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7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570篇
林业   148篇
农学   442篇
基础科学   212篇
  469篇
综合类   2230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1428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1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研究固态发酵醋糟饲料(SFVD)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选择体况相近[(59.04±0.33)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60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50 mg/kg土霉素钙,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的SFVD。预试期6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基础饲粮中添加5%的SFVD对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具有一定的促进趋势(P=0.056);显著降低了育肥猪饲粮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和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促进趋势(P=0.052);显著提高了育肥猪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也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P=0.055和P=0.077);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粪便中丙酸含量(P<0.05),粪便中甲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也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P=0.071和P=0.054)。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添加5%的SFVD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及免疫性能的提高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李雅华  张启航  王姣  安东  刘新 《核农学报》2020,34(9):1873-1880
为了得到高产吲哚-3-乙酸(IAA)菌株,采用紫外(UV)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的方法,对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产IAA并具有溶有机磷性状的促生菌进行诱变选育,并对获得的目标菌株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菌株经UV诱变和DES诱变均能有效提高其IAA产量。诱变条件为 UV(15 W,30 cm)照射1 min或2 mg·mL-1 DES处理30 min时,得到1株高产IAA的菌株UV19,其IAA产量为33.77 mg·L-1,是出发菌株产量的299.48%。菌株UV19经10代继代,其产IAA能力和溶有机磷性状稳定遗传。菌株UV19产IAA培养发酵优化条件为10%装瓶量、初始pH值8、培养温度25℃、接种量3%、培养时间96 h、含500 mg·L-1色氨酸的LB培养基,优化后IAA产量高达75.47 mg·L-1,为优化前的2.23倍。本研究结果为菌肥及生物法生产IAA提供了基础材料及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绵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为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在肉羊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48只4月龄、体重相近(22.96±2.00)kg、健康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根据饲喂添加剂不同随机分为4组:D(对照组,两种菌均不添加);D1(酿酒酵母,6×1010CFU/kg);D2(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D3(酿酒酵母6×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每组12只羊,试验期共75 d,前15 d为适应期,正饲期60d。试验羊每天分别于08:00和18:00进行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正饲期内每天准确称量记录每只试验羊的喂料量和剩料量,并在第1、30、60 天晨饲前对试验羊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试验结束当天08:00正常饲喂试验羊,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以及功能微生物。【结果】1)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及平均采食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ADG显著高于D组(P<0.05),D3组的F/G显著低于D组(P<0.05),D1和D2组的F/G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瘤胃液pH、丁酸浓度及乙丙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TVFA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D组(P<0.05),且D3组与D1和D2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D3和D2组的乙酸浓度显著高于D1与D组(P<0.05);3)D3组的β-葡萄糖苷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和D2组(P<0.05),与D1组差异不显著(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4)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黄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原虫数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D3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显著高于D组(P<0.05),但与D1和D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甲烷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D3组最低。【结论】饲粮中添加6×1010CFU/kg酿酒酵母和2×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均会对绵羊瘤胃发酵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瘤胃消化酶的活性,增加了瘤胃有益菌的数量,且二者组合饲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4.
习瓒娜  高健  王梦芝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0):2916-2926
为研究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并得出最优脂肪酸组合及添加水平,试验选取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4种脂肪酸因子,设置0.5%、1.0%、1.5%等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其中Ⅰ~Ⅸ组为试验组、Ⅹ组为对照组,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以3头瘤胃瘘管山羊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组培养液VFA 24 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在6 h时Ⅶ组TVFA浓度最高。乙酸/丙酸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6 h前下降较快,6 h后趋于平缓。丁酸摩尔百分比在7.97%~15.41%间变动。主成分与最优组合分析表明,TVFA浓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α-亚麻酸;以添加1.5%硬脂酸、0.5%油酸、1.5%亚油酸、0.5%α-亚麻酸时组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4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46.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特性。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发酵瓶内,39℃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24、48、72及96 h冰浴终止发酵,采样。结果显示:茬次、生长年限对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茬次对苜蓿体外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茬次与生长在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苜蓿的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及挥发性脂肪酸(VFA)、NH3-N和MCP浓度在第3茬最高。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NH3-N浓度在1和4年龄较高,3年龄较低。综上,以1年龄第3茬和4年龄第3茬苜蓿营养价值较高,3年龄第2茬较低。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半地下带保温夹套的发酵罐与普通发酵罐24 h的温度变化和6 d的产气量的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半地下带保温夹套发酵罐发酵,24 h的温度变化缓慢,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小,高温持续的时间较长,利于微生物发酵;产气总量多,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48.
本文就固态发酵在真菌除草剂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实例及如何控制发酵条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交联微球制备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包埋剂,选取交联时间、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用量比(SA ∶ PVA)以及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总浓度为影响因素设计L49(52×7)正交实验,探讨包埋的最佳理化条件。以包埋材料的成球效果,包埋小球的硬度、弹性及微观结构为考察指标,比较包埋小球性能,探讨包埋条件。结果发现当SA ∶ PVA为7 ∶ 3,总浓度为4%,交联时间为24 h时包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0.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1天中8个时间点广藿香叶片百秋李醇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6∶00,9∶00,12∶00和15∶00时间点的PTS基因表达量较低,0∶00,3∶00,18∶00和21∶00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前4个时间点,其中,时间点3∶00的表达量最高,表明PTS基因的转录从夜间开始积累,黎明前达到最高峰,之后转录水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