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5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13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混合鸡球虫卵囊中分离单卵囊,感染增殖后收获大量单一种类球虫卵囊,将卵囊分别置于10~36℃、38~39℃、40℃恒温箱内培养,研究了温度对鸡早熟艾美球虫孢子囊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0~36℃时,孢子囊形成时间随温度提高而提前,每小时孢子囊形成率和增长幅度也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10℃时,77 h初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形成率达19.047%,经98 h孢子囊形成率达92.360%;36℃时,5 h初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形成率达26.471%,经8 h孢子囊形成率达94.180%;38~39℃时,孢子囊形成率达一定时就不再上升,且随温度提高孢子囊形成率反而下降.38℃时,最高孢子囊形成率为52.800%,39℃时最高孢子囊形成率为12.500%;40℃时,球虫卵囊不会形成孢子囊,39~40℃是球虫卵囊形成孢子囊的临界温度.将卵囊分别置于40~65℃恒温干燥箱内经0.5 h处理后又经25~30℃培养24 h的结果表明,卵囊经40~50℃处理后仍可形成孢子囊,而经55℃以上温度处理就被杀死,45~50℃是球虫卵囊的生死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02.
AA鸡感染E.tenella后某些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3日龄AA鸡36只均分为3组。第1组和第2组分别经口感染E.tenella卵囊35万/只和7万/只,第3组为对照组。在感染前(0天)及感染后第5天和第8天对病鸡10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血清葡萄糖含量在感染前后无显著差异。(2)总蛋白,白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在第5天显著降低;在第8天,前二者回升,后者继续下降,球蛋白含量在第5天和第8天均显著升高。(3)尿酸含量在第1组的第5天和第2组的第8天极显著升高,(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第5天均极显著降低。前者在第8天回升,后者在第8天继续显著下降。碱性磷酸酶在第5天升高后,在第8天又回落,胆碱酯酶活性在第1组的第5天极显著降低。在第8天又极显著升高;在第2组无明显变化。(5)绝大多数指标在第1组的变化幅度较第2组大,其中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在两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些结果表明病鸡能量代谢出现大的调整,病理损伤程度与感染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3.
巨型艾美耳球虫纯种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单卵囊感染技术,从鸡球虫混合种中分离出一个纯种球虫,经鉴定为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Tyzzer,1929)。该种球虫卵囊为卵圆形,测240个的大小范围为21.25~36.25×17.5~30.0μm,平均为28.81±3.07×22.98±2.77μm,形状指数1.25。卵囊内有一颗折光性极粒,位于窄端,无外残体。测120个孢子囊的大小范围为15.5~18.5×7.5~10.0μm,平均为17.35±0.66×8.74±0.51μm。最短孢子化时间为30小时,潜伏期142小时。用此卵囊对鸡作致病性试验,挑选60羽13日龄伊莎(ISA)公鸡分为1个不感染组和4个感染组,每羽口服感染1万、5万、10万或20万个孢子化卵囊。结果所有感染组与不感染组的平均增重差异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整个试验仅在20万个的感染组出现16.7%的死亡率,各感染组的肠道病变记分分别为1.33、1.83、2.42和3.08。  相似文献   
104.
和缓艾美耳球虫早熟系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索勋 《畜牧兽医学报》2005,36(6):602-605
按照Jeffers建立的艾美耳属球虫早熟系选育方法,对和缓艾美耳球虫涿州株(Eimeria mitis Zhuozhou strain,EmiZ)进行了早熟选育。经石歧杂肉仔鸡15次传代之后,EmiZ潜在期由96h缩短至77h,缩短了19h。选育出的和缓艾美耳球虫涿州株早熟系(Eimeria mitis Zhuozhou strain precocious line,EmiZP)在致病性与繁殖力上均较母株弱,但保留了母株的免疫原性。经EmiZP免疫的石歧杂肉仔鸡,可抵抗母株EmiZ的攻虫。对选育的早熟系EmiZP进行放松选择传代10代,其潜在期、排卵囊高峰、卵囊产量和致病性均保持了早熟系的特征,说明所选育的EmiZP已在遗传上保持了稳定。  相似文献   
105.
变位艾美耳球虫纯种的初步确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海郊县鸡场采集粪便分离球虫,经实验室繁殖和采用单卵囊感染技术,获得了纯种变位艾美耳球虫(EimeriamivatiEdgar和Seibold,1964)。该种球虫卵囊较小,主要呈宽卵圆形和椭圆形,经对200个卵受测量,平均为15.24±1.79×12.41±1.07微米,形状指数为1.23。卵囊内有1~3个折光性颗粒,多数卵囊为1个,靠近卵囊窄端,少数卵囊内有一个呈颗粒状的外残体。孢子囊有斯氏体和内残体,测120个孢子囊,其大小平均为9.54±0.61×5.22±0.40微米。卵膜内层在印囊窄端处形成一孔状结构,未见极帽。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2小时,潜伏期92小时,最大裂殖体18.75微米。用此卵囊对鸡作致病性试验,4个感染组每只鸡分别感染1万、5万、10万和20万个孢子化卵囊。感染一周后结束试验,结果为感染5万、10万、20万组与不感染组和感染10万、20万组与感染1万组的平均增重差异达极显著(P<0.01),各组均无死亡,感染组的肠道病变记分为0.75、1.50、2.50和2.67。  相似文献   
106.
对山羊感染尼柯雅氏艾美尔球虫后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35只无球虫感染山羊在20日龄时,分别经口接种1×106~6×107个孢子化卵囊,在感染后1/4~38d内,定期扑杀,对其所致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结果表明:尼柯雅艾美尔球虫主要侵害小肠后部、盲肠及结肠中前部的肠腺及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坏死、上皮坏死脱落及小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被膜下、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中有大裂殖体寄生。在感染16d后的山羊胆汁中发现了该球虫的卵囊、肝脏和胆囊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并在胆囊上皮细胞中发现了大、小配子体。尼柯雅氏艾美尔球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7.
鸡球虫广东清远分离株对七种药物的抗药性试验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了解广东清远某鸡场球虫抗药性的产生程度,并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给延长药物的使用周期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从该鸡场现场采集了新鲜粪便,实验室分离和繁殖卵囊,并在实验室进行球虫的抗药性研究.经检测粪中含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和变位艾美耳球虫(E.mtvati)共81.3%,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18.7%.试验选择目前常用的7种抗球虫药物,分别为球佳(地克珠利Diclazuril)、杜球(马杜拉霉素Madu-ramicin)、欲可胖(莫能菌素Monensin)、球安(拉沙里霉素Lasalocid)、氨丙啉(Amprolian)、球克(海南霉素Hainan-mycm)、氯苯胍(Robenidine).试验设7个药物组和感染不用药、不感染不用药2个对照组,每组10只鸡.在15日龄,除不感染不用药组外,每组接种孢子化卵囊12×104个.以抗球虫指数(ACI)、病变记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ROP)、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为试验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鸡球虫广东清远株对球佳为轻度抗药,对杜球、欲可胖、球安、氨丙啉为完全抗药,对球克、氯苯胍为中度抗药.  相似文献   
108.
毒害艾美耳球虫晚熟系选育及其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剂量为l200~20000个孢子化卵囊/羽的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北京株(中熟系)感染3日龄京星黄羽肉仔鸡,收集感染后第11天粪便中卵囊,孢子化后接种无球虫鸡进行连续传代,经传代16次后,发现其排卵囊高峰较母株(中熟系)推迟了2天,即由接种后第7天推迟到第9天,且连续3代排卵囊高峰均出现在第9天,有较好的稳定性。生活史研究表明,其各阶段虫体均比母株的大,但潜在期不变,推测可能是选育得到的晚熟系卵囊中尚含有少量中熟系卵囊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通过人工复制的鸡球虫病鸡,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雏鸡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分别于第3、3、3、2d开始增殖,在第12、12、16、9d达到峰值,随后即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d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0.
选择12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Ⅰ)、感染组(Ⅱ)和地克珠利组(Ⅲ),每组40只.除Ⅰ组外,其余每只鸡口服感染8.0x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后第0、3、6、9、12天,每组随机取鸡5只,心脏采血,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Ⅰ组比较,Ⅱ组血清SOD活性在感染后3、6、9 d极显著降低(P《0.01),GSH-Px活性在感染后6 d下降显著(p《0.05),MDA含量和CAT活性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感染高峰期(6 d),Ⅲ组血清SOD、GSH-Px、CAT活性虽然与Ⅱ组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分别较其提高了7.33%、19.82%和52.08%,MDA含量降低了14.58%,且GSH-Px、CAT活性与MDA含量与Ⅰ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提示地克珠利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球虫感染鸡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