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2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984篇
林业   410篇
农学   1101篇
基础科学   398篇
  543篇
综合类   4633篇
农作物   840篇
水产渔业   418篇
畜牧兽医   1993篇
园艺   650篇
植物保护   1160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84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517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819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91.
蔬菠2号是以雌性系221为母本、自交系213为父本配置的菠菜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植株直立,生长势强,叶片大、深绿色、尖圆形,叶面平展;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适于早春露地、秋露地及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92.
新疆核桃腐烂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促生菌群的构建提供菌株材料,通过对新疆核桃拮抗菌的分离纯化,筛选出对核桃腐烂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且能在其根际稳定定殖的优质高效菌株。从阿克苏、和田、喀什等新疆核桃主产区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拮抗菌30株,采用对峙试验法对其拮抗能力进行测定,选出拮抗菌14株。经耐利福平诱导后剩余7株。将其进行大田定殖试验后,最终筛选出7株拮抗菌。经16S r DNA鉴定,这7株拮抗菌属于3个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种属,且拮抗效果及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93.
椭圆嗜蓝层孔菌(Phellinus ellipsoidea)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其乙酸乙酯分部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这11个化合物分别为: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1)、原儿茶酸(2)、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3)、原儿茶醛(4)、Hispidin(5)、Hispolon(6)、Inoscavin A(7)、Phelligridin K(8)、Inoscavin C(9)、Inoscavin E(10)和Inonoblins B(11),其中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选用MRS、MRS+10%家兔硬粪浸出液和MRS+10%泡菜汁3种选择培养基,对健康家兔肠道的乳酸菌群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根据可培养细菌菌落特征、染色特性、显微镜形态观测,共分离出7株乳酸菌株,其中需氧菌2株,厌氧菌5株。结合生化试验初步鉴定,需氧菌株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和短乳杆菌,厌氧菌株分别为嗜酸乳杆菌,嗜粪乳杆菌,肠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本实验为弄清健康家兔肠道的有益菌群,以便下一步制作更易于在畜禽的肠道中定植存活的复合动物微生态制剂做准备。  相似文献   
95.
试验旨在鉴定吉林省某雏鸡孵育基地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1株致病性菌CCGGD201101株并测定其致病性。对疑似致病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鉴定,并人工接种昆明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验证细菌毒力。经鉴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鲍曼不动杆菌CCGGD201101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并以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 19606)为对照,测得半数致死量,进一步证明鲍曼不动杆菌病死鸡分离株CCGGD201101具有较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96.
在青海省海拔2000~2500m和2500~3000m两个不同生态区域设置抗性观测圃,调查评价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60份资源田间晚疫病抗性,资源D9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免疫症状,15个资源表现为高抗,18个资源表现抗病,同时还对晚疫病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毒性基因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7.
许如根  吕超  缪丽霞  莫惠栋 《作物学报》2005,31(12):1537-1543
研究了大麦4种杂交类型(含二棱×二棱、二棱×六棱、六棱×二棱和六棱×六棱)的F1杂种的性状表现和优势特征,比较了同棱型相配组(二棱×二棱和六棱×六棱)和异棱型相配组(二棱×六棱和六棱×二棱)的超高亲优势(Hh)组合数及其出现率。研究性状包括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穗数、粒数、粒重、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13个.结果表明,(1)二棱×二棱杂种的穗长较长、每株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六棱×六棱杂种的每穗粒数、每株粒数较多、籽粒产量较高;而异棱型相配杂种则比同棱型相配组有较高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2)4种杂交类型杂种的类型内杂种间变异,在大多数性状上均为同质,仅有株高、穗长和主穗粒数在六棱×六棱杂种中变异增大,有较大的选择潜力。(3)在13个数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的Hh优势出现率与杂交类型显著关联;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出现率在二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而主穗粒数、每穗粒数、每株粒数、每粒重和每株干重的Hh优势出现率则在六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4)异棱型相配组杂种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同棱型相配组杂种,依次为20/30对8/33、30/30对18/33和22/30对5/33;但同棱型相配组杂种籽粒产量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异棱型相配组杂种,为10/33对2/30。说明异棱型杂种易产生生物量和千粒重优势,而同棱型杂种易产生籽粒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98.
旨在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体外培养猪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集3头7日龄健康大白公猪睾丸,利用差速贴壁法获得SSCs。后经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标记基因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以SSCs作为试验材料,设置MT浓度梯度(0、50、250、500、1 000 μmol·mL-1)组处理SSCs,每组设3个重复(n=3),空白对照组加入0.1% DMSO处理,分别检测添加MT后猪SSCs的细胞活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凋亡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分离的克隆团细胞具有SSCs的生长特性,可被碱性磷酸酶染色并表达干细胞标志基因OCT4、SOX2和SSCs标志基因NANOGPLZFUCHL1;2)50 μmol·mL-1以上的MT在处理48 h后可显著提高SSCs的细胞活力(P<0.05);3) MT可显著降低猪SSCs内ROS水平(P<0.05),极显著增加细胞内GSH含量(P<0.01);4) MT可显著抑制猪SSCs内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MT具有清除猪SSCs中的ROS,提高总GSH含量,抑制凋亡基因表达进而提高细胞活力的作用,可为养殖过程中提高公猪繁殖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为了获得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流行毒株并掌握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和致病性,采用病毒分离、血凝性试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测定、HA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交叉保护性试验等对3份临床疑似H9亚型AIV感染病料进行了研究。结果:3份临床病料样品可引起10日龄SPF鸡胚规律性死亡,3株分离毒株对1%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分别10log2、11log2和10log2;对SPF鸡胚的EID50分别为10-8.83/mL、10-9.50/mL和10-9.0/mL;与2018年上海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进化树处于同一分支;对SPF雏鸡的发病率分别为80%、100%和90%;均未引起SPF雏鸡死亡;彼此之间具有100%的交叉保护率,商品化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对3株分离毒株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100%。本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到了3株低致病性H9亚型AIV流行毒株,并证实当前商品化疫苗对H9亚型AIV流行毒株仍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0.
以猪瘟野毒E2蛋白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猪瘟野毒单抗作为酶标抗体,建立检测猪瘟野毒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猪瘟野毒E2最适包被浓度为0.03μg/mL,待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4,酶标猪瘟野毒单抗稀释度为1∶1 000。用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检测369份临床阴性血清,计算阻断率,确定临界值,阻断率>40%为猪瘟野毒抗体阳性,阻断率≤40%为猪瘟野毒抗体阴性。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84份血清,其中78份为免疫猪瘟疫苗的血清,6份为猪瘟病毒感染血清。结果显示,78份免疫血清均检测为猪瘟野毒抗体阴性,6份猪瘟感染血清均检测为猪瘟野毒抗体阳性。因此可初步判定该方法可用于鉴别诊断猪瘟病毒自然感染动物和C株疫苗免疫动物的血清抗体,并为临床检测猪瘟野毒抗体提供便捷、快速,精准的检测工具,对猪瘟的临床诊断、预防以及猪瘟净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