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33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36篇
  56篇
综合类   283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6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绿体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自交后代稳定表现绿株、条纹株和白化株3种类型, 其中条纹株白色组织和白化株的叶绿体数目和结构发生突变, 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为研究该突变体叶绿体基因表达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分析了白化株和条纹株的叶绿体基因表达。在白化株中共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基因, 涉及4类功能(编码光反应相关蛋白、编码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核糖体合成和tRNA合成), 包括18个上调表达和22个下调表达基因;在条纹株中共检测到13个上调表达基因, 其表达变化趋势与在白化株中一致。白化株的差异表达基因中, 编码光系统II、I结构蛋白的psb、psa及ycf等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多个编码核糖体蛋白大、小亚基的基因表达量改变, 尤其是核糖体蛋白小亚基编码基因rps14和23S rRNA的编码基因23S rDNA表达量显著下调。推测Mt135突变性状与参与光反应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的编码基因、核糖体合成相关基因以及tRN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2.
 采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TOF质谱联用技术,对近年来河南省的新生黄叶病害杨树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经图谱分析,在叶片、韧皮部和根部分别获得了98个(61个上调,37个下调)、90个(42个上调,48个下调)和41个(19个上调,22个下调)差异蛋白点。对其中差异表达1.5倍以上的61个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58个蛋白质点鉴定成功,这些蛋白点可归类于26种蛋白质。这些蛋白包括参与光合作用和与抗性相关的蛋白。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病害的发生机理,铁蛋白的鉴定结果对病因的确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3.
巴西橡胶树幼叶和成熟叶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橡胶树叶片的功能代谢及揭示天然橡胶胶乳的合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巴西橡胶树古铜期幼嫩叶片(幼叶)和稳定期完全成熟叶片(成熟叶)为实验材料,提取蛋白并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结果发现幼叶与成熟叶相比,蛋白表达图谱差异显著,鉴定出的已知蛋白中多数参与了碳代谢及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功能。本研究建立了成熟的巴西橡胶树叶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体系,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叶片蛋白双向电泳参考图谱,鉴定出来的腈裂解酶A链,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肌动蛋白等在幼叶和成熟叶片中的表达量不同,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天然橡胶合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与实验数据,对天然橡胶合成机制的研究以及其它热带植物叶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索miRNA-181b在成熟(18月龄)和未成熟(1月龄)牛腺垂体中差异表达量及其调控功能。[方法]通过构建成熟(18月龄)和未成熟(1月龄)的延边黄牛腺垂体组织miRNAcDNA文库,对文库中的miRNA进行Solexa高通量深度测序,并对公牛腺垂体中的miRNA进行鉴别。从测序结果中挑选出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181b,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在不同发育期延边黄牛腺垂体中的表达规律,并通过TargetScanS预测miRNA-181b的靶基因。[结果]miRNA-181b在不同发育期牛腺垂体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1月龄公牛腺垂体中miRNA-181b表达量是18月龄的4.05倍。miRNA181b与FSHβ基因3 非编码区838 ~844碱基可能是特异结合,其结合碱基为UGAAUGUA。[结论]该研究为FSHβ的转录后调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以油菜品种中油821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足磷和缺磷条件下油菜幼苗叶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而为揭示油菜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经电泳、PDQuest分析后,缺磷处理下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有38个,19个表达量显著上调,19个显著下调.磷胁迫下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说明逆境下植物体可通过多种蛋白的协调作用来...  相似文献   
116.
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油料作物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对蛋白质组学在花生、大豆、油菜、向日葵、棉籽、芝麻、橄榄、蓖麻等常见油料作物器官与组织、亚细胞、响应逆境及其他条件下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油料作物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生命活动规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7.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是一种新型的高通量的蛋白质测序技术,其通过与高精度的质谱仪串联,可同时对多达8个样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测定蛋白范围广泛、检测限低、分析结果可靠、精度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植物体的结构、功能、表达等方面的研究。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首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谷类模式植物,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iTRAQ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优缺点,重点就iTRAQ技术在水稻组织器官、亚细胞水平、逆境胁迫、激素诱导、突变体等方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对iTRAQ技术在水稻蛋白质组学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患者与正常人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探求三证之间差异性表达蛋白,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三证之间的差异。方法 取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血虚证、血热证患者的血清,应用蛋白提取、定量、双向电泳技术、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寻找出三证之间的差异蛋白和共有蛋白,并将这些蛋白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发现了15种显著性差异蛋白(P<0.05),其中补体C3、凝聚素、血清转铁蛋白、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H4重链(片段)、载脂蛋白E、补体C4-B、甘露糖结合蛋白C及富亮氨酸-α-2-糖蛋白在血虚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高于血热型和血瘀型(P<0.05)。纤维蛋白原β链、血液接合素、纤维蛋白原γ链、HPX蛋白、α-抗胰蛋白酶、甲状腺素转运蛋白及载脂蛋白Ⅳ在血热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血瘀型患者(P<0.05)。共同蛋白有5种(P<0.05),分别为血液结合素、纤维蛋白原γ链、HPX蛋白、α-抗胰蛋白酶、载脂蛋白A-Ⅳ。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血清中存在表达差异性蛋白质,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银屑病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119.
李心平  李玉柱  高吭  高连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24-12126
设计了一种利用筛选与负压气流风选相结合、对差速式玉米种子脱粒装置脱下的玉米种子进行清选的新机型。与同类机型相比,该机具有生产效率适中、脱粒质量与清选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0.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包括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蛋白的功能鉴定和表达谱研究。蛋白质组学作为转录组学研究的一个互补内容,已成为系统研究植物应答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表达谱和翻译后修饰的有力工具。水稻作为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单子叶植物,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理的理想模型。因此,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水稻响应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和水稻与病原物互作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