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62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61篇
  51篇
综合类   375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222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validation of a method, proposed in Podlaski (2003), for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tree damage. This method belongs to a group of small-area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degree of tree damage in individual P3 sub-blocks of the SINUS system of information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degree of defoliation was us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gree of tree damage was estimated through unrestricte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he maximum total estimation error for proportions of fir and beech with a damage degree of zero, and also with second and third degrees jointly, reached a maximum of 35.6% for fir, and 33.8% for beech. P3 sub-b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the healthiest trees (at least 15% being undamaged trees) occurred in patches in the case of fir, and in larger, compact areas in the case of beech. Because spatial diversification in the health of fir, and to a smaller degree in the case of beech, occurs at small scales, small-area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ree condition are necessary. An analogous scheme, combining small-area with large-area methods (utilising sub-blocks of the network of large-area systems in a small-area inventory, and establishing a common database), could be used on a wider scale; for example, by supplementing the program of estimating tree health carried out by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Lorenz et al. 2002) with local inventories.  相似文献   
42.
刚果12号桉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贫瘠低丘上对刚果12号桉进行不同肥料配合和不同用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NK,NP和PK配合施用的能极显著地促进刚果12号桉的生长,5年生时蓄积比对照分别增加19.40,18.45,16.40,15.05m^3/hm^2,N,P,K肥单施的蓄积比对照纷别增加5.30,5.25,4.80m^3/hm^2肥料的配合施用极显著地优于N,P,K单施,材积的增长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3.
桉树立地生产力与养分生产力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桉树试验林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树杆中氮,磷,钾养分浓度的倒数与养分吸收量早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基于这一相关性,对实测的数据作回归分析。估测的立地生产力极限和养分生产力参数值,以及相应的立地养分效应曲线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本文为研究林木生长和营养的动态函数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4.
刚果12号桉与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抑制了两试验树种的生长,混交提高了桉树N营养水平,却降低了桉树P、K的吸收量.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可能由两树种间N的再分配和P、K的竞争的养分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45.
观察miR-21与Nocodazole联合作用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周期的影响。分别以0、200、300、400、500、600 nmol/L Nocodazole处理C2C12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间接免疫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器α-微管蛋白(α-tubulin)排列。转染miR-21 mimics/NC和inhibitors/NC,24 h后,添加400 nmol/L的Nocodazole处理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Nocodazole使C2C12细胞同步化的最佳浓度是400 nmol/L;过表达miR-21 mimics之后,与对照组相比,G0/G1,S期细胞百分比极显著增加,G2/M期细胞百分比极显著减少(P0.01);添加抑制剂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抑制剂(inhibitors)的C2C12细胞中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正反试验结果证明,miR-21促进C2C12细胞周期进入S期。为进一步研究miR-21对C2C12细胞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
TiSiW12O40/TiO2催化合成苹果酯-B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 O40/TiO2的制备方法,并以TiSiW12 O40/TiO2为多相催化剂,通过乙酰乙酸乙酯和1,2-丙二醇反应合成了苹果酯-B,探讨TiSiW12 O40/TiO2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TiSiW12 O40/TiO2是合成苹果酯-B的良好催化剂,在乙酰乙酸乙酯与1,2-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 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0%、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 h的优化条件下,苹果酯-B的收率可达83.3%.  相似文献   
47.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持续发展,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新品系酒9194为母本,引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9913-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5 a连续单株选择,2015年稳定出圃。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87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4.24%。2020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6试点平均折合产量8 339.3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8.03%。生育期103 d,株高90.0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数649.2万穗/hm2,穗粒数41.06粒,千粒重46.3 g,容重787.4 g/L。该品种品质优良,中抗白粉病,中感条锈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48.
武佳琪  王济秀  刘红 《水产学报》2022,46(11):2028-2037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连接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克隆了团头鲂IL-12的4个亚基IL-12A、IL-12Ba、IL-12Bb和IL-12Bc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长度分别为588、993、939和837 bp。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表明,团头鲂IL-12各亚基在检测的10个不同的成鱼健康组织中都有表达,但是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团头鲂IL-12各亚基在免疫相关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脂多糖(LPS)刺激分离的团头鲂头肾淋巴细胞后,4个IL-12亚基均被快速诱导表达。进一步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变性复性方法得到团头鲂IL-12Bb、IL-12Bc重组蛋白并刺激分离的头肾淋巴细胞,显著上调TNF-α、IL-1β、IFN-γ的表达,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最后对获得的蛋白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IL-12Bb、IL-12Bc单体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IL-12在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从资源分布、组织机构与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海晏县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林场扶贫规划的依据、目标以及具体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人员培训、棚户区改造等,并提出保障措施,以期为国有林场的扶贫项目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在昆明市海口林场种植的油橄榄树干较易萌芽,芽条生长快,但是由于管理粗放,插穗营养不良,扦插难生根。因此,从油橄榄喜光、耐高温且插穗营养不良的角度出发,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针对蔗糖、B12及插床设计对油橄榄扦插生根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插穗经采用100 mg/l IBA+5%蔗糖+10 ml B12浸泡2 h处理生根率可达69.3%,平均不定根数可达10.9条,平均不定根长4.2 cm,根系效果指数为0.60。插床空间越小,生根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