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目的]明确培养时间对小麦培养猴头菌(即小麦猴头)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小麦培养基对猴头菌进行不同时间的固体培养,用碘-二甲基亚砜去除培养物中的剩余淀粉,苯酚-硫酸法测定猴头多糖含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猴头多糖的含量逐渐增加,在培养35 d时达81.99 mg/g,是猴头子实体多糖含量的2.65倍。还初步建立了在样品含有植物淀粉时测定真菌多糖的简便方法。[结论]小麦猴头多糖含量很高,可代替猴头子实体提取多糖或进行其他深加工。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液体菌种培养基最佳生产配方和液体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5组培养基中,最优的一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可溶性淀粉2%,酵母膏1%,KH2PO40.1%,MgSO4.7H2O 0.06%。在此培养基的基础上做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pH为5.5;最佳温度为27℃;最佳转速为180 r.min^-1;最佳装液量为120 mL.(250 mL)^-1。由此得到的菌丝球生物量在同一因素的几个实验组内较好。  相似文献   
53.
富硒猴头菌中含硒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硒猴头为原料,采用蒸馏水、Tris-HCl、PBS、NaOH溶液、NaCl、乙醇对富硒猴头中硒蛋白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aOH溶液的蛋白提取量和硒提取率最优。进而以NaOH溶液作为浸提液,对富硒猴头中可溶性硒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富硒猴头中硒蛋白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碱液浓度0.100 moL/L,提取时间10 h,提取3次,等电点沉淀蛋白溶液pH值调节至3~4。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NaOH溶液浓度0.07 moL/L,提取时间8 h,在此条件下硒蛋白质的提取率为67.47%。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磁场处理对猴头菌生长的影响。通过正文试验设计得出磁处理猴头菌使之增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试验结果和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5.
平菇,猴头及灵芝,覆土保温培养较对照子实体质量明显提高,并可多收1-2潮,生物效率分别提高87.6%,66.6%,43.9%,而且后期无霉菌污染,主潮后子实体正常菇率高出对照32.5~55.6%。  相似文献   
56.
[目的]为秦岭山区菌种鉴定和种类划分提供分子依据。[方法]以秦岭4种未知真菌(N1、N2、N3、N4)为试验材料,分离纯化菌丝体,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其rDNA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equence,ITS)区,基于ITS序列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确定。[结果]经鉴定,N1、N2、N3、N4分别为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m)、白黄小脆柄菇(Psathyrella candolleana)和云芝(Trametes),其大小分别为541、597、682和602 bp。[结论]该研究为秦岭山区大型真菌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长白山野生珊瑚状猴头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食用菌珊瑚状猴头驯化栽培成功,介绍了珊瑚状猴头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人工栽培技术。珊瑚状猴头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发菌期间需勤通风;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形态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15℃~22℃,湿度保持在80%以上,温度、湿度适宜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子实体形态与野生状态相同。  相似文献   
58.
以猴头菇粉和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饼干,探索不同猴头菇粉添加量对苏打饼干品质的影响。利用色差仪分析色度,质构仪测定质构品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测定风味物质,结合感官评价筛选最佳猴头粉添加量。结果表明,不同猴头菇粉添加量均可显著提高苏打饼干的脆度,降低色度值L*值,增加a*值、b*值,使饼干颜色偏黄、偏暗,猴头菇粉添加量为7.5%的苏打饼干比普通苏打饼干多了18种不同的风味成分,且感官品质最佳。因此,猴头菇粉的最适添加量为7.5%。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通过对猴头菇干制过程中不同起始温度及时间对多酚氧化酶活性钝化效果的比较,以及对猴头菇干制成品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猴头菇干制以起始温度为35℃,处理10~15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0.
猴头菌多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应用保健功能的评价方法对猴头菌子实体中提取的猴头菌多糖进行免疫功能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猴头菌多糖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发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而对体液免疫和免疫器官的增殖作用不明显。这说明猴头菌多糖主要是通过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