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9篇
  43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9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龙眼体胚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眼同步化调控的鱼雷形胚为材料,设计特异上下游引物,采用RT-PCR法,获得了797 bp的基因序列.通过NCBI的BLAST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搜索及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和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Myb转录因子有较高的同源性,推断该基因序列属于龙眼Myb转录因子基因.已在G...  相似文献   
52.
越南不同龙眼品种品质分析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越南当地生产的龙眼品种。[方法]分别对引种至越南农科院北部山区农林研究所内栽培的5个龙眼品种的果实植物学性状和品种果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筛选出了可作为鲜食的优良龙眼品种PMP6,PHS1-1以及可用于加工的优良品种HuongChi。[结论]本研究将对越南北部山区的龙眼生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荔枝、龙眼生产机械化的普及对于提高果园生产率、加强环境可持续性和增加果农收人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根据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灌溉、施肥、喷药、修Q和采收等生产环节为主,研究了国内外生产设施与机械装备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4.
以龙眼品种‘石硖’为试材,研究不同剂量的紫外照射结合热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的保鲜效果。在10 min55℃热处理的基础上,以紫外杀菌灯为辐射源,对果实进行辐射剂量分别为24、30、42 J/m2紫外照射。置于常温25℃下贮藏。发现55℃热处理10 min结合30 J/m2紫外照射处理能延缓果实失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减缓维生素C的消耗,抑制果实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积累,且在贮藏期内该处理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明显较高。结果表明,55℃热处理10 min结合30 J/m2紫外照射处理可以有效延缓龙眼果实的采后衰老进程,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5.
以‘早熟’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属间杂种(1、2、4、9、10、18号)单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观察其枝干木质部解剖结构,测定其形态特征、有机营养成分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种的树皮率、射线宽度和导管密度均小于亲本,杂种的导管分子长度大于亲本;除9号单株外,杂种的导管分子内径、一端具尾频率、株高、茎直径、叶面积、节间距均显著大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生长势强的杂种单株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生长势弱的单株;株高、叶面积、节间距与树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树皮率呈显著负相关;光合速率和导管总面积与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导管分子内径和一端具尾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导管分子两端具尾频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和导管总面积与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含量与导管分子内径、导管分子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导管密度、射线宽度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6.
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保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腐烂等级的龙眼果皮POD和PPO酶活性有所不同,0~3级,POD酶活性12 000 U/min.g,而4级以后POD酶活性均大于12 000 U/min.g;0~3级,PPO酶活性均小于600 U/min.g,而4级和5级的PPO酶活性均大于600 U/min.g,说明随着龙眼果实腐烂程度的加深,烂果的果皮POD和PPO酶活性达到最高。使用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处理后龙眼果皮的POD和PPO酶活性明显小于对照处理,且基本不影响龙眼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处理后龙眼的好果率最高为47.24%,而脱粒率最低,为10.95%,说明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果实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7.
为建立适用于龙眼(Dimdcarpus longanaLour.)种子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对龙眼种子蛋白质的IEF、平衡时间及染色方法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龙眼种子蛋白质主要分布在pH4-7范围内,采用酚抽法,在聚焦达到50000 W.h的情况下能充分地聚焦,等电聚焦后经平衡缓冲液Ⅰ还原15 min,再经平衡缓冲液Ⅱ二次平衡20 min,考马斯亮蓝染色,24 cm IPG胶条上样量为1.2 mg时,在龙眼种子双向电泳图谱上检测到1000个多个蛋白点,蛋白点清晰,分辨率较好。本研究所建立的一套适用于龙眼种子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分辨率和重复性较高,重复样品图谱间的相关系数在0.88-0.945之间。  相似文献   
58.
以龙眼核为原料,用乙醇溶液为溶剂提取其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得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提取时间对得率的影响显著(P〈0.05),而提取温度与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不显著;4个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大小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响应面分析得到的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得率,乙醇浸提龙眼核多酚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106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58%,提取温度64℃,料液比为1∶9,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42.690 mg/g,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6.29%.  相似文献   
59.
不同龙眼品种果实的耐贮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个龙眼Dimocarps longanaLour.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对品种间耐贮性和评价指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质量损失率和商品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9个龙眼品种的果实在低温(5℃)和室温下的耐贮性均有较大差异,部分在室温下较耐贮的品种在低温下耐贮性有所下降.各评价指标在决定龙眼果实耐贮性中的作用和关系,在不同贮藏状态下表现不同,在室温密闭条件下,质量损失率与果实的耐贮性关系不大,霉变率和烂果率是影响贮藏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低温密闭条件下,贮藏前期的果皮褐变与后期的果肉自溶腐烂是影响贮藏效果的主要原因.影响好果率的因素主要是烂果率,其次是霉变率.质量损失率与褐变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商品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基于L-系统规则组合机制的植物建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系统是基于植物学规则进行树木建模的经典方法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虚拟植物生成与应用中,但在实际建模中还存在规则提取难,建模周期长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L-系统规则组合的建模新方法,该方法利于树木形态及生长规则的复用,从构建基本的分枝结构、叶序、花序和果实等器官不同造型库出发,并结合相关的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知识和野外实测的树木形态因子数据,进行器官模型组合,最终形成树木三维几何模型。最后以龙眼树等为建模实例,基于该方法快速实现了三维建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该方法较适于构建具有复杂器官的高大乔木,还不足以模拟所有的植物,通过介绍该方法,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L-系统建模的难度,达到快速建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