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656篇
基础科学   5篇
  65篇
综合类   470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杂色鲍与盘鲍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卵子排放后的时间、精子排放后的时间、授精精子浓度、胰蛋白酶、钙离子、pH和水温等因子对杂色鲍(Haiotisdiversicolor,以下简称S)与盘鲍(H.discus discu,以下简称J)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子排放后的时间和授精精子浓度是影响杂交受精率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与自繁组合相比,正反杂交受精率均较低且下降速度快得多。水温21.5℃时,两亲本自繁对照组中,卵子排放1 h对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而SJ杂交,卵子排放时间2 min时,受精率为55.9%±8.1%,4.7 min时受精率已下降了50%;JS杂交,卵子排放时间为4 min时,受精率为31.5%±9.7%,10 min时受精率下降至4 min时的29.1%。相比之下,精子排放时间对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小得多,3 h内对正反交杂交受精率没有显著影响。杂交适宜精子浓度约为母本自繁的100倍,其中SJ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6.0×106~2.4×107mL-1,JS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3.8×107~7.5×107mL-1。水温对于杂交受精率也有影响,短时间内将水温控制在26~29℃可以得到较高受精率。其他实验因素,如添加胰蛋白酶、Ca2+或改变授精体系pH对杂交受精率均无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AA)和A. ipaensis(BB)是花生栽培种最可能的二倍体祖先种,而其合成的四倍体是研究花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利用A. duranensis系(PI 497262)和A. ipaensis(PI 468322),通过杂交、组织培养、寡核苷酸探针染色荧光原位杂交(OS 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创制和鉴定了一个新的种间杂种W1824,进一步对其花粉育性、减数分裂行为和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发现W1824花粉高度不育,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5 III + 3.5 II + 11.5 I,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表明PI 497262和PI 468322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暗示由上述两个系合成的四倍体花生可能具有显著高于亲本的生物产量和不稳定的染色体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34.
以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为材料,研究体胚不同发育阶段、大量元素和维生素C、基因型、激素组合以及移栽基质对体胚苗萌发和移栽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雷型胚萌发效果最好;3/4 MS培养基较适合体胚苗的萌发;Vc有利用保持体胚苗维持正常形态。不同基因型体胚苗萌发差异较大,基因型1×5002萌发效果最好,成苗率为84.26%;而1×4088仅有13.24%。KT 0.1 mg/L+IBA 0.1 mg/L有利于促进体细胞胚的萌发。不同基因型体胚苗移栽存活率有差异,黄心土较混合泥炭土更适合体胚苗移栽。  相似文献   
35.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variability in wood properties along the stem in triploid hybrids of Populus tomentosa L., basic wood density (BWD) and fiber traits were measured at four sample heights for each tree sampled from three clonal trials. The BWD showed a similar trend at each site in that density was initially decreased the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eight position. For fiber traits, the fiber length (FL)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height of the trunk, whereas fiber width and coarseness changed relatively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height position. In addition, the vertical wood propert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different from clones so that some clones showed more markedly change in height positions than others. The joint analysis indicated significant height position effect for BWD and fiber traits, in accordance with site and clonal effect. Significant site × height interaction was found on wood properties, whereas the significant clone × height interaction was only obtained at fiber width. Moreover, vari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L and BWD or other fiber traits showed no consistent pattern with increasing height position.  相似文献   
36.
杉木—千年桐人工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闽北地区3-5年生杉木—千年桐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杉桐混交林的竞争强度均高于同龄纯林,随林龄增长,竞争强度逐渐减弱。杉桐混交林中以杉木之间的种内竞争为主导。无论纯林还是混交林,对象木受到的竞争强度基本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杉木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杉木种内、杉桐种间的竞争强度呈幂函数关系,其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预测结果可知,当杉木胸径达到30 cm后,林分竞争强度趋缓。  相似文献   
37.
南亚热带人工林树种种间联结分析及经营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发展类型是以森林经营的经济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相结合的森林经营模式。设计未来森林目标、树种选择和经营措施是森林经营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环节。采用多物种方差比值(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及Ochiai指数,Dice指数,Jaccard指数和AC联结系数对20个人工林优势种进行种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种对间的极显著正相关种对数比例较小,群落正处在演替早期阶段;马尾松和红椎、大叶栎的种对间有显著正联结,正联结的种对数较少且程度相对较弱,其余种对无联结或不显著的正、负联结居多。以种间联结为指标来量化树种搭配配置,通过树种结构调整、乡土珍贵树种选择,设计科学的混交种植经营模式,以期实现多样化、高价值和稳定的人工林格局。  相似文献   
38.
野鸢尾和射干种间杂交F_2代主要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观测野鸢尾(Iris dichotoma)×射干(I.domestica)杂交F2代群体(n=61)中每一个体的株高、花径、花数、花色和彩斑等14个表型性状,对F2代与双亲性状差异、群体性状变异、主要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及花色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F2群体性状变异特点,指导夏季开花鸢尾育种实践。结果表明:F2代12个性状中,8个性状的观测值居于双亲之间;除花朵直径和花朵数量外,花葶长等10个性状基本均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外花被长与内花被长和外花被宽与内花被宽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和0.734,趋于连锁遗传;对颜色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花色和花瓣彩斑的遗传由不同基因调控,但都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野鸢尾×射干F2代群体的花朵直径、花朵数量、花葶长及花色变异丰富,利于大花、多花、花葶矮生和奇异花色的优良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39.
银川平原芦苇群落植物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川平原芦苇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调查法对芦苇群落进行研究,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研究银川平原芦苇群落的种间关联性,并对种间关联的结果进行生态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芦苇群落主要的植物构成包括20种18属14科.银川平原芦苇群落主要种群种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较少,仅占总种对数的47.89%,其中呈显著正相关种对数的只有20.00%,所占比例均较小,负相关及不相关的种对数占总的种对数的80.00%,所占比重较大.按照其分布的环境条件可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即水生植物种组、湿生植物种组、中生植物种组、中旱生植物种组.  相似文献   
40.
本文讨论了唐菖蒲试管苗芽增殖过程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活性炭对芽增殖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5mg/LNAA和1mg/L的6-BA组合下,苗增殖效果好而且苗较壮,增殖倍数为5。用50g/L的市售白糖代替40g/L的纯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是可行的,这样降低了配制培养基的成本,而且对试管苗的增殖和质量无影响。0.2%的活性炭,在30d内有利于试管苗株高的增加,但对芽的诱导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