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林业   56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197篇
  197篇
综合类   516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运用DNA重组技术将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和鸡毒霉形体H3株TM-1基因进行串联,插入到pET-30a(+)质粒的EcoRⅠ和HindⅢ多克隆位点间,经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表明已成功构建了含鸡毒霉形体H3株TM-1基因和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融合基因,将含有此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0a(+)-TM-1-IL-2.将此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经IPTG 37℃诱导表达4 h后,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此融合基因得到了表达,所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43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产物在尿素存在下经超声波处理,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鸡白细胞介素2及鸡毒霉形体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表达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转移载体P11SF和PN11SF分别与282E4株鸡痘病毒(282E4 strain fowlpox virus,282E4FPV)和大空斑株鸡疽病毒(large plaque strain fowlpox virus,LP FPV)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通过蓝斑筛选,得到4株重组鸡痘病毒rFPV282E4-SFA、rFPVLP,-SFA、rFPV282E4-SFB和rFPVLP-SFB,通过PCR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均为阳性,另外将各重组病毒分别传20代,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SPF鸡进行免疫效力试验,攻毒后均100%保护,而对于商品鸡,保护率分别为64%、60%、52%和88%。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如何提高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中主要抗原基因S与M基因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进一步探究基因疫苗的有效开发途径。方法:通过两种方法应用牛β酪蛋白启动子构建S和M融合基因表达载体以及构建IRES连接M和S双基因共表达核酸疫苗载体。结论:成功构建好M和S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及IRES连接的M和S双基因真核共表达载体,并为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可食性疫苗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4.
我国蔬菜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学者对蔬菜原生质体培养包括原生质体的来源和预处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再生植株的获得以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针对现有茶叶病害识别方法病害信息挖掘不足导致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和MobileNetV3融合的茶叶病害识别模型CBAM-TealeafNet。为增强网络对病害频域特征的检测能力,将2D DWT获取的频域特征与bneck结构提取的深度特征融合,形成频域与深度特征融合的识别网络。为提高特征提取能力,在bneck结构中,嵌入卷积块注意模块 (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CBAM),为特征通道分配相应权重。为解决样本类别不平衡对识别模型性能的影响,利用焦点损失函数取代交叉熵损失函数以提高识别精度。经验证,CBAM-TealeafNet在5种不同茶叶病害上整体识别准确率达到98.70%,参数量为3.16×106,相对MobileNetV3,准确率提升2.15个百分点,参数量降低25.12%。该方法可为茶树叶部等作物病害轻量级识别研究提供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36.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J-1株基因组为模板,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去除信号肽序列的成熟外膜蛋白OmpA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表达质粒pET32a(+)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片段长度为948bp,与NCBI上登录的几个相关序列相比,同源性在93.1%-95%之间,缺失4个氨基酸。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Omp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诱导可表达分子量约57.4kD的蛋白,凝胶薄层扫描显示OmpA在转化菌中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50%以上。用兔抗J-1株总外膜蛋白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在57.4kD处有明显反应条带。融合蛋白经Ni-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ELISA效价达1:12800以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血清与9株具有代表性的气单胞菌的分子量约35kD的外膜蛋白均有较强反应,说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不仅保持原有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而且提示OmpA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01—306]  相似文献   
37.
传感器在农业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智能机器人的一种,农业采摘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典范.与工业机器人相比较,农业采摘机器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非结构性,对农业采摘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针对农业采摘机器人工作特性,叙述了传感器在农业采摘机器人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农业采摘机器人传感器选取的方法,介绍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为农业采摘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的选取与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用禽巴氏杆菌C48-1(5∶A)禽大肠杆菌O78的原生质体融合二联弱毒株F4的37℃24h马丁肉汤培养物,以3.45×109~6.90×1010CFU/只的4种不同剂量,分别肌肉注射接种5~40日龄粤黄鸡共216只,观察14d,结果表明F4株对20日龄以上的鸡安全性达100%。F4株的培养物肌注鸡体后4h从肝脏分离,如此连续通过粤黄鸡10代的试验表明,F4株的毒力是稳定的。以F4株的培养物3.45×109CFU/只肌注免疫200只20日龄粤黄鸡,免疫后第14天起每隔2周、直至第12周分别以C48-1、O78标准强毒菌的3×LD50剂量攻击;同时分别制备O78菌的超声粉碎抗原、菌体抗原、荚膜多糖抗原,C48-1菌的超声粉碎抗原、热稳定抗原、荚膜多糖抗原,建立检测血清中抗O78、C48-1的ELISA方法;免疫后每隔1周分别检测免疫鸡血清中的O78、C48-1IgG效价,直至免疫后84d。结果表明:F4株免疫后对O78的免疫保护率为14d50%、28d70%、42d65%、56d50%、84d35%,对C48-1的免疫保护率为14d25%、28d40%、42d75%、56d50%、84d30%。免疫鸡血清中抗O78、抗C48-1的IgG消长曲线均与免疫保护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39.
40.
草鱼三元病原菌融合子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胞融合技术首次将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菌株和鱼害粘球菌菌株融合,构建二元融合菌株AM-1,再将AM-1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融合,构建三元融合菌株AM-2。对AM-1和AM-2菌株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抗原性、抗体效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1活菌椭圆形,无鞭毛,死菌短杆状,AM-2菌株短杆状,有鞭毛,它们的生理生化性状介于3原始亲本菌株之间;用AM-2菌株对当年健康草鱼种进行人工感染攻毒,被攻毒草鱼种具有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的部分症状;AM-2菌株抗原的受免草鱼种对荧光假单胞菌、鱼害粘球菌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达64.90%、68.00%、67.00%,抗体效价最高达1∶256、1∶256、1∶512。测定了AM-1和AM-2菌株及亲本DNA含量并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AM-1和AM-2菌株DNA含量明显高于任一原始亲本。图4表6参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