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64篇
  免费   1245篇
  国内免费   2661篇
林业   1652篇
农学   1558篇
基础科学   4134篇
  4115篇
综合类   9834篇
农作物   1120篇
水产渔业   543篇
畜牧兽医   2436篇
园艺   628篇
植物保护   1350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593篇
  2021年   676篇
  2020年   664篇
  2019年   772篇
  2018年   591篇
  2017年   910篇
  2016年   1208篇
  2015年   945篇
  2014年   1148篇
  2013年   1249篇
  2012年   1837篇
  2011年   1814篇
  2010年   1553篇
  2009年   1547篇
  2008年   1426篇
  2007年   1535篇
  2006年   1288篇
  2005年   1201篇
  2004年   860篇
  2003年   694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495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315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6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型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首尾法测算2018年和2019年4个样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降维处理的基础上,用Copula函数构建PCA-Copula评价分析方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两年测算数据表明,4个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都在0.63以上,且最大值达到0.668,分别高于同期全疆、全国平均水平5.05%、10.15%;主成分分析得出,渠道衬砌率(0.944)、滴灌灌溉面积比(0.746)、作物需水量(0.635)、实际灌溉面积(0.734)等都具有超过60%的正贡献率,而葡萄种植比(-0.586)和灌区毛灌溉用水量(-0.645)等具有超过58%的负贡献率。利用PCA-Copula分析评估方法得出,作物种植比例和节水灌溉工程状况对十二师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显著(P<0.05),其中葡萄净灌溉定额和灌区毛灌溉用水量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742,同时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和线型回归来检验PCA-Copula评价法与熵值法的密切程度,检验结果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87(P<0.05)和0. 52(P<0.001),表明PCA-Copula评价方法适用于研究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杨霏  邹瑞  张玥  杨自云  吴田 《种子》2020,(4):46-49,54
为了保护珍贵的十里香茶树资源,掌握利于十里香茶的最优组培条件,本研究对十里香茶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类型、消毒时间、培养基添加物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轻微木质化的带腋芽茎段经升汞消毒15 min,接种后暗培养5 d,MS+0.2 mg·L^-1 NAA培养基中添加3 mg·L^-1 PVP+2000 mg·L^-1 Vc或者6 mg·L^-1 PVP+3000 mg·L^-1 AC,可在低污染率的前提下将褐化率降为10%左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茶树组培中褐化率高的难题;采用1/8 MS+1 mg·L^-1 IBA培养基有利于外植体生根且增殖迅速。本研究建立了十里香茶的无菌苗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可通过组培手段对其进行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3.
Maize is one of the major crops in China, but maize stalk rot occurs nationwide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find an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feasible technology to control this disease, a Trichoderma-based biocontrol agent was selected. Forty-eight strains with various inhibition activities to Fusarium graminearum, and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were tested. A group of Trichoderma strains(DLY31, SG3403, DLY1303 and GDFS1009) were found to provide an inhibition rate to pathogen growth in vitro of over 70%. These strains also prevented pathogen infection over 65% and promoted the maize seedling growth for the main root in vivo by over 50%. Due to its advantage in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pathogens and promotion activity to maize, Trichoderma asperellum GDSF1009 was select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strain of the biocontrol agent in the Trichoderma spectrum. Po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Trichoderma agent at 2–3 g/pot could achieve the best control of seedling stalk rot and promotion of maize seedling growth. In the field experiments, 8–10 g/hole was able to achieve over 65% control to stalk rot, and yield increased by 2–11%. In the case of natural morbidity, the control efficiency ranged from 27.23 to 48.84%, and the rate of yield increase reached 11.70%, with a dosage of Trichoderma granules at 75 kg ha~(-1).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d that the Trichoderma agent is a promising biocontrol approach to stalk rot in maize.  相似文献   
14.
生产农作物绿色食品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范围都要引起 重视的普遍课题,我国更需迫切重视。使用一般的无公害杀虫剂是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而目前病 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还不成熟,现在可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高效无毒的杀虫剂在我国已首先研究出来 了,当前缺少的仅是农产品市场完备的农药残留检测机制,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可给绿色食品创造存在 的空间,从而实现农业绿色产业大发展,这一天的到来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棉花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在棉花现蕾期、开花期以及结铃期分别设置3个亏缺灌溉水平(W1:50%ETc,W2:65%ETc,W3:80%ETc,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全生育期100%ETc灌溉处理为对照(CK),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氮素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亏水对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生长、氮素吸收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但复水后补偿效应显著,其中轻度亏水(W3)在籽棉产量减少3.48%的条件下,WUE高达1.57 kg/m3,显著高于CK的1.48 kg/m3;开花期亏水,棉花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降低,复水后补偿效应不显著,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结铃期亏水对棉花地上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和产量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在W2和W3水平下,WUE均达1.51 kg/m3.综合考虑在保证棉花产量的同时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可在棉花蕾期进行80%ETc灌水,其他生育阶段实施充分灌溉,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获得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锗酵母培养物对下笼蛋鸡肉品质及肠道的影响。选取505日龄健康的海兰褐壳蛋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16、20 mg/kg的富锗酵母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2、16、20 mg/kg组腿肉的蒸煮损失分别降低45.2%、33.6%、39.7%(P<0.01),pH均高于对照组(P<0.01);16mg/kg组腿肌的亮度(L~*)低于对照组(P<0.05);12、16、20 mg/kg组腿肌的剪切力分别比对照组低44.13%、56.07%、50.60%(P<0.01);各试验组胸肌pH均高于对照组(P<0.01),16mg/kg组的pH高于12、20mg/kg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6mg/kg组乳酸菌数量升高(P<0.05);空肠中,各试验组的绒毛长度高于对照组(P<0.01);16、20 mg/kg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富锗酵母培养物可以改善下笼蛋鸡小肠的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鸡肉品质,建议添加量为16 mg/kg。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下覆膜滴灌玉米相对根长密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施氮量对宁夏引黄灌区覆膜滴灌玉米根长密度(RLD)的影响,设置5个施氮水平和1个对照(CK,不施氮与不覆膜)进行试验,测定玉米RLD,建立不同施氮量下相对根长密度(NRLD)模型,并加以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的玉米RLD分布区域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大部分集中在0~20 cm土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LD分布区域明显扩大; NRLD分布满足三阶多项式函数模型,模拟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0.951,模型检验结果R2为0.845,均方根误差(RMSE)为0.248,拟合效果好,但该多项式模型不能保证NRLD在相对取样深度Zr为1时达到0,故对玉米NRLD分布多项式模型进行优化。优化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各施氮处理RMSE不大于0.308,CK、N0、N1、N2、N3和N4处理的标准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2、0.193、0.184、0.226、0.208和0.273,R2分别为0.903、0.953、0.920、0.944、0.962和0.898,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解决了NRLD在Zr=1时达到0的问题。本研究可为宁夏引黄灌区膜下滴灌玉米NRLD分布拟合、根系养分吸收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d、60d和120d逐步减少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19.
近年对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研究已取得进一步的认识 ,在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同时更注意具有潜在作用的心脏病变的研究。家禽的心脏传导系统比较特殊 ,它含有一个返回分支束 ,使右房室瓣受传导神经的支配。当右房室瓣不受传导神经的支配时 ,瓣膜功能不全而引起右心室容量过大 ,可介导右心室肥大。心电图描记是研究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机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肉鸡心脏的形态结构和传导系统的特点以及几种肉鸡腹水综合征试验模型的心电图学特征、肉鸡的心脏病理变化与心电图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茶树上喷洒 ̄(134)Cs后,老叶上的沉积量和新叶上的吸收量均按指数回归形式下降,下降的速率以老叶上最快,春茶叶和夏茶叶上次之,秋茶叶上最慢;灌溉和土壤中拌入 ̄(134)Cs后,茶叶对 ̄(134)Cs的吸收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后期则减少。吸收量有个最大值;茶叶中 ̄(134)Cs的含量在喷洒情况下比灌溉和拌土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