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试验所用饲料蛋白能量比(P/E)分别为27.10、29.91、32.31,非植酸磷水平(N-Phy-P)质量比分别为1.52×10-2、1.98×10-2、2.32×10-2.中华绒螯蟹体重8~10.5 g.结果表明①中华绒螯蟹总氮(TN)、氨态氮(NH3-N)以及总磷(TP)和磷酸盐(PO43--P)的排泄率分别与饲料蛋P/E和N-Phy-P水平呈正相关.氮/磷排泄率比(TN/TP)也与饲料氮/磷比(N/N-Phy-P)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②在摄食后排泄率测定中,TN、NH3-N排泄率在摄食后3~6 h达最大值,而TP、PO34--P则在6~9 h达最大值.前9 h TN、NH3-N、TP以及PO34--P平均排泄率分别占总排泄率的78.34%~82.12%、79.57%~83.23%、61.54%~75.22%和62.60%~64.52%.9 h以后,其排泄率基本保持稳定.③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脏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受饲料P/E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出随饲料P/E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42.
刘限  李青峰  许方国  王英 《蚕业科学》2003,29(2):200-202
采用醋酸地衣红染色法测定了3个春柞蚕品种的丝腺细胞数,以三里丝最多,C蚕次之,青六最少。通过比色法测定各品种丝腺细胞中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也是三里丝的酶活性高于C蚕,C蚕高于青六;同一品种中则是雄要的酶活性高于雌蚕。  相似文献   
43.
高能量高蛋白日粮对肉鸡腹水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1日龄AA商品代肉仔鸡分5组进行试验,研究高能量高蛋白日粮对肉仔鸡血清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的影响。结果:高能量高蛋白日粮使肉仔鸡血清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升高,腹水征发病死亡率达18%,然而,当饮水中添加腹水1号时,上述两酶活性较低,可有效降低腹水征发病率,饮水中添加Vc也有降低腹水征之功效。  相似文献   
44.
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大鳞副泥鳅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大鳞副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 h的LD50为368.71 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结论: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5.
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8-羟基喹啉对锦鲤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8-羟基喹啉对锦鲤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能诱发锦鲤红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及降低锦鲤肝组织中GPT和GOT的活性,二者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其中,微核率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而酶活性则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6.
南平  燕帅国  王君  常重杰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7-118,121
为8-羟基喹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对草鱼24h、48h和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3mg/L、26.93mg/L和20.95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8-羟基喹啉能降低草鱼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并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甲醛对泥鳅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估测甲醛的环境毒性,以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泥鳅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D50)、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h的LD50为365.04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6.82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137.28mg/L)染毒后第6天(5.801‰),微核率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其GPT和GOT最低活力分别出现在最高质量浓度组染毒后第2天(28.765U/mg)、第4天(44.975U/mg)。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8.
盐度对咸海卡拉白鱼生长及组织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咸海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aralensis)在不同盐度(0.24、2.12、3.95、5.90、7.64、9.38、11.32、13.62、15.55)水体中饲养30d后,在盐度11.32以下的实验组鱼的成活率为100%;盐度13.62时,24h全部死亡;盐度15.55时,12h死亡率达100%.盐度为2.12和3.95组实验鱼的日均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盐度为0.24组)无明显差异(P>0.05);盐度为5.90和7.64组鱼的日均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长受到抑制;盐度为3.95、5.90和7.64组鱼的血糖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盐度为5.90和7.64组肝脏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低盐度(2.12和3.95)组鱼与对照组相比无病理性变化.而中盐度(5.90和7.64)组鱼的鳃上皮细胞发生肥大、增厚;肝细胞发生肿大,细胞变形;肾小囊体积缩小,肾小球囊腔增大;各级肾小管出现萎缩,管腔缩小.高盐度(9.38和11.32)组鱼鳃上皮细胞增厚,水肿加重,鳃上皮隆起,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肝细胞肿大加重,部分细胞核溶解出现肝组织空泡化;肾小囊严重萎缩、退化,肾小球囊腔继续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出现肾充血.生长、生化指标和组织学观测结果表明,咸海卡拉白鱼生长的最适盐度为5.90以下.  相似文献   
49.
人工感染3种弧菌对鲻鱼血清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病原菌对鲻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鲻鱼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将等比例混合浓度为4.5× 106 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iovulnif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混合菌悬液人工感染鲻鱼,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感染后第0、1、3、7、11、15、19、23、27、31和35 d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的变化.[结果]鲻鱼在感染3种弧菌混合悬液后第3d开始出现发病症状,其血清中的溶酶体酶(ACP、AKP和LSZ)活力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抗氧化酶(SOD和POD)活力也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氨基转移酶(GOT和GPT)活力在感染初期呈急剧上升态势,而后下降回归至正常水平.[结论]鲻鱼受到外源微生物(弧菌混合悬液)刺激后,其体内非特异免疫系统被激活、组织(肝脏)受到损伤,即血清中非特异免疫酶可作为鉴定鱼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两种菊酯类农药对鲤血清溶菌酶和转氨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肌肉注射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对鲤血清溶菌酶、转氨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效反式氯氰菊酯低浓度(6、60μg/kg)短时间(24、48 h)作用使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但低浓度长时间(96、168 h)作用及高浓度(600、6000μg/kg)各采样点(24、48、96、168 h)作用则使其活性下降,各浓度组在168 h采样点抑制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功夫菊酯各浓度组在各采样点抑制酶活力均达极显著(P<0.01)。转氨酶则随两种攻毒农药浓度增大、作用时间延长活性均呈升高趋势,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酶活力升高均达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