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目的】从番荔枝中分离花器官特征决定基因AGAMOUS,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基因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参与调控花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及解决番荔枝花发育异常问题奠定基础。【方法】以番荔枝成熟花为材料,通过试剂盒提取总RNA,并以RACE方法克隆获得基因AG的全长序列。序列拼接和氨基酸序列分析采用DNAMAN软件;相似性分析通过BLASTn和BLASTp程序进行;进化树构建采用MEGA 5.1软件;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与3D结构建模分别采用ExPaSy的SOPMA和Phyre2程序进行;亚细胞定位表达采用烟草上皮细胞瞬时转染系统和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细胞方法;AG在花发育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及不同激素信号分子处理下的表达特性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从番荔枝中克隆得到AGAMOUS,其cDNA全长ORF序列长度为669 bp,编码222个氨基酸,命名为AsAG,序列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KT159768)。二级结构预测发现AsAG所编码蛋白由延伸链结构(俄extended strand)、α-螺旋(alpha helix)、β-转角(beta turn)和不规则卷曲(random coil)组成,四者比例分别为14.41%、59.46%、8.11%和18.0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sAG编码的蛋白与海枣(XP 008781978.1)、芦笋(BAD83772.1)、拟南芥(AT4G18960)、油棕(XP 010912706.1)、山玉兰(AFH74390.1)、石斛(ABQ08574.1)、红花玉兰(AEO52692.1)等同源蛋白的相似度达79%-84%。ASAG蛋白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MADS-box结构域和一个次级保守的K区,该蛋白分子量为25.7 kDa,等电点为9.15,为稳定蛋白,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显示AsAG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AsAG在不同的器官中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花中表达量最高。AsAG在番荔枝花发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有表达,而在花蕾期Ⅳ中表达量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AsAG的表达水平呈现花器官特异性分布(雄蕊>雌蕊>萼片>花瓣)。进一步研究表明,AsAG在畸形花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花。检测GA和ABA等不同信号分子分别处理番荔枝花芽2 h和4 h后AsAG的表达量,结果表明AsAG的表达受GA负调控,受ABA正调控。【结论】推测番荔枝AsAG可能参与雌蕊和雄蕊的发育及激素信号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2.
微波对采后番荔枝果实耐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波炉对采后番荔枝果实进行处理,研究处理后果实的生理变化及贮藏寿命.结果表明:10~30 s短时微波处理延缓了果实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对果皮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酶的活性和细胞膜透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延长了贮藏寿命1~3 d;其中,20 s是最佳微波处理时间,超过30 s会产生热伤害,并诱发果实褐变.  相似文献   
123.
番荔枝种类较多,原产于南美及西印度群岛,主要栽培种有普通番荔枝(A.sequam osal.) 、秘鲁番荔枝(A.cherimola Mill)、杂交番荔枝(A.atemoya H ort.ex West)等.在我国华南地区以普通番荔枝种植较多,杂交番荔枝其次.杂交番荔枝以"非洲骄傲"最为著名,种植也最多,品种表现最优,该品种由华南农大黄昌贤教授于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入我国 [1~3].我所自1991年从广东引种以来,相继开展了多项试验研究,本文是对该品种特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4.
张丽 《福建果树》2005,(2):48-48
非洲骄傲(African Pride)番荔枝(简称A.P.番荔枝)是番荔枝科番荔枝属中阿蒂莫耶番荔枝(A.atemoya Hort.ex West)重要的商业栽培品种,以其速生、早结、丰产、稳产、可人为调节产期、果实品质佳风味芳香、食用及药用价值高而深受欢迎。但在生产中A.P.番荔枝裂果问题非常突出,给生产者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25.
美味的热带水果1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英名 L.Custard ,亦叫佛头果、林檎,热带半落叶性的灌木或Apple小乔木,原产热带美洲,广泛分布于热带和较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不耐霜冻和阴冷天气。由雌花和花托聚合而成的聚合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适于鲜食,还可制果酱、果露与饮料。我国主要栽培普通番荔枝,近年引进有阿蒂莫耶番荔枝和毛叶番荔枝,零星栽培的有刺果番荔枝和牛心番荔枝。刺果番荔枝(Annona muricata)英文名,为番 L. Soursop荔枝科番荔枝属中的一个栽培种,其聚合果长卵形或纺锤形,果皮表面密布肉质刺状突起。当…  相似文献   
126.
番荔枝在琼北地区引种栽培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琼北地区番荔枝引种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今后发展急需解决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两大问题,为当地发展番荔枝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烟台果树》2015,(2):50-51
<正>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最新出炉《获得我国检验检疫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相比2014年底,新增南非苹果。同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进口南非鲜食苹果植物检验检疫要求》,自2015年2月3日起,允许符合条件的南非苹果进口。此次准入是根据我国专家对南非新鲜苹果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结果,结合实地考察情况,经中南两国检验检疫部门协商,最终得出的。据悉双方于  相似文献   
128.
阿蒂莫耶番荔枝人工授粉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4年生阿蒂莫耶番荔枝为试材,研究了授粉方法、花瓣开张程度和花药裂开时间对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药在傍晚自然裂开的花,其花粉在当天上午8时,花瓣呈超过半张开状态时,就已发育成熟,上午或下午人工提取这些花粉来进行授粉能提高坐果率.从花药自然裂开前2 d到自然裂开前4 h(相当于花瓣呈微张开到超过半张开状态),雌蕊都具有容受性,这期间进行人工授粉能提高坐果率,但以花药自然裂开前1 d(相当于花瓣呈半张开状态时),雌蕊容受性最强,人工授粉坐果率最高.上午或下午,从花药要到傍晚才自然裂开的花上人工提取花粉,授在花瓣呈半张开的花上,授粉后2周的坐果率分别为71.1%~76.0%和72.0%~78.4%,显著地高于自然授粉的坐果率(6.7%).  相似文献   
129.
番荔枝实蝇Ceratitis anonae(Graham)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在广东口岸,其幼虫连续从入境旅客所携带的水果中被检出。目前关于番荔枝实蝇潜在适生性分布的研究进行得很少,但对于我国的生物生态安全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我们使用3种生态位模型(ENFA模型,马氏典型性模型和Maxent模型)对番荔枝实蝇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性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拥有最好的预测精确度,马氏典型性模型次之,而ENFA模型的预测精确度最差;Maxent模型和马氏典型性模型的预测精确度无显著性差异;根据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番荔枝实蝇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主要是广西、广东、海南以及云南的少部分地区。分析结果显示,番荔枝实蝇从境外传入中国南部地区并最终在上述地区定殖的风险可能性存在,但风险较小。另外,折刀法(Jackknife)分析显示,6种环境因子,例如地面霜冻频率、年平均降雨量、十月降雨量、四月降雨量、年最低温度以及蒸气压,对于番荔枝实蝇在全球和局部地区的分布模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对番荔枝无菌体系的建立和芽增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种子材料,污染率为0,但种子萌发困难;以温室萌发的幼苗带芽茎段为材料,污染率达26.3%,但出芽率和生根率分别可达60%和50.6%,说明以温室幼苗为材料比以种子为材料更易于建立番荔枝的无菌体系;番荔枝带芽茎段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