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3篇
  免费   1770篇
  国内免费   3552篇
林业   1048篇
农学   3205篇
基础科学   464篇
  2127篇
综合类   11575篇
农作物   2447篇
水产渔业   1571篇
畜牧兽医   8046篇
园艺   1918篇
植物保护   1824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967篇
  2021年   1213篇
  2020年   1248篇
  2019年   1376篇
  2018年   1026篇
  2017年   1419篇
  2016年   1667篇
  2015年   1550篇
  2014年   1557篇
  2013年   1591篇
  2012年   2363篇
  2011年   2468篇
  2010年   1895篇
  2009年   1824篇
  2008年   1731篇
  2007年   1906篇
  2006年   1567篇
  2005年   1207篇
  2004年   883篇
  2003年   732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6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0篇
  1956年   20篇
  1955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银杏幼胚为外植体,添加0,1和5 mg/L AgNO3作处理,观察21 d内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测定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保幼激素类似物(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变化,分析AgNO3对银杏幼胚愈伤组织分化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解剖结构愈伤形成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0~7 d),IAA升高,ABA降低,表皮细胞启动脱分化。第2阶段(≥7~11 d),4种激素浓度均升高,愈伤组织和细胞团初步形成。第3阶段(≥11~16 d),GA、ABA大幅降低,细胞团大量形成。第4阶段(≥16~21 d),ABA骤降、GA迅速上升,愈伤组织和细胞团增殖。1 mg/L AgNO3处理下分生细胞团种类最多,其次为5mg/L处理,0 mg/L处理最少。研究认为,银杏幼胚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分化潜能,AgNO3能影响其内源激素的平衡,调控分化方向。  相似文献   
992.
在催化剂过氧磷钨酸十二烷基吡啶盐(Cat-PW4)的作用下,α-蒎烯与H2O2反应生成主要产物(3R,4R)-4,7,7-三甲基-6-氧杂二环[3.2.1]辛烷-3,4-二醇。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12.8 mmolα-蒎烯、5 m L溶剂三氯甲烷、0.2 g催化剂、3.3 m L 30%H2O2,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 h,α-蒎烯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分别为94.7%和39.8%。反应结束后,该产物存在于水相和有机相中,通过萃取和重结晶分离提纯,得率11%,纯度达到98%;其分子结构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13C核磁共振谱、低分辨率质谱及高分辨率质谱确证。  相似文献   
993.
为获得可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检测的重组抗原VP2蛋白,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IBDV VP2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克隆IBDV经典标准攻毒株(BC6/85株)的VP2基因,插入质粒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2,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Western-blot检测表明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下步建立IB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鸭甲肝病毒VP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PCR技术,从自行分离的鸭甲肝病毒JS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病毒衣壳蛋白VP1完整基因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显示JS-VP1与DHAV-A的VP1基因序列酸核苷酸同源性在62.0%~64.4%之间,与DHAV-B的VP1基因序列酸核苷酸同源性在63.6%~63.8%之间,与DHAV-C的VP1基因序列酸核苷酸同源性在92.3%~98.5%之间,分析表明JS株为鸭甲肝病毒基因C型,血清型分型为韩国新型。进化树表明JS株与SD02株的亲缘关系较进,进一步说明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DHAV基因组中的高度可变区,可作为DHAV基因型研究的标记,分离毒株为DHAV的防治及疫苗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应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从山东省诸城市疑似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感染貉的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病料的研磨上清液中分离出1株病毒。分离株经Vero细胞传至第4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经毒力测定、血清学、RT-PCR检测及测序、回归动物试验证明为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命名为CDV诸城分离株(CDV-ZC)。采用RT-PCR方法分段克隆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并测序,测序成功的各序列依次拼接得到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DV-ZC株全基因(KJ994343)与标准美洲型犬瘟热强毒株A75/17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6.5%,而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CDV3等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91.6%~92.0%。血凝素(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CDV-ZC株与国内野毒株LN(13)2、GP株等以及日本野毒株UENO、HAMA等共同归属于Asia-1型,在H蛋白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因子(SLAM)受体结合区即542~544位增加了1个潜在N-连接糖基化位点(N-X-S/T)。致病性强毒株CDV-ZC的成功分离及全基因序列测定加深了我们对当前中国CDV流行株遗传变异情况的了解,为CD的有效预防、诊断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根据GenBank中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外膜微孔蛋白N(outer membrane porin protein,OMP)基因序列(NC_012779.2)设计引物,以鮰爱德华菌Ms12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MD19-T载体,将阳性克隆菌送公司测序。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N1、ompN2和ompN3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信号肽、跨膜区、亲/疏水性、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去信号肽的B细胞表位相对集中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后,将截段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鉴定成功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至BL21(DE3)/Rosseta(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最后用兔抗鮰爱德华菌血清对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扩增得到ompN1(1 143bp)、ompN2(1 056bp)和ompN3(1 053bp)的序列,获得的基因登录号分别为KJ831564、KJ831565和KJ831566。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mpN1、OmpN2和OmpN3蛋白分子式分别为C1940H2993N543O622S7、C1817H2723N497O579S5和C1896H2843N519O563S7,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44 100、40 900和41 800,均为含有1个信号肽和跨膜区的疏水性蛋白,具有1个革兰阴性细菌OM_channels超家族结构域,是1种嵌入型的膜外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诱导表达的融合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沉淀中,大小分别约为61 800、58 700和59 100;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均能与兔抗鮰爱德华菌全菌血清结合,表明鮰爱德华菌外膜微孔蛋白N具有亚单位疫苗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7.
本试验旨在克隆鉴定猪硒蛋白X(Sel X)基因,将其定点突变后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制备猪Sel X多克隆抗体,为以猪为模型Sel X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利用c DNA末端快速克隆(3'-RACE)技术从猪肝脏总RNA扩增出含开放阅读框(ORF)至poly(A)共1 215 bp的Sel X基因c DNA片段,其348 bp的ORF编码区和对应的氨基酸残基与人相应序列分别有88%和91%序列同源性,猪Sel X基因提交NCBI Gen Bank数据库,序列号为EF113597。ORF编码氨基酸残基中硒代半胱氨酸(Sec)位于C-端第95个残基,其编码密码子TGA经定点突变为半胱氨酸(Cys)的TGT后,将其插入载体p ET30,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在0.5 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2 h获得融合表达产物,经His-tag亲和层析后,获得分子质量为18.0 ku的纯化蛋白。将纯化获得的Sel X基因突变体融合蛋白(Sel Xm)免疫兔子,得到效价高达1∶20 000的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纯化的Sel Xm和猪肝脏中相应Sel X。本试验成功克隆并鉴定了猪Sel X基因,并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98.
应用RT-PCR方法对猪瘟病毒E0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测序,用DNA Star分析软件对6株毒株与猪瘟兔化弱毒苗(HCLV)、石门(Shimen)株、Paderborn株、GXWZ02株的相应片段进行比较分析,构建了CSFV遗传进化树。序列分析表明,广西流行株与HCLV株、Shimen株、Paderborn株、GXWZ02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0.8%~81.5%、82.8%~83.3%、93.1%~94.2%、93.7%~94.2%,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3%~89.7%、89.7%~91.1%、96.2%~97.7%、97.7%~99.1%;6株广西CSFV流行毒株与国内外已发表的14株病毒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比较的20株毒株分为2个基因群,广西流行毒株均属于基因群Ⅱ。本研究成功地对广西流行猪瘟病毒株的E0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表明近年来广西流行毒株未发生较大的变异,但病毒株有远离疫苗株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9.
温和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其对鲫鱼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温和气单胞菌菌株A.S1的致病性,采用PCR方法扩增溶血素基因(hly)、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黏附素基因(aha1)和气溶素基因(aerA)4种毒力基因,并运用动物回归试验探究菌株A.S1对鲫鱼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A.S1可扩增出hly、aha1和alt 3种毒力基因,未扩增出aerA基因。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试验组鲫鱼在腹腔注射温和气单胞菌0.3mL(浓度为1.5×108 CFU/mL)后,5d内死亡率达100%。表明毒力基因型为hly+、aha1+、alt+和aerA-的菌株A.S1为高毒力菌株,且菌株的毒力基因型与致病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