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57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14篇
  389篇
综合类   424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不同生长年限茶树根际微生物分布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铜仁地区二年生和十年生茶园的茶树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分离.根据菌体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别对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鉴定和分类,以研究不同生长年限的茶树根际细菌在不同深度土层数量的变化、每个茶园不同季节根际细菌的变化以及根际放线菌数量、根际真菌的数量差别.结果表明,十年生茶园比二年生茶园土壤细菌多;相同生长年限的茶园,根际细菌在10 cm深度土壤中含量最多,20 cm次之,0 cm和30 cm较少;夏秋两季最多,春冬两季较少.二年生茶园根际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十年生茶园.十年生茶园根际真菌数量比二年生茶园多.  相似文献   
72.
73.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于播种时穴施单一生防菌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菌,研究黄瓜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菌D和放线菌317的施入利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同时有效控制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增加;木霉菌的施入利于土壤中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增加;3个菌株对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都有促进的作用,在拉秧期各酶活达到最大值。拉秧期的结果表明,接种细菌D和放线菌317的处理可提高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降低真菌的数量,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接种木霉处理可明显提高根际土壤中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对细菌的数量影响不明显;3个菌株处理细菌与真菌数量比约为对照的1~2倍,放线菌与真菌的数量比约为对照的1~3倍。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处理均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4.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lime application on fine roots of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and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have been studied in five experimental forest stand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lime applications 5 to 18 years before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he effects of liming does not seem t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fine‐root development in forest stands in the long term. The only response to liming in measured root variables was a tendency to increased specific root length (SRL = fine‐root length/fine‐root dry weight, m/g). A correlation between increased SRL, decreased root biomass and increased stem volume growth was indicated. Changes in water extractable amounts of mineral elements—P, K, Ca, Mg, Mn, S, Al and Fe‐in bulk soil and rhizosphere soil from the mineral soil layers were studied in a control area and an area treated with 3830 kg CaCO3 ha‐1. Fe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reatments, and then mainly in the case of Ca.  相似文献   
75.
通过根际袋土培试验,研究了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对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有根系作用,过氧化氢酶对磺胺间甲氧嘧啶胁迫的反应均不敏感。但在高浓度磺胺间甲氧嘧啶(50 mg.kg-1)作用下,试验初期对脲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试验后期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SMM胁迫下根际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SMM胁迫下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呼吸均有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且由于玉米根际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SMM污染对根际微生物的毒害。一般情况下,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均要大于非根际土壤,根际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76.
贾丹  王刚  王文帆  陈迪 《森林工程》2013,(6):33-35,61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的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地表生态系统、土壤的结构、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健康等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RAPD技术分析牡丹江地区的3个林型及其3个不同林龄共9块样地的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3种林型内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微生物构成差异性.  相似文献   
77.
对不同类型的烟田土壤中细菌、固氮菌、放线菌及真菌进行分离,对不同微生物种群进行数量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田土壤中,黄棕壤中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均高于紫色土.黄棕壤烟田土壤中细菌、固氮菌、放线菌及真菌变化速率分别高于紫色土中4种微生物变化速率;在黄棕壤烟田土壤中,细菌、固氮菌、放线菌及真菌变化速率呈现递减规律.黄棕壤中4种微生物根土比之和高于紫色土.黄棕壤中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几乎都高于紫色土.黄棕壤根际土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指数与非根际土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指数之比高于紫色土.  相似文献   
78.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对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及其对应的受体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对根际微生物碳代谢功能无显著性影响,且发现年份和生育期是引起根际微生物碳代谢情况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为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根际微生物组构建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根际微生物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已成为生态健康和农业发展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根际微生物组构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根际周边微生物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系内部的定殖选择过程,重点关注植物本体、土壤类型、地理位置、生长环境等因素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的调控作用,揭示国内外研究中发现的影响根际微生物组构建的主控因素,阐明根际微生物组-宿主复杂的互作关系,以期为绿色农业、环境生态保护等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0.
针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所集热能利用率低,温室加温不足的问题,采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为集热系统,根际-空气加温为放热系统,对大跨度主动蓄能型温室在不同天气仅根际加温和根际与空气同时加温的加温效果,集、放热系统运行性能,集热效率,热能利用率,节能率和集热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阴天和连续晴天,放热系统的热能利用率分别高于97.2%和92.7%;2)不同天气试验区的根际温度在17.9℃以上,比对照区高1.5℃,空气温度在11.6℃以上,比对照区高3.6℃,相对湿度在90.8%以下,比对照区低3.2%;3)不同天气整套系统的节能率R在47.2%以上,性能系数在1.9以上;4)不同天气集热系统均能在设定时间内达到设定集热温度目标,且其集热性能系数COPc在2.3以上,其集热效率在149.6%以上;5)9:30—11:30集热系统COPc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从1.4增大至3.0,11:30—14:50集热系统的集热性能系数均高于3.8,15:10以后,蓄热水池水温高于47℃时,集热性能系数由3.2最终降至0.8。该研究表明根际与空气结合的加温方式不仅提高了温室加温效果,还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和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集热性能。此外,根据集热条件调节集热系统的运行模式,可提高集热性能,达到温室加温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