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6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532篇
林业   1479篇
农学   464篇
基础科学   329篇
  604篇
综合类   4835篇
农作物   995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366篇
园艺   799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504篇
  2012年   1038篇
  2011年   853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494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Data from 147 field trials were colle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raw incorporation on soil potassium (K) under an intensive rice–oilseed rape rotation system, while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ice straw incorporation on soil K availability.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soil available K and the relative yield (RRY) and the relative K uptake (RKU) of oilseed rape, with R2 values ranging from 0.07 to 0.08 and from 0.10 to 0.11, respectively, when data were fitted to a logarithmic equation model. In approximately 30% of trials, RRY reached 90%, while soil test available K values were below the critical limit, indicating that soil K values at the time of sampling (within 1 week of rice harvest) underestimated the actual soil K supply capacity. The pot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available K was affected by straw incorporation and soil type in the fallow period. The NH4OAc‐K and NaBPh4‐K concentrations of soil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plateaued after 28 days. Straw incorpor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critical soil K concentration, which is important for making accurate K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traw K should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in making K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s. Extending the sampling time from 1 to 3 weeks after the harvesting of rice to stabilize the effects of straw incorporation may help achieve a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soil available K.  相似文献   
112.
为提高番茄无土栽培质量,以番茄品种"金福莱"为试材,研究了6种不同配比基质对河西走廊温室无土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处理Ⅳ(沙∶玉米秸秆∶食用菌下脚料∶商品基质∶鸡粪=4∶5∶5∶6∶3)的基质配比(体积比),番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和气孔导度数值最大,植株保持较强的生长势与结果能力,番茄株高、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和折合667 m~2产量等性状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78.60 cm、1.13 cm、16.36个、3.12 kg和7 531.68 kg;其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和番茄红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15%、0.58%、7.30%、302.2 mg/kg和152.4 mg/kg,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河西走廊戈壁温室番茄无土栽培中推荐使用此配比基质。  相似文献   
113.
在粮食作物中,马铃薯属于关键,诸多国家都是马铃薯产国,我国马铃薯种植栽培面积也十 分广泛,所以,需要针对于马铃薯特征全面普及其种植与栽培技术,以此来保障马铃薯总产量。  相似文献   
114.
介绍成龄油棕园林下间作生姜的栽培技术方法,并对间作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间作效益的大小需考虑油棕园的荫蔽度。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以广东省郁南林场大东坑工区内 51 年生灰木莲 Manglietia conifera 为研究对象,对灰木莲树高、胸径、材积、树干通直度、侧枝生长习性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51 年生灰木莲生长良好,胸径平均为 44.28 cm,最大为 79.60 cm,树高平均为 20.79 m,最高为 27.00 m,单株材积平均为 1.48 m3,最高为 3.65 m3。可见,灰木莲引种在广东郁南适应性强,能够生长良好,具有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自然整枝好等特点,是该地区可以推广种植和培育大径材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16.
该文根据在作物栽培学及其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从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了如何增强学生对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更好地解决“烟草三农”问题,针对我国烟草种植落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和应用具有稳定挖坑和精量施肥等功能YWS-1型烟田挖坑施肥机。通过性能和生产试验测定和效益分析证明,该机具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解决了烟草种植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特点和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化学物质,一般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植物生长抑制剂3类。笔者总结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归纳为促进生长发育、矮化植株并提高抗逆性、增加中药材产量、提高有效成分含量4个方面,进而简要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不当可能降低中药材活性成分含量、导致残留危害、影响中药材栽培环境等问题。并提出,从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检测方法与技术的开发、使用规范和残留限量标准的完善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为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依据,为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中药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精准灌溉的问题,设计了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灌溉监控系统。系统利用数据采集器获取日光温室相关的环境因子,结合番茄生长和水分吸收模型计算灌溉量,并通过灌溉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闭时间的长短进行灌溉。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与传统的人工灌溉模式相比,使番茄增产17.9%,节水35.4%,因此适合用于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的精准灌溉。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对安乡县19个乡镇近几年来小麦种植情况进行调查,从土壤类型、种植模式、播种方式、施肥种类与数量、病虫害和气候条件等6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安乡县小麦产量高低差异的原因,并通过分析其经济效益、销售渠道及市场前景,探讨了安乡县小麦生产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