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19篇
  免费   1595篇
  国内免费   2267篇
林业   2019篇
农学   2458篇
基础科学   1000篇
  4873篇
综合类   14065篇
农作物   2091篇
水产渔业   585篇
畜牧兽医   2333篇
园艺   1089篇
植物保护   1668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606篇
  2022年   929篇
  2021年   1062篇
  2020年   991篇
  2019年   1075篇
  2018年   738篇
  2017年   1176篇
  2016年   1499篇
  2015年   1225篇
  2014年   1624篇
  2013年   1588篇
  2012年   2265篇
  2011年   2188篇
  2010年   1719篇
  2009年   1730篇
  2008年   1467篇
  2007年   1649篇
  2006年   1532篇
  2005年   1111篇
  2004年   860篇
  2003年   702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514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380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为探索减氮条件下密度对望两优361产量的影响,2018年在马庙镇进行了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怀宁县单季稻施肥量应为:N:P:K=13.5:5.4:10.8。在此施肥量的基础上: 1.5万穴/667m<sub><sup>2</sup></sub>为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22.
采用浸泡幼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及其两元复配组合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 并将筛选出的增效组合在田间进行防效验证。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691、4.883、5.350、10.326、13.966和27.942 mg/L。两元复配组合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复配组合(8∶1、2∶1、1∶1、1∶2和1∶4)、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1∶4、1∶2、1∶1、2∶1和4∶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4∶1、1∶1和1∶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呋虫胺复配组合(1∶4)具有增效作用。在梨小食心虫暴发为害年份、于梨果不同发育阶段进行田间防效验证,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12.5 mg/kg+50 mg/kg)、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2∶1(25 mg/kg+12.5 mg/kg)和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12.5 mg/kg+12.5 mg/kg)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75.02%~94.81%、50.04%~89.15%和42.90%~90.57%, 其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
为降低蔬菜采后体内多环芳烃(PAHs)对人体的危害风险,以豇豆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洗洁精、食盐、米酒、米醋、植物油及清水分别对豇豆豆荚进行浸洗,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豇豆采后体内PAHs的含量,并筛选出豇豆体内PAHs的最佳净化方法。结果表明,米酒和米醋处理对豇豆体内PAHs的去除效果基本一致,其中米酒处理组的∑PAHs(美国环保局公布的优先监测的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总和)降低68.92%,米醋处理组的∑PAHs降低73.88%,且对萘、二苯并(a,h)蒽和茚并(1,2,3-c,d)芘等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清水浸洗可有效降低豇豆体内的茚并(1,2,3-c,d)芘含量,但会使菲的含量增加;食盐处理使∑PAHs增加了77.15%,主要表现在增加了2、3环PAHs在豇豆体内的积累;植物油处理可降低个别PAHs单体含量,但会引入其他PAHs单体,同时增加∑PAHs含量。毒性当量计算结果表明,米酒能有效降低豇豆体内的PAHs毒性,同时食盐处理也使豇豆体内的PAHs毒性当量降低。米酒和米醋能有效降低豇豆体内∑PAHs和二苯并(a,h)蒽的含量及其毒性当量。  相似文献   
24.
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和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及其水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优化冬小麦水氮管理措施,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处理,施氮量和控释肥类型分别为副处理和次副处理,其中,灌水量设30、60和90 mm;施氮量设0、75、150和225 kg/hm2的施肥梯度;控释肥类型包括释放期分别为60、120 d的聚氨酯包膜尿素(PCU60,PCU120),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U)。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控释肥类型单一因素均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干物质质量、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相较于U处理,增加灌水使PCU60产量平均提高308 kg/hm2,PCU120产量平均下降270 kg/hm2;增施氮肥刚好相反,使PCU60产量平均下降289 kg/hm2,PCU120产量平均提高118 kg/hm2。根据所构建3种肥料的水氮生产函数可知,在U处理取得最高理论产量6 823 kg/hm2时的水氮用量下,2种释放期的控释肥PCU120和PCU60可分别获得14.31%和12.08%的增产效果。利用水氮生产函数和频率分析法得到不同控释肥类型获得较高产量的水氮用量区间,以PCU120产量最高、所需灌水量最低,分别为7 744~7 826 kg/hm2、47.72~52.28 mm;PCU60所需施氮量最低,为145.42~187.91 kg/hm2。综合考虑增产节肥节水效果,推荐PCU120为冬小麦季适宜的控释肥类型,其适宜水氮用量区间分别为47.72~52.28 mm、159.23~199.47 kg/hm2。  相似文献   
25.
导入AGPase基因的转基因可育水稻及其经济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农杆菌介导法将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腺嘌呤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导入云南地方优质水稻合系35,38,39,41,42中,获得了大量的可育转基因植株。PCR扩增检测,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进水稻基因组中。大量的农艺性状及淀粉含量研究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的千粒重比对照明显提高,但总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6.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肥途径多年产量的平均结果较对照增产.农肥不仅提供作物所需养分.并显著地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化肥高量区与低量区产量的平均结果变动幅度较小.干旱少雨年份,农肥作用大于化肥;雨量充沛年份,化肥的作用大于农肥.秸秆还田量在一定地区有一定上限,过高会出现负效应,加剧了干旱程度,配施农肥、化肥能够缓冲这种负作用、并定量地给出高产的最适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以Li~+、Na~+、K~+、NH~+_4等一价阳离子取代磷灰石表面交换性二价阳离子对磷灰石中磷和钙释放的影响,并就可能涉及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用近似法计量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测定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和农肥及作物根茬的腐殖化系数。5a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在轻壤质良水型水稻土上平均为2.44%,轻壤质滞水型水稻土上平均为1.39%。有机质的腐殖化系数:马粪为35%~40%;猪粪为28%~34%;水稻根茬为45%。根据上述结果,计算了有机肥的建议施肥量,该计算值在水稻土上基本符合生产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9.
RT-PCR技术诊断猪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猪瘟进行诊断应用研究。应用RT-PCR况对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以份诊断为阳性,阳性率62.2%。从百色、柳州地区等采集的健康猪扁桃体和淋巴结共276份,经RT-PCR检测,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3.4%。其中健康猪扁桃体带毒较高,246份扁桃体中有35份阳性,占14.2%。采自柳州健康猪的26份淋巴结材料全为阴性,只有邕宁县的1份健猪淋巴结阳性。结果表明,RT-PCR技术可应用于猪瘟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0.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叶面喷施肥料的施肥方法,应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试验数据,从而筛选出小菊最佳的营养元素配方。试验从不同叶面肥料在小菊上的筛选与应用研究的试验结果得到:小菊对肥料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三高灵的施用能够增加小菊的开花数量和鲜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宝力丰的施用能提高小菊单株的干物重;OPAL的施用能延长小菊开花的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