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林业   208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99篇
  1456篇
综合类   787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2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4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61.
通过对矮小鸡配套系在高原地区的孵化和饲养试验,测定不同周龄的生长发育,并与在高原适应性较强的藏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小鸡配套系在高原地区的适应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62.
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类型40余种,分别在“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的7个主要试验基地进行引种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9个优良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发育良好,抗性较强,具高产、优质特性,并已开始利用引进的俄罗斯沙棘与当地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在引种选育和对俄罗斯沙棘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良种的集约栽培和繁育做了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为做好沙棘引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种,这对大面积建造高产、优质人工沙棘林和沙棘果园,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的环境治理、发展地方经济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高原鼠兔喜欢刈割茂密高寒草甸中高大植物而影响植物群落内的种间关系。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原鼠兔刈割行为对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刈割会促进植物群落的种间总体联结从不显著正关联变为显著负关联,降低植物群落稳定性,减少植物群落内正关联和正相关的种对数量,增加负关联、无关联和负相关的种对数量。而综合χ2检验结果、AC值和OI指数,洞口植物群落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均不显著,种间联结程度不强。这表明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能够评价小型草食动物对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为全面解析高原鼠兔整体干扰驱动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4.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啮齿动物,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科学合理防控高原鼠兔危害,对其危害程度开展监测和评价十分必要。通过无人机空中遥感平台并结合地面调查,以甘肃省玛曲县高原鼠兔危害草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危害程度的典型样地,采用自主设计的软件提取无人机影像中高原鼠兔洞口数、地上生物量、草地盖度等指标;构建了由洞口数、地上生物量、盖度和可食牧草比例组成的高原鼠兔危害等级综合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样地进行危害等级划分。最终形成一套适用于高原鼠兔危害的低空遥感监测方法,可为后期高效、准确监测高原鼠兔危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经实地人工调查结果验证,无人机影像洞口数量和植被盖度解译精度分别达到95%和93%。2)筛选了可见光波段差值植被指数VDVI作为估测地上生物量的最佳植被指数,并构建了估测模型。经实地调查验证平均精度为86.54%。3)构建了综合危害指数DRI,并提出了划分危害级别的各指标量化值。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鼠害地划分为5个等级,即I-无危害草地,Ⅱ-轻度危害草地,Ⅲ-中度危害草地,Ⅳ-重度危害草地,V-极度危害草地。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阐明草地补播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食性的影响,能为其防控和草地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利用胃容物显微分析法,研究高原鼢鼠在甘南高寒草甸补播草地和退化草地的食性与生态位差异.结果发现,草地补播显著改变了高原鼢鼠的食物资源,退化草地下优势植物主要是菊科(Asteraceae,45.30%)、唇形科(Lamiaceae,26.40%)和蔷薇科(Rosaceae,18.72%),而补播后则变为禾本科(Poaceae,37.00%)、蔷薇科(25.68%)和莎草科(Cyperaceae,16.54%).退化草地中高原鼢鼠采食15科27属27种植物,食物比例中蔷薇科(45.72%)、禾本科(19.68%)和廖科(Polygonaceae,17.11%)最高.而在补播草地高原鼢鼠采食15科25属28种植物,主要采食蔷薇科(40.71%)、禾本科(25.32%)、廖科(11.70%)和莎草科(11.45%).草地补播影响了高原鼢鼠采食植物的比例,且食性的生态位宽度、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有所提高.综上所述,补播可以通过减少杂类草的比例来减少高原鼢鼠的食物来源,喜食植物的减少可能会增加高原鼢鼠的觅食时间从而增加高原鼢鼠的觅食代价.通过补播影响高原鼢鼠食性是其生态防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土壤绝对酶活性和相对酶活性在果园不同覆盖模式下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果园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传统清耕(Conventional tillage,CT)为对照,研究秸秆(Corn stalk,CS)、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Ryrgrass,RE)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White clover,WC)处理下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AG)、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β-木糖苷酶(β-xylosidase,BXYL)、纤维二糖苷酶(Cellobiosidase,CBH)、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Acetylglucosaminidase,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0~40 cm各土层土壤绝对酶活性。AG,BG,BXYL,CBH,NAG和ALP活性表现为CS>RE>WC>CT,LAP表现为WC>CS>RE>CT。不同覆盖下土壤相对酶活性变化与绝对酶活性基本一致。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土壤理化因子含量正相关,而与pH值和容重负相关,有机碳、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7.
单株平衡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孙长忠  黄宝龙 《林业科学》1996,32(4):378-381
单株平衡法的建立孙长忠,黄宝龙(西北林学院林学系杨陵712100)(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关键词黄土高原,蒸腾量,蒸发量,单株平衡法,单株平衡方程,蒸发偏量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分因素对植物生长及生存具有强烈的限制作用。研究植物生长与环境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68.
《黄土高原林业数据库》的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区域性出发,确定了研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文献收录范围及文献源,并对文献标引的一致性、专指性、组配标引、标引深度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69.
1 INTRODUCTIONThe Loess Plateau is the most drastic soil erosion regionin China, with the most severe water erosion. Thedistribution of types and intensity of erosion not onlyhave regional diversity but also have perpendicularvariation. In the small watershed, there are differencesin erosion characters among its upper, middle and lowerreaches. I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taking rational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forpreventing soil and water los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be…  相似文献   
70.
黄土高原适于造林的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缺乏的自然条件 ,该文提出了 30 0mm到 6 0 0mm地区用于造林的集水设计与施工方法 .这种集水系统由不同形式、大小的种植区与产流区组成的微型集水区形成 ,其设计依据主要是降雨、产流区的径流系数、来自树木和土壤的蒸散、土壤水分亏缺及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等等 .经过YJG(有机硅化学处理 )处理的产流区、拍光压实产流区和自然坡面的径流系数分别为 0 8 0 89,0 2 3 0 36 ,0 0 8 0 10 根据彭曼法计算的土壤水分亏缺量在 5 0mm到 30 0mm之间 .在降雨量为 4 0 0mm的地区经过YJG处理之后用材林每株林木的产流面积为 3 4m2 ,经济树种为 8 10m2 ;经过压光拍实处理之后用材林每株林木的产流面积为 6 8m2 ,经济树种为 10 12m2 ;自然坡面对于用材林每株林木的产流区面积为 8 10m2 ,经济树种为 12 15m2 采用这种系统经过YJG处理产流区、拍光压实产流区和保持自然坡面的微型集水区中树木的蒸腾量分别是总集水量的 4 7 6 5 % 5 3 31% ,2 4 10 % 36 93%和 18 6 5 % 2 9 5 5 % .这种大面积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系统被称为径流林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