补骨脂、重楼、刺五加及麻黄的相对抗性诱导效果最好,分别为20.62%,16.28%,15.56%和15.05%.这4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其抑菌能力与抗性诱导效果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以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桃(94-1-40)和2种猕猴桃(中华36和美味84)果实膨大期的表皮毛,并利用Im a-ging-PAM测定了其去表皮毛前后果实表皮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桃果实表皮密布长圆锥状单细胞非腺毛,中华36果实表皮被覆瘪缩的单细胞毛,美味84果实表皮毛发达且分枝。去表皮毛后,3种果实表皮的F0和NPQ升高,Fv/Fm、Y ield、qP和ETR降低,这些参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种间和时间差异,而且其差异达到了不同的显著水平。这表明强光下3种果实表皮主要的保护机制很可能是依赖PSII反应中心可逆失活的热耗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