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57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酶法水解鲢鱼蛋白及活性碳脱腥苦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鲢鱼为原料,水解度和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酶法水解鲢鱼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活性炭为脱腥苦试剂,确定活性炭对鲢鱼蛋白水解液脱腥苦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解冻比自然解冻的水解度要高;双酶(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按1∶3(W/W)混合同时水解,酶用量0.4%(W/W)、料液比1∶4(W/V)、55℃、pH6.0、水解4 h,水解度达12.55%;活性炭脱腥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量1.5%(W/W)、pH4.5、作用0.5 h,水解度为9.30%。在此酶解和脱腥苦条件下,制得的水解液清亮透明,气味较好,基本没有腥味和苦味。  相似文献   
102.
卢全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273-277
采用PCR技术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操纵子的部分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pF/rpR引物对扩增得到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操纵子片段大小为1240bp(GenBank登录号为GQ373255),该片段包含rps19 基因部分序列,rpl22 和 rps3 基因的全部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16SrⅠ-rp亚组中各代表植原体的r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6.6-99.9%。构建的进化树表明,桑黄化型萎缩病植原体与报道的桑萎缩病植原体(MD)聚类为一个rp亚组,即rpI-B亚组。  相似文献   
103.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作为我国传统的优良的四大鱼种,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等副产品。介绍四大家鱼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续第8期第36页)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一、亲鱼培育1.亲鱼的来源可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中选留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个体,现在规定要求从国家级湖南省鱼类原种场购买原种。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好在不同来源的群体中对雌雄亲鱼分别进行选留。亲鱼需专池培育一段时间,至第2年再催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设计了一种淡水鱼头尾与腹背定向装置,并以鲢鱼为定向对象,根据鲢鱼的摩擦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分别对利用倾斜振动台面实现头尾定向和利用渐变滑道实现腹背定向过程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体重为0.75-1.0kg的新鲜鲢鱼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这种定向装置可以实现鲢鱼的头尾和腹背定向。并对影响鱼体鱼体头尾定向因素:进入振动台面的体位、电动机频率、激振力和筛面角,以及影响鱼体腹背定向因素:滑道夹角、电机频率、激振力和滑道倾斜角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各因素对定位时间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试验中,头尾定向的总定位率达到了97.53%,定向动作可在0.65-3.75s内完成;腹背定位的总定位率达97.2%,定向动作可在0.39-5.03s内完成。  相似文献   
106.
测定了鲢、大口黑鲈和团头鲂三种养殖淡水鱼肌肉脂质的含量、分布、成分及脂肪酸组成,调查了鲢肌肉脂质含量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肌肉脂质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极性脂,中性脂含量影响决定了肌肉的总脂含量。(2)腹部肌肉的脂质含量是背部的2-5倍。(3)鲢肌肉的脂质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4)主要的脂肪酸有16:0、16:1n-9,18:2n-6,18:3n-3,20:5n-3和22:6n-3,多烯酸的含量是15.8-32.9%,∑n-3与∑n-6的比率是2.5(鲢)、2.7(大口黑鲈)和0.3(团头鲂)。  相似文献   
107.
<正> 春季是草、鲢、鳙等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强化培育不仅能保证人工繁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增加10~30%的产苗量。春季强化培育的关键措施是:1.调整亲鱼的放养密度。亲鱼培育池只能主养一种亲  相似文献   
108.
在精养网箱外层设置大套箱,放养鲢、鳙鱼,能充分利用水体的浮游生物及精养网箱投饵散落外溢的饲料,降低养殖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2012年,在天生桥水库革步那弄水域实施2 704 m2(16箱)的鲢、鳙鱼套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院总共放养鱼种16 000尾,经过21个月的养殖,成活率达80%,总产成鱼24 320 kg,投入产出比为1:1.82。  相似文献   
109.
为深入研究太湖鲢鱼的种群遗传结构及进化过程,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太湖鲢鱼种质资源,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太湖鲢鱼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克隆到pMD19-T Vector进行序列鉴定测序,得到了520 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用CLUSTAL X(1.83)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在3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2个变异位点,包括1个碱基缺失、36个转换位点、15个颠换位点及1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S)为52、核苷酸多样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1.24%0.35%和6.368.研究结果表明,太湖鲢鱼的mtDNAD-loop个体序列变异程度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0.
阐述了湖泊水库鲢、鳙鱼不投饵网箱养殖技术,以供水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