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7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669篇
林业   960篇
农学   655篇
基础科学   437篇
  1289篇
综合类   3087篇
农作物   437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616篇
园艺   277篇
植物保护   48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黄土坡面土壤性质随退耕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是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治土壤退化的关键措施,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从试验到推广已有几十年历史。该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退耕区的实地调查,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退耕年限植被恢复区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黄土坡面土壤理化性质随退耕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耕植被恢复时间的增长,土壤物理结构将日趋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将逐渐的提高,并主要集中在植被恢复10~20年期间,20年后,尤其是30年后,土壤理化性质较为稳定,而且,植被维护的好坏往往影响其稳定性。同时,水热条件较好的安塞地区土壤理化性质随退耕时间的改善程度更明显,而水热条件较差的皇甫川流域土壤理化性质随植被类型和植被恢复程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结果可为退耕的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以及土地利用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Two wild genotypes from the same species 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 WVA106 (susceptible) and INRA-Hirsute (so-called ‘resistant’), were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reaction to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isolate Réunion (TYLCV-Mld[RE]), using both whitefly-mediated inoculation and graft inoculation. Disease incidence and symptom severity were scored. Presence and quantification of viral DNA were assessed by dot blot hybridisation. Upon insect inoculation, accession INRA-Hirsute showed a moderate resistance against TYLCV that was overcome by a high inoculation pressure obtained by increasing 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inoculative whiteflies. Temporal analyses of the disease progress in relation to this criterion exhibited that the protection was quantitative, mainly reducing the TYLCV-Mld[RE] incidence by at maximum 50% at low inoculation pressure. When graft inoculated, the final TYLCV-Mld[RE] disease incidence was 100% in both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genotypes with severe symptoms, suggesting a reduction of virus transmission by a vector resistance as a possible mechanism. Implications of using such type of resistance in breeding programm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3.
蜂胶抗菌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浸出提取的蜂胶和CO2超临界萃取提取的蜂胶为材料,测定了两种蜂胶的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两种蜂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和紫色癣菌都有一定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为1.54~3.08mg/mL。  相似文献   
124.
天峻县北部地区因受气候干旱、鼠虫危害等因素的影响,畜牧业生产逐年下降,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北部地区今后走退牧还草或休牧育草路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5.
黑皮冬瓜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4个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黑皮冬瓜为试材,采用数据归一化法进行黑皮冬瓜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通过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度、肉质致密性、含水量等营养品质性状以及皮色、瓜形等商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肉质致密性以及糖酸比等性状是衡量黑皮冬瓜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结合当前生产和消费的评价标准,制定了一套综合评价黑皮冬瓜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6.
利用国外报道的与PVr4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对辣椒抗PVY基因PVr4的转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采用与报道的相同抗源材料CdM334为回交的供体亲本,与5个自交系77013、75-7-3-1、83077、83078、83-163进行回交,在BC1代进行了分子标记的选择。从5个BC1群体75-7-3-1×(CdM334×75-7-3-1)、77013×(CdM334×77013)、83077×(CdM334×83077)、83078×(CdM334×83078)、83-163×(CdM334×83-163)中,分别检测出含有抗病连锁标记的单株21株、15株、10株、11株、12株。  相似文献   
127.
极抗枣疯病枣新品种‘星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星光’是从骏枣变异单株中系统选育出的高抗枣疯病新品种。在太行山枣疯病重发区, 将其高接到病树上能正常生长结果。‘星光’果实大(22.9 g) , 制干率高(56.4% ) , 既可直接作为抗病品种进行栽培, 也可用于染病植株和感病品种的高接改造。  相似文献   
128.
中农21号是以优良自交系0227和00207为亲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早熟,丰产,耐低温弱光能力强;瓜条长棒形、顺直,瓜色深绿,瓜把短,瘤小,刺白、密,腰瓜长35 cm左右,横径约3 cm,单瓜质量200 g左右,商品瓜率高,风味品质好;高抗白粉病,抗角斑病,中抗黑星病、枯萎病、CMV、WMV,日光温室越冬栽培每667 m~2产量10 000 kg左右;适宜日光温室越冬茬和秋冬茬栽培,已在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省推广1 333 hm~2。  相似文献   
129.
开杂18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黑皮、中熟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103 d,果实发育期33 d,具有果个大、果皮黑且韧、品质优、易坐果、抗性强、适应范围较广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30.
优质晚熟制汁葡萄新品种‘北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丰’由‘蘡薁葡萄’与‘玫瑰香’杂交育成。浆果在北京地区9月下旬成熟。果粒椭圆形, 紫黑色, 果粒质量2.9 g, 果穗质量38916 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1% ~23.1% , 含酸量0175% ,出汁率81.9% , 汁多, 紫红色, 味酸甜, 品质上等。早果, 丰产, 抗寒性、抗旱性及抗病虫能力均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