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7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750篇
林业   869篇
农学   688篇
基础科学   1071篇
  838篇
综合类   3749篇
农作物   422篇
水产渔业   271篇
畜牧兽医   1861篇
园艺   313篇
植物保护   35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894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开发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新中兽药贞芪颗粒,优化其提取工艺并对其促生猪生长作用进行初步研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总多糖、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特女贞苷、红景天苷、干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IC)、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根据其正交试验结果优化贞芪颗粒提取工艺参数。将100头保育猪随机分为5组,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颗粒,连续喂养30天,与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对比,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肉比(F: G)。(结果)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科学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复方药材加12-13倍质量的水提取3次(第一次13倍),每次2.5 h。3批验证试验综合评分均值为98.91,RSD为0.79%。经过30天饲喂,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料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中剂量组的料重比最低。(结论)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的权重系数客观、真实,优选出的贞芪颗粒提取工艺经验证,合理、稳定,重复性好,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颗粒对生猪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野生狐狸是棘球绦虫的主要终末宿主,在棘球蚴病的传播中有重要作用。为了解青海省狐狸中棘球绦虫感染状况,我们用棘球绦虫粪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收集于青海省称多县、贵南县、祁连县的野生狐狸粪便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称多县收集的129份狐狸粪便阳性15份,阳性率11.6%;祁连县收集的84份狐狸粪便阳性3份,阳性率3.6%;贵南县收集的47份狐狸粪便阳性0份。共收集的260份狐狸粪便中阳性18份,平均阳性率7.5%。青海省野生狐狸中有棘球绦虫感染,在棘球蚴防治中应加强野生终末宿主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3.
为对发病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并防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本研究无菌采集腹泻鹅及病死鹅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对菌株部分基因进行测序、构建遗传进化树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玫红色、光滑圆润菌落;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大小中等,多呈单个存在的杆状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小鼠、雏鹅均有较高致死率;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患者粪便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CP024992.1)同源性最高,达99.5%;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均有较强抗性,仅头孢噻呋对该分离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合理用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为有效防治鹅大肠埃希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规模化鹅场防控大肠埃希菌等其他细菌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为获得营养均衡的调制牛奶,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需求,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设计出一款适用于糖尿病人、亚健康人群、体重管理、皮肤管理等人群饮用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牛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静置12 天后,牛奶无显著脂肪上浮,体系稳定性良好;人体GI值试验结果表明,调制牛奶的餐后血糖值上升和下降均较葡萄糖餐后血糖值平稳,有较好稳定餐后血糖的效果,表明开发的调制牛奶为低GI食品(GI值=22.86)。人体饱腹感试验结果显示,和普通纯牛奶对比,调制牛奶具有显著提高饱腹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开展凉山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情况试验,为指导凉山地区奶牛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提高抗生素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采样、增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发现193 份患有乳房炎的乳样中有134 份分离出12 种病原菌,其中65 份检出两种及以上菌,占检出数的48.50%﹔共分离出234 株不重复菌株。分离率居前五位为:葡萄球菌63 株(26.9%)、大肠杆菌56 株(23.8%)、肺炎克雷伯菌42 株(17.9%)、肠球菌24 株(10.3%)、链球菌13 株(5.6%)。对本试验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12 种菌中的10 种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对试验选取的17 种常见抗生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有部分菌株还表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有些菌株对部分药物耐药率达100.00%。  相似文献   
106.
对1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养殖场有出血性症状牦牛的致病性菌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分析,为西藏地区牦牛出血性疾病提供治疗依据。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疑似菌株,对所得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疑似致病菌株,再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通用引物检测及测序、同源性比对,后经药敏试验得到该疑似致病菌株的敏感药物,最后通过动物回归试验验证其敏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分离纯化获得6株疑似菌株,经形态学观察试验、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1株具有溶血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S-4。经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S-4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4菌株对恩诺沙星、新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中介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氨苄耐受;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致病性,且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治疗效果差。本试验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牦牛源表皮葡萄球菌,该致病菌在养殖过程中可使用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7.
研究旨在原核表达气肿疽梭菌细胞毒素A (CctA)基因,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建立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a。利用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优化CctA基因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双酶切鉴定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ctA并测序。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得到高表达的重组CctA包涵体蛋白。包涵体蛋白变性后经镍(Ni)柱纯化,SDS-PAGE检测其纯化效果。以豚鼠抗气肿疽梭菌抗血清为一抗,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重组CctA蛋白的反应原性。用棋盘滴定法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复性后的重组CctA蛋白作为检测抗原,摸索抗原包被浓度、封闭液的种类及浓度、抗体的最适稀释度和反应条件等。选用3批气肿疽灭活疫苗免疫豚鼠后采集血清,同时用攻毒和间接ELISA两种方法验证疫苗的免疫效力。质粒双酶切结果显示,得到大小约853 bp的条带,与预期相符,且测序结果正确。SDS-PAGE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并纯化大小为35 ku的重组CctA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豚鼠抗气肿疽梭菌抗血清与重组CctA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的间接ELISA法的最适条件为:抗原的包被浓度为0.5 μg/mL,于4 ℃包被过夜;封闭液选择10%胎牛血清,37 ℃孵育2 h;二抗的稀释度为1:8 000;室温避光显色10 min后终止反应,测定D450 nm值。当P/N>4.6时,间接ELISA法检测结果与豚鼠攻毒试验结果拟合度较好。本研究成功表达CctA基因并纯化了重组CctA蛋白,建立的以重组CctA蛋白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有望成为气肿疽灭活疫苗免疫效果验证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8.
试验通过对芩术安胎散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临床安全性进行研究,为芩术安胎散对家猫先兆性流产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制备芩术安胎散药液,取6周龄健康昆明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第1~4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6 000、4 800、3 840和3 072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10 d内观察有无中毒和死亡,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6周龄健康昆明小白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2.0 g/mL芩术安胎散药液,18 h内灌服3次,每次0.8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给药后饲养7 d,计算最大耐受量(MTD)。亚慢性毒性试验:24只7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在30 d内,每日分别给予4 800、2 400和1 200 mg/kg芩术安胎散,对照组以等量纯净水进行灌胃,每日观察和记录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有无中毒症状和死亡;第31天对各组大鼠称重、采血,进行血液学检测,剖检各组大鼠,观察主要脏器有无病变并制作病理切片。临床安全性试验:选取2~5岁健康雌性家猫20只,适应性饲养10 d,随机分组,每组5只,分别为低剂量组(1倍临床推荐剂量:1.15 g/kg)、中剂量组(3倍临床推荐剂量:3.45 g/kg)、高剂量组(5倍临床推荐剂量:5.75 g/kg)及空白对照组,将药物置于胶囊内,口服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空胶囊,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每日观察各组家猫食欲、精神状态及排便情况,于第8天对各组家猫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无小鼠死亡,LD50>6 000 mg/kg;小鼠对芩术安胎散的最大耐受量为240 g/kg,表明该受试药物无明显毒性。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大鼠的生长发育情况、血常规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调(P<0.05),除此之外的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大鼠主要组织器官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在临床安全性试验中,不同剂量组家猫精神状态、被毛光泽度、粪便情况均正常,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芩术安胎散无明显毒性,家猫按临床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9.
探索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紫花苜蓿品质的可行性,采用近红外光谱法与常规方法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系)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磷和干物质等8项指标进行测定。利用配对T检验、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结果的可行性,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苜蓿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磷和干物质等6项指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可信度较高。紫花苜蓿品质评价指标可简化为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等5项。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系)有WL358、WL440HQ、WL656HQ和WL366HQ。  相似文献   
110.
青核桃在去皮方面不断进取的同时,存在着共同的问题是去掉的青皮被打成泥状,对核桃和环境都造成再次污染。为此,将通过模拟青核桃去皮过程的受力进行试验,分别从青核桃的尺寸、加载方向及加载速度等可能影响青核桃去皮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使青皮脱掉后不会被打成泥状,而是呈块状脱出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