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专性寄生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此病害是典型的气传病害,病菌分生孢子可借助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为害~([1]),高空传播距离与病菌的分生孢子存活时间有直接关系,而温度是  相似文献   
2.
许韬  徐志  徐媛  段霞瑜 《植物保护》2014,40(3):87-93
对品种混合种植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效果以及对小麦穗重、千粒重、蛋白质等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混合种植控制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品种组合。在对37个小麦品种进行SSR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选用8个生产品种(后备品种),按品种数3、4、5、6、8进行组合,在田间以随机区组设计种植混播组合和单播小区,人工接种白粉菌,比较各小区中小麦白粉病的AUDPC值、穗重、千粒重和粗蛋白差异。结果表明,8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远;4品种混种时AUDPC最小,穗重最重。26个品种混种组合中有防治效果的组合占到73.08%,相对防效为1.23%~56.65%;混种未对穗重和粗蛋白含量造成负面影响。品种多样性种植可以用做调控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记载小麦成株白粉病“0—9级法”的改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4.
江辉  周益林  段霞瑜 《植物保护》2012,38(2):120-123
通过研究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不同菌株冬孢子萌发对温度的敏感性,进一步明确不同TCK菌株冬孢子萌发对温度的反应,以便深入了解此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成因.选取采自不同年份的45个TCK菌株,室内控制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这些菌株的萌发过程及萌发特性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所得数据.5℃和10℃不同培养温度下,参试菌株的萌发率和萌发过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一采集年份不同菌株在相同培养温度下,萌发过程和萌发率有明显的差异,随着保存年限的增长,菌株冬孢子的萌发率会逐渐下降,但在常温下放置8年左右的部分菌株仍然具有萌发能力.不同的菌株萌发对温度确实具有不同的敏感性,此结果为防止该病害的传入、定殖、传播以及预测和防治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菌已知毒性基因型菌株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地面高光谱和低空遥感监测小麦白粉病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手持式高光谱仪和基于数字技术的低空遥感系统,对不同严重度小麦白粉病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了测定,同时调查病情指数,分析不同时期地面平台光谱反射率与病情指数及低空遥感平台反射率与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面光谱测量冠层光谱反射率和低空遥感数字图像反射率与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在灌浆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就地面测量结果而言,近红外波段的相关性高于绿光波段,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54;低空遥感数字图像红、绿、蓝三波段中,相关性依次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75和0.62;而且低空遥感图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也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蓝、红、绿波段,相关系数依次为0.70、0.68和0.54。这表明利用遥感非破坏性监测小麦白粉痛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原菌监测方法和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病原菌的监测对病害的预测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植物病原菌监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在病原菌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我国和由美,加,日,捷,斯,阿(阿富汗)和前苏联引入了18人种的披碱草,用我国小麦白粉病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进行接种,有15个接种成功,用14份发病披碱草上产生的白粉病菌分别回接小麦,也全部回拉成功,说明国外的披碱草和我国的一株具同源性,都属于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寄主范围,具中间寄主传播病菌的潜力,对国外披碱草在疆域接壤的邻国间传播新小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与病菌毒性的监测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1991~1994年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结果表明,11,15号小种这几年的优势小种,315号小种有上升的趋势,用毒性频率分析的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表明,V1,V3,V5及V8等毒性的当前白粉菌群体中已基本固定(毒性频率接近100%),小麦白粉菌对Pm4a的毒性频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说明Pm4a基因的使用应该审慎,白粉菌对Pm21为目前最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对北京,西南及江浙三地区小区白粉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育成的小麦品种“保丰104”,在继2002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之后,2004年又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