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65篇
畜牧兽医   33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991.
本文就饲粮纤维对家禽生产性能、消化器官发育、消化道微生物区系、消化液的分泌与内源酶活性、其他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及日常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对家禽利用饲粮纤维的效率、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消化酶活性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e亲虾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4、8、12、16d)后,分别测定其内脏消化酶活性及部分组织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饥饿能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肝胰脏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这3种消化酶的活性均不断下降,且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饥饿第4天下降幅度最大;脂肪酶活性则在第8天显著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继续延长,其活性下降不明显。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免疫学指标也有一定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稍微增加,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第8天显著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12d时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菌酶活性在饥饿的前8d变化不显著,饥饿第12天溶菌酶活性下降50%,此后下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3.
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对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分别为5、10、20、30、40 g)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不同生长阶段仿刺参的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活性(P〈0.05);相同温度下,体重对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也呈规律性。最小体重组(5 g组)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比活力,在温度为12.7~16.2℃时,分别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22.1℃时,迅速上升,在22.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13%、(1143±16.95)、(1188.42±34.13)、(118.06±0.56)U/g;在22.1~26.1℃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下降到24.39%、(934.57±63.46)、(983.56±23.58)、(116.11±0.33)U/g。与之相反,最大体重组(40g组)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比活力,在温度为12.7~16.2℃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9.32%、(1 366.49±45.02)、(1 556.32±37.05)、(121.23±0.45)U/g;在16.2~22.1℃时,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22.1~26.1℃时,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下降,在26.1℃时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0.02%、(257.61±34.39)、(603.28±31.95)、(96.34±0.86)U/g。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形态学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放流前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胚胎期(水温为8~10℃)和胚后期(水温为9~11℃)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受精后第16天形成原始的消化管及致密的小肝细胞团;受精后第18天V型胃及口裂雏型形成,胰细胞出现;受精后第25天,肛门形成,消化道贯通;受精后第38天V型胃及胆囊发育形成;受精后第50天幽门盲囊出现;受精后第60天鱼体破膜,口能自由闭合,上、下颌及舌部出现早期齿,原始的胃腺细胞出现。破膜后第10天,消化道初步形成口咽腔、食道、V型胃、肠、肛门和幽门盲囊,仔鱼消化系统初步具备了摄食和消化外源性食物的能力;破膜后第70天,卵黄完全被吸收,各消化器官和结构逐步发育。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995.
在水温27±2.0℃的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199±0.089 g的日本沼虾进行了56 d的室内水循环系统饲养试验,探讨了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的影响。试验设7个组,其中试验组1-6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00、1 000、1 500和2 000 U/kg的植酸酶,试验组7不加植酸酶,加1.2%的磷酸二氢钙。每个试验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WGR和SGR以添加5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5);植酸酶添加各组与对照组虾体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与正对照组相比,日本沼虾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提高显著(P〈0.05)。结果说明,在特定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的WGR、SGR有显著影响(P〈0.05),对日本沼虾体组成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6.
将400羽罗曼蛋鸡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富硒益生菌、亚硒酸钠和益生菌,进行35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5d和35d,富硒益生菌和亚硒酸钠均能显著提高蛋鸡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试验35d富硒益生菌提高全血GSH-Px活性和血浆T-AOC的效果优于亚硒酸钠(P<0.05)。日粮中添加富硒益生菌组和益生菌组蛋鸡盲肠内容物中乳杆菌(P<0.01)和双歧杆菌(P<0.05)的数量均显著增加,而肠杆菌(P<0.01)、葡萄球菌(P<0.01)和肠球菌(P<0.05)的数量均显著减少。富硒益生菌和益生菌能显著提高蛋鸡十二指肠内容物淀粉酶(P<0.01)及脂肪酶的活性(P<0.05),对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富硒益生菌与益生菌在改善蛋鸡肠道菌群与提高消化酶活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97.
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生长、消化酶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初始菌浓度为10×109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的粉末制剂分别以0、0.1%、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重为(18.95±0.27)g的尖吻鲈,尖吻鲈养于0.5m3的玻璃纤维桶中,每桶20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时间50d。尖吻鲈的生长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0.5%组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9.54%和4.01%。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肠和幽门垂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蛋白酶在0.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以影响其肝蛋白酶和胃淀粉酶的活性,而对其血清免疫酶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98.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对生长獭兔营养物质利用、盲肠菌群结构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0日龄生长獭兔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1%、0.2%、0.3%和0.4%GOD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消化能以对照组最低,0.4%组最高;各试验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4%组提高16.10%,差异显著(P0.05)。2)0.4%组可消化氮、氮沉积量、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利用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2.39%、17.48%、15.68%和12.78%,且均差异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GO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盲肠p H。与对照组相比,0.4%组盲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0.3%组盲肠双歧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4)0.4%组十二指肠部位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部位乳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分析认为,饲粮中添加GOD能够改善饲粮中营养物质利用和獭兔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建议添加量为0.4%(60 U/kg)。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早期断奶日龄对羔羊小肠各段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55只初生重为(3.43±1.15)kg的甘肃现代肉羊育种群哺乳公羔,按同质原则分成3组,即对照组(正常吮乳组,25只)、Ⅰ组(28日龄断奶组,15只)和Ⅱ组(42日龄断奶组,15只)。在断奶12 h、7 d和14 d后从每个处理中随机抽取5只羔羊屠宰,测定小肠各段pH、α-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食糜能够更为敏感地表达断奶对小肠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从小肠近端至远端,断奶对各肠段内容物pH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逐渐减弱;断奶对小肠内容物pH、胰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影响较小;断奶日龄对羔羊小肠主要消化酶活性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影响不大,28日龄断奶组小肠α-淀粉酶活性恢复时间较42日龄断奶组短。本试验条件下,对羔羊实施28日龄断奶可行,且羔羊小肠主要消化酶活性恢复能力不逊于42日龄断奶羔羊。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arginine,Arg)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形态结构的影响,以0.3%为梯度,配制精氨酸水平为1.74%~3.54%(干物质)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际精氨酸水平分别为1.76%、2.05%、2.36%、2.64%、2.93%、3.24%和3.53%。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63±0.08)g的健康杂交鲟幼鱼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缸3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1.76%精氨酸对照组相比,2.64%和2.93%精氨酸组杂交鲟前肠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36%、2.64%、2.93%和3.24%精氨酸组前肠淀粉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2.36%、2.64%和2.93%精氨酸组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各肠段中脂肪酶活力随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均表现出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1.76%精氨酸组相比,2.36%、2.64%和2.93%精氨酸组前肠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2.93%精氨酸组前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2.64%、2.93%和3.24%精氨酸组中肠皱襞高度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精氨酸,对提高杂交鲟幼鱼肠道内消化酶活性和促进肠道形态结构发育均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营养物质在杂交鲟幼鱼肠道内的消化和吸收,并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