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169篇
基础科学   20篇
  160篇
综合类   1378篇
农作物   215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444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2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改善奶酪品质,奶酪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添加脂肪酶或者产脂肪酶乳酸菌来提升产品品质。该研究以前期筛选的4株高产脂肪酶乳酸菌为发酵剂,分别随机选取3株乳酸菌复配制作酸凝奶酪。试验组:A组T1-5和T1-3属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H1-6属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B组H1-6、T1-5、B2-5属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组H1-6、T1-3、B2-5,D组T1-3、T1-5、B2-5,对照组(E组)(添加商业发酵剂),分析发酵剂对传统奶酪pH值、滴定酸度和脂肪氧化情况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检测奶酪中脂肪酸变化、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Chromatography,GC-IMS)分析奶酪中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A,B,C,D组4组奶酪的pH值、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值)明显低于E组(对照组)(P < 0.05),A,B组奶酪滴定酸度比对照E组高(P < 0.05);A,B,C,D组奶酪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E组(P < 0.05);4个试验组样品中亚油酸(C18∶2n6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E组)(P < 0.05)。GC-IMS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A、B组奶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多,且相似度较高,其中2-庚酮、丁醛、乙酸丁酯是主要呈味物质;C、E两组奶酪中风味物质比较相似,风味物质主要以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为主;D组与其他4组有所差异,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乙酸丁酯、3-辛酮、庚醛等。结合感官评定,A、B两组奶酪整体风味和口感较好,评分较高。筛选得到的产脂肪酶乳酸菌可以作为发酵剂用于提升新疆传统奶酪品质。  相似文献   
92.
为了对硬枝碱蓬样品质量进行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个不同采集地的硬枝碱蓬样品进行测定,建立指纹图谱,并结合中药相似度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为100%甲醇,用量为15 m L,流速为1.0 m L/min,色谱进样时间为20 min,流动相为甲醇(A)-水(B),采用100%甲醇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精密度试验、重现性试验、稳定性试验测定结果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准确可靠;中药相似度软件能够对不同地点的硬枝碱蓬材料进行区分,不同产地硬枝碱蓬的差异可清晰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93.
丁俊男  迟德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315-2317,2431
[目的]考察盐胁迫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省桑树品种青龙桑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盐浓度下对桑苗进行盐胁迫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1-脱氧野尻酶素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桑树叶片的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50 mmol/L NaCl溶液处理下桑树叶片中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在第31天达到最大值,为1.51 mg/g;并且,在NaCl胁迫下桑树上部叶的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大于下部叶。[结论]适当的盐浓度能有效提高桑苗叶片中1-脱氧野尻酶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4.
陈刚  余世科  周顺  何庆  张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72-11074,1108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电子烟烟液中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丙醛、巴豆醛、2-丁酮和丁醛8种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电子烟烟液经2,4-二硝基苯肼溶液衍生后,衍生物直接用HPLC测定。选用DIONEX Acclaim Explosive E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烟液中羰基化合物。[结果]8种羰基化合物的DNPH衍生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96.4%~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26%,检出限(LOD)为0.009~0.035 mg/L。[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及准确度好,适用于电子烟烟液中羰基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95.
[目的]为准确、快速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方法]以乙腈为溶剂,样品经加速溶剂萃取仪(ASE)萃取,提取液经除水、浓缩,再经Florisil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PDA二极管阵列测定土壤中16种PAHs。[结果]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41~3.97μg/kg(以3倍性噪比计),加标水平为0.5~20.0 mg/L,基质加标回收率为81.3%~121.0%,相对标准偏差1.5%~8.8%。[结论]该方法有效去除杂质干扰,缩短前处理时间,具有高提取率、高回收率、良好的精密度、较高的准确度等优点,适用于土壤中PAHs的测定。  相似文献   
96.
陈敬  钱振杰    亮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96-6797
[目的]建立乳制品中硫氰酸盐含量测定的离子色谱方法。[方法]样品溶液经乙酸沉淀,去除蛋白质及脂肪的干扰后,过滤装瓶。采用Ion Pac AS11-HC柱(4 mm×250 mm)对其进行分离。以保留时间定性,试样中硫氰酸根峰面积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试验表明,硫氰酸盐在0.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2=0.999 6,添加回收率为92.0%~96.6%,变异系数分别为1.18%~2.28%,定量限为1.0 m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市售乳制品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
[目的]采用固相萃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发酵制品中的异黄酮含量。[方法]以乳酸、霉菌发酵大豆样品为试材,将发酵豆制品以60%的乙醇溶液超声波提取1h,稀释后用SPE小柱做净化处理,以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0mm,5.0μm),0.2%甲酸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2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0nm,同时测定4种大豆异黄酮含量。[结果]试验得出,发酵豆制品中4种大豆异黄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大豆甙96.7%、染料木甙97.9%、大豆甙元102.2%、染料木素103.1%。[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发酵豆制品中4种大豆异黄酮成分,数据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8.
苹果和土壤中三乙膦酸铝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乙膦酸铝农药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以促进安全生产。[方法]样品采用硫酸溶液提取,三甲基硅重氮甲烷正己烷溶液进行衍生,通过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面积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方法检出限为9.5×10-3mg/kg,回收率为79.8%~117.1%,相对标准偏差为7.0%~12.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99.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丙酸及其盐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振杰  陈敬  张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31-5232,5238
[目的]建立固体及液态食品中丙酸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将食品中存在的丙酸及其盐类共沸蒸馏,以丁酸做内标,采用HP-FFAP柱(30 m×0.32 mm×0.25μmn)对其进行分离.以保留时间定性,试样中丙酸和正丁酸峰面积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试验表明,丙酸在1.0 ~50.0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 =0.999 8,面条与酱油中丙酸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4.8%~ 97.3%和99.5%~102.6%,变异系数分别为0.62% ~1.49%和0.63% ~ 0.93%,定量限为0.025 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市售食品中丙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0.
首次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全细胞催化方法,在液体振荡反应体系中分别制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甘露糖这5种植物单糖对应的单糖酸钙溶液。以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器(HPAEC-PAD)对它们的纯度进行检测,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电喷雾质谱(ESI-MS)进行了物质的结构解析与鉴定。结果显示,制备所得的5种单糖酸钙的离子色谱检测纯度均大于98%;它们的红外光谱在1600 cm-1处均有去质子化COO-基团的特征吸收;在电喷雾质谱中2种戊糖酸和3种己糖酸的特征离子峰[M-H]-分别为165.1和195.1,与理论值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