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8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41.
【目的】探索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日粮的适宜亚硒酸钠水平,为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发育阶段硒的营养需要提供依据。【方法】共取1 440只1日龄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并平均分为两批,每批720只,一批用于化蛹率、羽化率的测定,一批用于理化指标和分子指标的测定。两批幼虫均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成6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亚硒酸钠添加量为0.2、0.4、0.6、0.8、1.0 mg·kg~(-1)的日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幼虫。取3、5、7日龄幼虫测定体重、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取5日龄幼虫测定硒磷酸合成酶(selenide water dikinase,Sel D)、丝氨酰-t RNA合成酶(seryl-t RNA synthetase,Ser Rs)、SECIS-结合蛋白1(SECIS-binding protein 1,Sbp1)、SECIS-结合蛋白2(SECIS-binding protein 2,Sbp2)基因表达量;7日龄时统计化蛹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水平为0.2—0.6 mg·kg~(-1)时显著提高了幼虫的T-AOC(P0.05),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水平为0.2—0.8 mg·kg~(-1)时显著提高了幼虫的T-SOD活性(P0.05),各试验组均显著降低了幼虫的MDA含量(P0.05)。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水平为0.4 mg·kg~(-1)时幼虫的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水平为0.6 mg·kg~(-1)时5日龄幼虫的Sel D、Ser Rs、Sbp1、Sbp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5)。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水平为0.4 mg·kg~(-1)时幼虫化蛹前体重显著高于对照(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水平为0.2 mg·kg~(-1)时,幼虫化蛹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人工饲养条件下基础日粮硒水平为0.21 mg·kg~(-1)时,根据幼虫化蛹前体重、化蛹率做拟合曲线得出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日粮适宜亚硒酸钠添加水平为0.24—0.33 mg·kg~(-1),即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的适宜硒水平为0.32—0.36 mg·kg~(-1)。  相似文献   
42.
蜜蜂是一种资源共享性强、社会分工精确度高且信息交流高度结构化的社会性群体。蜂群中,蜂王的交配方式是"一雌多雄",因此蜂群是由多个"同母异父"的亚家庭组成。研究表明,蜂群内这种"同母异父"的亚家庭结构,可以显著影响蜜蜂内在的部分社会分工。本研究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为实验材料,从3群自然蜂群中各取样94只饲喂蜂王的工蜂和原蜂王,利用4对微卫星引物对样本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分析得出了亚家庭总数分别为13、13和21的3群蜂群,结果表明:饲喂蜂王的工蜂的亚家庭组成并无亚家庭专属现象,即蜂王会接受各个亚家庭的适龄工蜂的饲喂。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分别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脂肪包卵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3种方法对意大利蜜蜂卵进行切片HE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1)常规石蜡切片法难以制作出蜜蜂卵切片。(2)冰冻切片法可以制作出清晰完好的蜜蜂卵组织切片,对样本中的蛋白质和核酸保存较好,但也有切片较厚,难以连续切片,保存时间短等固有缺陷。(3)脂肪包卵石蜡切片制作法能制作出完整而清晰的蜜蜂卵组织切片,且切片较薄,卵切片组织的清晰度和完整度要优于冷冻切片,该方法制作出的卵切片也利于切片的长期保存,但卵的整体外观形态存在一定程度缢缩。  相似文献   
44.
壁蜂与蜜蜂对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传粉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筛选适用于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授粉的蜂种,2013―2014年以蜜蜂为对照,在网室内进行壁蜂对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授粉试验,观察壁蜂和蜜蜂在棉花花朵上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田间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壁蜂的适应性较好,受天气影响较小,但温度超过35℃后访花活动明显减少;壁蜂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上的单花停留时间极显著大于蜜蜂。壁蜂授粉与蜜蜂授粉,在单株结铃数、单铃籽粒数和衣分上差异极显著,单株果枝数、铃重差异显著。蜜蜂授粉较壁蜂授粉平均制种产量高,但壁蜂制种成本低。改进田间管理措施以及采用多次适时释放壁蜂的方式,壁蜂授粉将会在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授粉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5.
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初级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饲喂管法和点滴法,分别测定了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4种原药及其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初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饲喂管法测得97.3%吡虫啉原药、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96%噻虫嗪原药、30%噻虫嗪悬浮剂、97%噻虫胺原药、5%噻虫胺可湿性粉剂、96%啶虫脒原药及4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的经口毒性48 hLD50值分别为有效成分8.04×10-3、9.46×10-3、7.04×10-3、4.64×10-3、11.8×10-3、5.25×10-3、5.22和6.31μg/蜂;点滴法测得各药剂的接触毒性48 h-LD50值分别为有效成分2.46×10-2、1.33×10-2、3.63×10-2、9.27×10-3、1.52×10-2、2.21×10-2、5.82和5.07μg/蜂。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啶虫脒原药及其可溶性粉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均为中等毒,其他6种药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均为高毒;根据危害商值(HQ),啶虫脒对蜜蜂为低风险,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蜜蜂均存在高风险。  相似文献   
46.
蜜蜂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蜜蜂数量的大量减少导致全球养蜂业面临重要的经济损失,并对农业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后果。最新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息息相关。综述了肠道菌群的种类和特性,阐述了肠道菌群在蜜蜂等昆虫健康中的调节作用及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金融危机中贵州农民工回流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使贵州农民工大量回流.在了解贵州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省农民工回流的不同情况及产生农民工回流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指出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问题对贵州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家庭策略视角下农村已婚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河南农村的调查,从家庭策略的角度分析了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在家留守现象形成的原因,指出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性别收入差距和传统性别分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实行性别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提取及扩增蜜蜂(Apis mellifera L)sRNA,并构建文库检测富集结果是否满足高通量测序研究要求。【方法】取蜜蜂3个级型不同发育阶段个体作为材料,分别提取总RNA后混合,从中分离出15~40nt的sRNA,反转成cDNA后构建文库,进行蓝白斑筛选。挑选288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效序列为214条,插入的cDNA片段大小范围为15~39 bp。其中,sme-miR-71c miRNA 65条,ncRNA(包括tm-RNA、intron_ghI、5.8s rRNA)5条,tRNA 28条,siRNA及其他sRNA 33条, CDS 1条,未知序列82条。【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能有效富集蜜蜂sRNA,能够满足高通量测序从中识别出蜜蜂miRNA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用工荒"现象出现至今,已逐渐演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起来看,"用工荒"现象产生是国家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企业用工理念偏差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用工荒"的缓解,有利于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好转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减、有利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与新型人际关系的营建、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为此,应从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切实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和用工理念、努力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和完善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等多个层面入手,以切实消解"用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