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80篇
  210篇
综合类   450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秸秆原料的结构组成复杂,阻碍了其有效厌氧消化。沼液预处理技术能有效改变秸秆类原料结构,促进其厌氧消化。本文在介绍秸秆类原料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秸秆原料沼液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秸秆原料沼液预处理技术的处理对象、方法、评价指标等,同时针对现状分析评价了目前秸秆类原料沼液预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小麦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因素,优化小麦花药培养条件,提高小麦花药培养效率。【方法】以10个普通小麦品种(系)及其16个杂交F1代花药为材料,研究了普通小麦基因型、基本培养基种类及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基附加脯氨酸和硝酸铈对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培养特性差异较大,供试基因型的花药反应率与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关性高,而两者与绿苗分化率无相关性。荔高6号×置丰0502 F1、周麦16×BI0452 F1、烟农19×开麦18 F1、豫麦69×新麦208 F1、煤生0308和皖麦41×烟农19 F1有较高的绿苗产率;基本培养基种类对供试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反应率、绿苗产率有显著影响,对绿苗分化率影响不显著,癸培养基小麦花药培养特性总体优于C17培养基;小麦花药低温预处理时间以0.5 d最佳;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3.0~4.5 mg/L硝酸铈后,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83%~430%,绿苗产率提高82%~557%;600 mg/L的脯氨酸可以使小麦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118%,绿苗产率提高222%。【结论】选择花药培养特性好的基因型、对花药低温预处理0.5 d、在癸诱导培养基中添加4.5 mg/L硝酸铈和600 mg/L脯氨酸,可大幅度提高小麦花药的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993.
研究烟叶密集烘烤前进行的不同处理对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鲜烟叶烟梗划开(T1)、鲜烟叶背面烟梗剔除(T2)和常规烟叶烘烤(CK)3个不同处理,利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对烟叶进行烘烤。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各个处理中水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脂氧合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而淀粉酶活性呈现双峰曲线。T2处理烟叶中的水分、类胡萝卜素、丙二醛、淀粉酶活性等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均高于T1处理,而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T1处理。T2处理的烟叶在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方面均优于T1处理。T2处理能够很好地调控烟叶中水分和各种酶活性的变化,使细胞氧化还原反应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叶绿素和淀粉充分降解,又能避免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能进一步改善烟叶品质和优化密集烤房增香工艺。  相似文献   
994.
二次纤维的微波强化碱预处理及其氰乙基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次纤维(SF)的微波强化碱预处理及其氰乙基化反应工艺及反应产物氰乙基化二次纤维(CSF)结构、性能和热塑化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功率200、400和600W的作用条件下,辐射特定时间都能明显提高SF的反应程度、缩短反应时间,微波连续辐射比间歇辐射更有利于提高SF的氰乙基化反应程度;SF的氰乙基化有消晶效果,CSF的结晶度降低随着含氮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晶面间距增大;CSF具有热塑性,可热压成形;SF氰乙基化反应程度越高,CSF的热塑性能和力学性能越好;CSF之所以具有热塑化性,与SF引入取代基团—CH2CH2 CN,纤维素的结晶结构遭到破坏而促进纤维素大分子或链段的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碱木质素-聚氨酯泡沫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碱木质素经化学处理得到精制碱木质素,精制碱木质素作为醇羟基物料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通过一次发泡法合成制备碱木质素-聚氨酯泡沫功能材料(RPUF),通过红外光谱(IR)表征产物结构,分析异氰酸酯指数、发泡剂、催化热及泡沫稳定剂用量对RPUF产率的影响,并考察了RPUF材料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RPUF功能材料,聚乙二醇(PEG 4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硅油、辛酸亚锡和正戊烷用量及异氰酸酯指数均影响最终产物得率;替代聚乙二醇的碱木质素比例不同,合成制备RPUF的吸水率、热学性能表现相异;合成反应中碱木质素添加剂量范围为10%~15%时,合成碱木质素-聚氨酯泡沫功能材料的各项参数符合工业生产要求.本研究可为充分利用粗碱木质素制备相关功能材料提供有益参考.图5表3参19  相似文献   
996.
李平  余双强  曾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25-14926,15019
[目的]开发利用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甘薯渣。[方法]对甘薯渣发酵制乙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即在温和条件下超声波、超声波结合稀酸和超声波结合稀碱的预处理方法处理木质素后,再在热带假丝酵母和乙醇酵母的共同用下同时将其发酵生产乙醇。[结果]超声波结合稀碱预处理甘薯渣发酵制得乙醇的方法最好,且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5 g/ml、超声波预处理功率250W、时间为30 min,稀碱预处理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纤维素酶用量35 IU/g底物,热带假丝酵母与酿酒酵母的接种比1∶1,酵母菌接种量0.75%,在该条件下乙醇产率达到21.4%(重量)以上,与传统工艺相比,产率提高14%。[结论]该研究提高了甘薯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同时可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有工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采用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处理土壤,研究碱性盐对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性盐浓度的升高,碱蓬种子的成苗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在Na+浓度相同的情况下,Na2CO3对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NaHCO3;碱性盐对碱蓬幼苗地下部分胁迫作用大于地上部分胁迫作用;可以将碱蓬引种到Na2CO3浓度小于50mmol/L和NaHCO3浓度小于100mmol/L的盐碱地。  相似文献   
998.
目前,国标法-气相色谱法中测定食品中肌醇含量的方法存在操作步骤繁琐,操作稳定性不高,检测时间长的不足,为此,本文对《GB 5009.27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肌醇的测定》中的气相色谱法进行了试样前处理、标品配制、色谱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0.02~0.12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碱异构化法制备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工艺,得到高转化率的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为辣椒副产物综合利用及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共轭亚油酸转化率为指标,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碱油比和溶油比为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CCD),分析不同因素对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辣椒...  相似文献   
1000.
金属阳离子促进酸预处理玉米秸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01%稀硫酸辅助超声波洗涤玉米秸秆可除去大量K、Ca、Mg及P元素。洗涤后秸秆用0.1%硫酸预处理时,硫酸中添加金属氯盐预处理时半纤维素降解率达37%,预处理渣的酶解率最高达23%;经洗涤的秸秆在未添加金属氯盐时,其值分别为17%和 12%。添加金属氯盐使反应体系溶液pH值降低,但添加与金属氯盐溶液的pH值相同的纯硫酸预处理经洗涤的玉米秸秆时,半纤维素降解率为19%,低于添加金属氯盐预处理的半纤维素降解率37%。几种氯盐中,FeCl3促进酸预处理半纤维素降解率高于其他几种。可知,金属氯盐特别是氯化铁能促进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半纤维素降解率,且pH值降低不是引起预处理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