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成龄油棕园林下间作生姜的栽培技术方法,并对间作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间作效益的大小需考虑油棕园的荫蔽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的宽行中间作疣柄魔芋,分析不同位置疣柄魔芋的叶片特征、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探索疣柄魔芋在胶园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叶片数、叶柄长、小叶长、叶柄基部直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块茎重量6个性状中,除SPAD值在不同位置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5个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均以东侧大于西侧;每667 m2胶园间作魔芋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橡胶,橡胶和魔芋纯收入分别为255、1 501元。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利用海南本地魔芋种质资源,以海南本地野生疣柄魔芋球茎顶芽为外植体,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在0.1%Hg Cl2溶液中浸泡20 min为宜;采用MS+6-BA 3.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培养基,较有利于从顶芽基部直接诱导出丛芽,且增殖系数较高,达4.37;而丛芽分切成单芽后,在MS+NA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活性炭1 g/L培养基上的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油棕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有利于特异种质材料的快速、一致性繁殖,同时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单株改良与开发,为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特异种植材料的生产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对油棕组织培养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作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油棕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次生胚的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是油棕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油棕次生胚增殖培养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油棕组培苗快速的增殖繁育。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油棕体细胞胚发生及次生胚再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油棕体细胞胚和次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油棕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植物外源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油棕胚诱导效果较好;油棕次生胚增殖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差异不显著,木本植物培养基(WPM)在油棕次生胚增殖中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早期引种到广东深圳、东莞、茂名、化州、湛江和雷州 6 个地区(居群)油棕大树的解剖学结构特 征,以其中 38 株油棕树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棕叶片上表皮细胞下方的中 脉与侧脉之间以及侧脉与侧脉之间均存在 2~3 层泡状细胞,叶片中脉维管束数量达 4~12 个且排列形式多样,其中较大 的维管束内含多个独立的韧皮部;油棕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存在显著的株间差异和居群间差异(中脉维管束长度和细胞 结构疏松度除外);引种到广东不同地区的油棕没有明显的地区性聚类差异,同源性高。研究结果旨在为我国热带北缘 地区油棕抗逆种质资源的进一步鉴定与挖掘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油棕是典型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我国热区地处热带北缘,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油棕生长、产量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热带北缘油棕抗逆栽培技术是我国油棕商业化种植面临的关键科技问题之一。本文对油棕引种栽培、种植区划、抗逆生理、病虫害防控、生物授粉、水肥管理以及林下间作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生产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能对我国油棕抗逆栽培研究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的介质和播种方式,对经人工授粉的白鹤芋种子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萌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鹤芋种子经不同播种介质和不同包埋方式播种后7~10d均有萌芽,播种在介质泥炭的表面,萌芽率达83.3%;黑暗条件下,种子萌芽率达到96.7%;24℃至温室室温范围内种子萌芽率均达到90%。  相似文献   
9.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为棕榈科多年生乔木,是热带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其果实生产的油脂可作为食用油脂、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而用于种植的土地有限,因此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成为油棕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优良油棕母树叶片为外植体的组培苗既保存亲本优良的遗传性状,遗传性状又均一,可明显提高油棕单位面积产油量。因此油棕组培苗繁育是短期内满足产业技术需求的有效途径。移栽驯化是油棕组培苗繁育的关键环节之一,但该环节存在组培苗较难移栽成活、长势弱等问题,为选择适合驯化移栽的油棕组培苗的关键因素,建立系统高效的油棕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本研究对油棕组培苗开展了根系状况、基质、遮荫条件、湿度调控措施、不同月份的对比实验,观察其成活及生长情况,统计成活率和平均每株新增叶片量。结果表明,高6~ 8 cm,具3张叶,有侧根的油棕组培苗适宜出瓶移栽;椰糠+砂壤土表土(体积比2∶1)适宜用于移栽基质;驯化移栽时期宜选在高温季节(如儋州市3—11月);移栽后宜置于具遮光度为75%的遮阳网双层遮荫;组培苗栽植于穴盘后宜置于可自动调控湿度的育苗箱中,移栽0~15 d设置湿度下限值95%,15~30 d设置湿度下限值75%,30 d后打开育苗箱,停止湿度调控装置运转,置于自然湿度条件下培养,其移栽驯化成活率达98.67%,新增叶片量1.20片/株。综上,根系状况、基质、遮荫条件、湿度调控措施、不同月份是油棕组培苗移栽成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油棕组培苗规模化驯化移栽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其他棕榈科植物的组培苗驯化移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钊  曾宪海  林位夫  王纪坤  潘登浪  李炜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01-12403,12433
[目的]对引种的一种时钟花(Turneraceae sp.)进行扦插扩繁,明确其繁育条件的优化和选择,并调查其访花昆虫种类和数量.[方法]扩繁试验设扦插基质、材料木质化程度及长度3因素,2个水平分别为沙育与袋育,绿色与褐色,10 cm与15 cm,7、21d时观测其成活率与发芽率,连续个月每月扦插一批;开花后,每周采用“Z”形随机扫网法及定株调查访花昆虫的种类及数量.[结果]袋育绿色15 cm处理的平均成活率与发芽率值最高分别为44.89%、37.33%.访花昆虫有3目8科9种488头.[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后续应用蜜源植株进行油棕园生物防治、昆虫生物多样性及地面覆盖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