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传统油脂共轭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多采用有机溶剂,这种工艺存在溶剂残留等潜在问题。研究了红花油以水为溶剂的碱性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水油比、油碱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14℃,反应时间4.9h,水油比=4.3,油碱比=1.3。在此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可达到97.64%。  相似文献   

2.
水溶剂红花油合成共轭亚油酸研究--(Ⅰ)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油脂共轭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多采用有机溶剂,这种工艺存在溶剂残留等潜在问题。研究了红花油以水为溶剂的碱性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水油比、油碱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14℃,反应时间4.9h,水油比=4.3,油碱比=1.3。在此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可达到97.64%。  相似文献   

3.
辣椒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辣椒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探讨辣椒籽油成为新的食用油资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辣椒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辣椒籽油中含有34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8.10%,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为69.79%。[结论]该研究表明辣椒籽油是一种营养很高的优质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4.
以乳化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籽油作为底物加入到试验所制备的复合乳杆菌中,利用乳杆菌所产生的亚油酸异构酶使亚油酸(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几种轧杆菌不同配比组合的协同试验,发现不同种乳杆菌的协同转化共轭亚油酸的能力要高于单一茵种.结果表明,复合乳杆菌中植物乳杆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7:3转化效果最好,其亚油酸异构酶酶活为21.36 U/mL,共轭转化率为33.38%,共轭亚油酸质量浓度为28.83g/L.  相似文献   

5.
在水溶剂红花油合成共轭亚油酸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油碱比、水油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对该合成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寻找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亚油酸异构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52·204kJ/mol。  相似文献   

6.
在水溶剂红花油合成共轭亚油酸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油碱比、水油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对该合成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寻找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亚油酸异构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52.204kJ/mol。  相似文献   

7.
有机溶剂共轭亚油酸反应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花油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采用碱共轭法成功合成了共轭亚油酸(CLA)产品;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溶油比、油碱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并得到反应最佳条件(反应温度172.42℃、反应时间4.68h、溶油比2.97、油碱比1.62)下,反应转化率可达到98.67%。在此基础上,又以红花油为原料,丙二醇为溶剂,以同样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碱油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和最佳工艺条件。最后对2种有机溶剂参与反应的结果做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王振强  申森  樊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34-5335,5376
[目的]采用微波法,研究利用玉米胚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CLA)的最佳工艺。[方法]选择微波作用功率、微波作用方式、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和微波作用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以确定由玉米胚芽油制备CLA的最佳工艺。并对天然玉米胚芽油和微波异构化产物进行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0.6倍、溶剂用量为油重的3倍、微波作用10 min;在最佳条件下进行试验,CLA含量为56.3%,转化率为99.47%。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能促进亚油酸的非共轭双键发生异构化,转变为共轭双键亚油酸。[结论]该研究为人工合成CLA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红花油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采用碱共轭法成功合成了共轭亚油酸(CLA)产品;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溶油比、油碱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并得到反应最佳条件(反应温度172·42℃、反应时间4·68h、溶油比2·97、油碱比1·62)下,反应转化率可达到98·67%。在此基础上,又以红花油为原料,丙二醇为溶剂,以同样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碱油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和最佳工艺条件。最后对2种有机溶剂参与反应的结果做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沙蓬籽油的最优提取条件,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萃取工艺,以沙蓬籽油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沙莲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沙蓬籽油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结果]新疆沙蓬籽油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沙蓬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3.52%。Gc—MS分析表明沙蓬籽油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结论]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一种,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抑制动脉血栓,采用超临界法萃取沙蓬籽油工艺稳定可靠,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紫苏籽油为原料,研究脂肪酶催化紫苏籽油与甘油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无溶剂体系下,以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油解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得到甘油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摩尔比(甘油﹕紫苏籽油)=1﹕1.5,加酶量11.8 wt%,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14.5 h。在此最优反应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为54.33%,甘油三酯含量为26.20%,纯化后的甘油二酯油的理论纯度达到67.47%,α-亚麻酸的含量达到52.26%。【结论】影响甘油解反应的显著因素为底物摩尔比、加酶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底物摩尔比与加酶量的交互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伽师瓜籽油微波提取工艺,对所得油脂成分进行分析,为新疆伽师瓜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微波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伽师瓜籽油脂肪酸成分.[结果]优化后,微波辅助提取伽师瓜籽油得率为46.13;,其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85;,亚油酸含量高达62.56;.[结论]与传统索氏提取工艺相比,微波提取伽师瓜籽油工艺效率更高;与常见食用油相比,伽师瓜籽油含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食两用保健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5个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脂肪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不同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采用R语言分析PC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结果】5个品种甜瓜籽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新蜜1号样品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为37种,皇后品种的油脂中有30种,香瓜和86-1样品中有29种,绿宝石样品检测到最少,为26种,分析发现5个样品之间的挥发性物质有显著性差异。5个品种甜瓜籽油在挥发性物质成分共分成4大类,皇后与绿宝石较相近归为一类。5种甜瓜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平均为75.34%,其中亚油酸最高,平均含量达56.81%。【结论】二十四酸、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榈酸、亚麻酸、蓖麻油酸与某些香气物质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适应消费市场对优质花生品种的需求,选育推广营养价值高、有保健功能、供消费者直接食用的鲜食优质红花生新品种。【方法】采用地方品种经系谱选育法选育鲜食保健型红花生新品种,采用株行比较、品系比较、区域和生产试验进行测定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优质保健型红花生新品种桂花红35、桂花红95和桂花红166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6%、32.3%和31.1%,钙含量分别为696、636和771 mg/kg,油亚比分别为3.04、1.75和2.61,产量为3000~3750 kg/ha。【结论】选育出的3个红花生新品种桂花红35、桂花红95和桂花红166属高产、高蛋白、高油亚比、高钙的保健食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且耐储藏,适合市场、生产和农民种植需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NO和ABA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和ABA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方法】以甘肃省设施主栽辣椒品种‘陇椒2号’为材料,用连作3年辣椒的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处理辣椒幼苗,研究喷施外源SNP(150 μmol•L-1)和ABA(100 μmol•L-1)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均导致辣椒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上升。外源NO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的Pn、Gs、Fv/Fm、ΦPSⅡ、qP和叶绿素含量,降低Ci和NPQ,对Tr无显著影响;外源ABA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的Pn、Fv/Fm、ΦPSⅡ、qP和叶绿素含量,降低Ci和NPQ,对Gs和 Tr无显著影响。【结论】自毒作用导致辣椒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土壤浸提液处理对辣椒的自毒作用比基质浸提液处理的严重;外源NO和ABA通过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光系统Ⅱ活性和光合能力,增强辣椒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八角籽仁油脂的各种性质,利用微波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方法]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FeCl3固体超强酸和KF/γ-Al2O3型固体超强碱为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以固体超强酸超强碱作催化剂,无水硫酸镁作脱水剂,微波档为保温档,油醇比例为1∶20,反应时间为5 min,催化剂用量5%时,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0.15%,并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好。[结论]用八角籽仁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是一种新的高效、低成本、无污染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辣椒炭疽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在5号连锁群中,定位辣椒炭疽病抗性主效基因AnRGO5,并开发分子标记。【方法】以高抗炭疽病品种PBC932(Capsicum chinense )为父本,以高感炭疽病的中早熟材料77013(Capsicum annuum)为母本杂交产生BC4S1、BC4S2群体,用于辣椒绿熟期抗炭疽病基因定位。选用尖孢炭疽菌为试验用菌,采用显微注射法对绿熟果接病,根据病斑直径进行表型分析。根据抗、感亲本重测序结果,开发与绿熟期抗炭疽病连锁的Kaspar标记。【结果】辣椒果实表面病斑直径呈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通过连锁分析,将炭疽病抗性基因AnRGO5定位在5号连锁群的标记P5L-866与标记P5L-259之间,遗传距离2.9 cM。开发的标记P5L-117 与基因紧密连锁,标记准确率93.5%。【结论】在辣椒的BC3S1群体中,将果实绿熟期抗性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的标记区间内。辣椒炭疽病抗性遗传为显性遗传,是由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摸索新葵杂18号栽培的最佳施肥配比方案.[方法]新葵杂18号施肥试验设3个处理,采用拉丁方排列设计.种肥以三料磷肥、磷酸二铵等N、P肥为主;苗期、蕾期以尿素、磷酸二铵等N肥.[结果]新葵杂18号最佳施肥方案施肥总量为尿素225~300kg/hm2,磷酸二铵195kg/hm2或三料磷肥225kg/hm2.种肥用三料磷肥75kg/hm2,或磷酸二铵60~120kg/hm2,苗期追肥氮、磷配合,蕾期追尿素150kg/hm2.其籽实产量、产油量最高.[结论]施用N、P化肥能显著提高油葵单位面积籽实和油脂产量;在N、P配合施肥中相对增施P肥油葵籽实增产显著,同时籽实皮壳率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用核桃仁提取的油制取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方法]采用核桃油在催化剂KOH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当醇油摩尔比8:1、反应时间90min、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60℃时,生物柴油转化率最高为97.2;.[结论]制取的核桃生物柴油主要性能基本达到国家0#柴油的标准,为核桃油开发生物质能源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