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4 毫秒
91.
本文在分析大肠杆菌热敏毒素(LT)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学水平研究的基础上,从蛋白质和基因水平阐述了猪源LT与人源LT的亲缘关系,评述了LT在研制人畜大肠杆菌腹泻疫苗中的应用价值,也通过对与LT具有相似蛋白和基因结构的霍乱毒素CT的分析,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进化起源,认为通过定点诱变的LT能够取代CT用作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粘膜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92.
BACKGROUND: Spinosad is a biopesticide widely used for control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 It is reported to be non‐toxic to several predatory mite species used for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rips. Predatory mites Typhlodromips montdorensis (Schicha), 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mans) and Hypoaspis miles (Berlese) have been used for control of F. occidentali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direct and residual toxicity of spinosad on F. occidentalis and predatory mites. The repellency of spinosad residues to these predatory mites was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Direct contact to spinosad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F. occidentalis adults and larvae, causing > 96% mortality. Spinosad residues aged 2–96 h were also toxic to F. occidentalis. Direct exposure to spinosad resulted in > 90% mortality of all three mite species. Thresholds for the residual toxicity (contact) of spinosad (LT25) were estimated as 4.2, 3.2 and 5.8 days for T. montdorensis, N. cucumeris and H. miles respectively. When mites were simultaneously exposed to spinosad residues and fed spinosad‐intoxicated thrips larvae, toxicity increased. Residual thresholds were re‐estimated as 5.4, 3.9 and 6.1 days for T. montdorensis, N. cucumeris and H. miles respectively. Residues aged 2–48 h repelled T. montdorensis and H. miles, and residues aged 2–24 h repelled N. cucumeris. CONCLUSION: Predatory mites can be safely released 6 days after spinosad is appli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F. occidentalis.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93.
12个核桃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12个核桃品种1年生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人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从而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S"型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半致死温度在-6.89~-16.37℃。12个核桃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强特勒丽53号哈特利云新高原云新306云新云林云新301铁核桃维2号三台漾濞泡核桃自元。这一结果与多年田间观测结果一致,说明半致死温度(LT50)可作为评价核桃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4.
95.
假俭草种源抗寒性鉴定及其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进一步鉴定和发掘假俭草抗寒遗传资源,为假俭草抗寒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材料和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采用电解质渗透法对搜集的有代表性的110份假俭草种源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假俭草不同种源之间的抗寒性存在较大变异,它们的半致死温度的变异范围为-2.55℃~-8.01℃,极差为5.46℃,平均半致死温度为-4.89℃,变异系数为18.01%;进一步对假俭草的半致死温度与地理因子(纬度,经度和海拔)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假俭草的半致死温度与纬度,经度和海拔均无线性关系;根据假俭草的半致死温度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110份假俭草种源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96.
为探索猪源大肠杆菌热敏感肠毒素的简易检测方法和纯化方法,拟采用兔回肠结扎试验、兔皮肤蓝斑试验和平板免疫溶血试验比较检测热敏感肠毒素的方法。初步试验表明:平板免疫溶血试验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出热敏感肠毒素,并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比肠结扎试验灵敏度高,而且简便易行;采用SephadexG 100纯化热敏感肠毒素LT并采用SDS PAGE电泳检测蛋白纯度,表明该方法可以除去杂蛋白,肠毒素蛋白分子量为12 5KD和25KD  相似文献   
97.
刘冰  曹莎  周泓  夏宜平 《园艺学报》2016,43(2):295-306
以杜鹃花品种‘埃尔西 ? 李’、‘紫萼’和‘紫蝴蝶’为材料,在浙江杭州自然低温条件下(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测定7个取样时期的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并比较耐寒性强弱。同时测定耐寒性相关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发现,蔗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与杜鹃花耐寒性关系密切,较高的蔗糖积累量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可能是‘埃尔西 ? 李’抵御寒冷的主要途径;由MDA含量推测,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可能是另一途径。运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杜鹃花品种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埃尔西 ? 李’耐寒性最强,‘紫蝴蝶’和‘紫萼’耐寒性相似,结合园林应用及冬季表现情况,判定‘紫蝴蝶’耐寒性稍好于‘紫萼’。  相似文献   
98.
暖季型草坪草不同营养器官耐寒力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应用改良电导法测定模拟低温处理下3种暖季型草坪草(兰引3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Lanyin No.3、阳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Yangjiang、假俭草E126Eremochloaophiuroides E126)的叶片、地上茎和地下茎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冰冻半致死温度(LT50),比较分析3种暖季型草坪草LT50季节性动态变化以及不同营养器官间的抗寒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田间气温季节变化,3种暖季型草坪草的叶片、地上茎和地下茎的LT50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兰引3号结缕草地下茎、阳江狗牙根地下茎、假俭草E126地上茎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温能力。通过LT50的动态变化分析并结合田间物候期观测,发现兰引3号结缕草抗寒性最强,假俭草E126次之,阳江狗牙根最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不同防寒措施对甜樱桃(Cerasus avium (L.)Moench)生理指标的影响及越冬防护效果。【方法】 以2年生甜樱桃幼树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电导率、丙二醛等4种抗寒指标,运用Logistic方程计算LT50,结合恢复生长率,综合评价甜樱桃越冬性和防护效果的优劣。【结果】 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与越冬性成负相关,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与越冬性成正相关,各抗寒生理指标结合恢复生长率累计贡献率达78.959%。在防寒措施下,培土+草帘和培土处理的甜樱桃耐最临界低温分别为-23.20和-22.34℃,比对照低近6℃,两者恢复生长率分别为80%左右均高于其他处理,而对照的恢复生长率在越冬后期仅为43.89%。【结论】 恢复生长率等5个指标,可作为评价不同防寒措施下甜樱桃越冬效果的依据;防护效果分为Ⅲ类,培土+草帘,培土防护效果较好;草帘、培土+毛毡一般;毛毡等四个处理较差。  相似文献   
100.
10个白杨派无性系抗寒性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6个I-101(Populus alba)×84K(P.alba×P.glandulosa)优良杂种无性系(‘02-3-32’‘02-8-21’‘02-21-13’、秦白杨1号、秦白杨2号、秦白杨3号)、4个I-101×毛白杨优良杂种无性系(‘04-16-10’‘04-14-15’‘04-17-12’‘04-19-14’),以及I-101、84K、毛白杨30号3个对照无性系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在一系列低温胁迫(-15、-20、-25、-30、-35℃)处理24 h后,测定他们的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4个不同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的抗寒性的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明显,抗寒性由强到弱表现为秦白杨2号、‘04-16-10’‘04-14-15’‘02-21-13’、秦白杨3号、84K、I-101、秦白杨1号、毛白杨30号、‘04-17-12’‘04-19-14’‘02-3-32’‘02-8-21’。研究表明,在4个抗寒指标综合评价中,秦白杨2号抗寒性表现最好;‘04-16-10’与‘04-14-15’抗寒性也明显强于其他无性系,可为抗寒性优良新品种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