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792篇
基础科学   1篇
  68篇
综合类   636篇
农作物   313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定位爆裂玉米膨爆特性QTL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益信息。【方法】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间作图法对F2﹕3群体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的膨爆特性进行了QTL定位和效应分析。【结果】构建的爆裂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83个标记,覆盖玉米基因组1762.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3 cM。爆裂玉米的膨爆特性是由效应不等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同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两种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18个爆花率QTL,17个膨化体积QTL和21个膨化倍数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4.4%~28.0%,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为65.8%~96.6%,基因的作用方式为加性、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的QTL数目分别为2、1、4、20和1、5、1、22,超显性在膨爆特性的遗传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结论】与以往膨爆特性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倍体胚乳模型对显性效应的细分和对显性效应较小QTL的显性效应的高估。  相似文献   
112.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的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Rz/扬麦158F6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对其纹枯病抗性进行SSR分析和初步的QTL分析。群体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抗性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标记方差及回归分析显示有6个SSR标记至少在2份抗性资料中能被检测到,涉及2D、3A、3B、3D、7D5条染色体,能解释2.6%~10.1%的抗性表型变异。标记Xgwm340来源于感病品种扬麦158,其余的SSR标记(Xgwm102、Xgwm155、Xgwm71—2、Xgwm645、Xgwm437)来源于抗病亲本ARz;利用Map Manager QTX软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2个QTL。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单粒传法构建了含130个家系的AR z×扬麦158 F6∶7重组自交系群体(R IL),并采用田间病圃自然发病和喷洒悬浮孢子液两种方法对该群体进行赤霉病田间抗性鉴定;利用SSR标记对群体中控制抗赤霉病性的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中各家系的病情指数在所有试验中都存在很大的变异,在2002年、2003年和2005年其变异幅度分别为20.0%~80.0%,10.6%~74.6%和33.2%~89.0%;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0 5);Xgwm114、Xgwm296、Xgwm111.2等15个SSR标记位点与群体抗赤霉病性显著相关,这些位点分别位于2DL、3BL和7DL等染色体上;经区间作图分析发现位于染色体7D上的Xwm c 94~Xwm c273.2区间存在一个抗赤霉病QTL,它在3年试验中的LOD值分别为1.5、2.6和2.0,可解释病情指数变异率的5.8%、8.7%和6.7%,Xgwm114是与该抗赤霉病QTL紧密连锁的标记位点,位于该抗性QTL的峰值区域。  相似文献   
114.
水稻苗期生长特性的遗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个水稻重组自交系为作图群体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播种后第14、24、34和44天进行第1、2、3和第4次取样,考察秧苗苗高和干物重以及播种前所用种子的千粒重。结合1张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对性状进行复合区间作图,分别检测到控制秧苗干物重、苗高和种子千粒重的主效应QTL 6、14和3个。其中,位于3号染色体RM148-RM85区段的QTL qGC-3-3同时影响第4期干物重和第1、3和4期苗高,且其对苗高的效应呈逐期递增的趋势。与qGC-3-3相反,位于5号染色体RM163-RM161区段的QTL qGC-5 同时影响第1~3期的干物重和苗高,但其效应由强趋弱。在第1~4期中,秧苗干物重与苗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70,为极显著(P<0.01)正相关。秧苗干物重和苗高与种子千粒重的相关性均呈逐期递减的趋势、以至于到后期相关性较弱或不显著。QTL定位结果表明,对种子千粒重效应最大的QTL正是上述5号染色体上的qGC-5,该QTL对这3个相关性状的效应方向均一致,但对秧苗干物重和苗高的效应大小是逐期递减。将本研究中定位到的QTL与已报道的利用同一定位群体所检测到的籽粒产量性状QTL相比较,发现有的QTL(如3号染色体上的QTL qGC-3-1和qGC-3-3)尽管在水稻生育早期的效应较小,但其效应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而逐期递增,且加性效应的方向在全生育期一致;有的QTL(如5号染色体上的qGC-5)在水稻生育早期的效应相对较大,但其效应逐期减弱,以至于对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没有直接影响或影响很小。这些QTL的表达具有较强的时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5.
小麦品种百农64的慢白粉病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发掘慢白粉抗病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是培育慢病性品种的基础。本实验利用100个SSR标记和58个AFLP标记,分析百农64×京双16组合218个F2:3系的基因型,构建了由158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小麦连锁群上覆盖3114 cM。2003-04和2004-05年度将该群体种植于北京和安阳两点,鉴定各个家系对白粉病的抗性。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慢白粉病的QTL分析,发现3个控制慢白粉病的QTL,其中位于2B和2D 染色体的2个QTL在两种环境下均能检测到,贡献率分别为9.6%~11.3%和21.2%~26.1%。QTL遗传效应表现为加性和部分显性,其加性效应均来自抗病亲本百农64。  相似文献   
116.
A genetic linkage map of Brassica rapa ssp. pekinensis was constructed with 186 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arkers by using a doubled-haploid (DH) population with 183 individuals. The individuals were derived from F1 which was developed by crossing a bolting resistant DH line Y-177-12 and an easy bolting DH line Y195-93a. AFLPs were generated by the use of restriction enzymes EcoR Ⅰ and Mse Ⅰ . The segregation of each marker and linkage was analyzed by using JoinMap version 3.0. Mapped markers were aligned in ten linkage groups which covered 887.8 cM with an average marker interval of 4.47 cM. Markers showing skewed segregation ratio were clustered in six LG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were mapped for bolting resistance by using MAPQTL 4.0 package. Four QTLs explaining from 7.0 to 9.4% of the total variation were detected, all of them increase bolting resistance. These mapped QTLs could be used to develop a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programme for bolting resistan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17.
综述了运用分子遗传标记在动物育种中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的基本策略、应用及进展。并对我省如何将分子遗传标记应用于畜禽育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8.
王英  韩天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91-1393
综述大豆生育期性状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讨论当前的研究重点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水、旱稻千粒重和产量QTL效应的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验证水稻和旱稻千粒重、单株产量QTL定位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其表型效应。【方法】(1)利用水、旱稻杂交、回交所产生的BC1、F2 3个分离群体对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定位到的千粒重、单株产量的QTL效应进行选择验证。(2)依据千粒重、单株产量QTL两侧的分子标记按双标记、单标记进行选择验证。【结果】(1)千粒重、单株产量QTL在不同群体、不同的遗传背景中的遗传稳定,表型效应明显。旱田种植条件下,2个回交群体和自交育种群体携带有千粒重QTL tgw6.1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tgw6.1有利等位基因个体的均值差为3.18~3.62 g,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型效应为13.94%~18.15%;携带有单株产量QTL yp6.1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yp6.1有利等位基因个体的单株产量均值差为5.04~8.18 g,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型效应为34.89%~58.88%。(2)QTL标记区间较大(如本研究中的标记区间,13.5 cM)时,利用双标记选择更为可靠;标记与QTL距离较小(如本研究中的RM527,1.5 cM)时,利用靠近QTL的单侧标记进行选择也可以获得较好效果。此外,本文还就QTL定位中的一因多效现象及MAS对数量性状选择的有效性等进行了讨论。【结论】利用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抗旱等复杂性状的选择效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0.
以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04个SSR标记,通过图示基因型分析法对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近等基因系H359R的基因组组成进行分析,并结合初步定位的遗传图谱、水稻物理图谱以及水稻SSR遗传图谱的线性比较结果,对H359R携有的细条病抗性QT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病近等基因系H359R包含3个来自抗病亲本Acc8558的抗性QTL区段,1个来自感病亲本H359的抗性QTL区段,证实了之前对细条病抗性QTL初步定位的可靠性.同时该结果也显示,只要聚合4-5个主要QTL的抗病等位基因,即能培育出高抗细条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